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DM杂志是Direct mail的缩写,意为“直接邮寄广告或直投广告”。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DM/MA)对其的定义如下:“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当今广告行业内部竞争不断加剧,媒介手段也不断地进行调整,DM杂志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广告市场上分得一份羹。  相似文献   

2.
中国DM杂志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投广告又称DM杂志(Direct Mail),美国直邮及直销协会对它的定义是"对广告主所选定的对象,将印就的印刷品,用邮寄的方法传达广告主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一种手段".它一般采用传真、杂志、电视、电话、明信片、书信、电子邮件等形式,通过邮寄、柜台散发、专人送达、来函索取等方式传递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3.
DM杂志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浩  文静 《传媒观察》2007,(3):18-20
DM广告是指通过邮件递送服务(direct mail),将特定的信息直接传达给目标对象(潜在顾客、个人或企业)的各种形式广告。中国的DH广告起步较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DH广告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DH的种类也很多样。超市大甩卖信息、新款家居用品面市都会借助企业的自有数据库直接邮寄到户。  相似文献   

4.
广告主对广告的目标和效果要求日益明确和精准,新的媒体技术和媒介环境对传统大众传播形成挑战,中国DM广告杂志应运而生并表现出一定的运营特征。同时,在中国的具体经济社会情境中,中国DM广告杂志面临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发展困境和难题。  相似文献   

5.
直邮广告(Direct Mail Advertising,简称DM).就是指广告主将广告信息印刷成信件或宣传品以指名方式直接邮寄给有可能购买的消费者的直接广告。它是以邮政传递网络为传播途径.以信函为载体的广告媒体,选择有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群落的名址打印封装,通过邮政渠道寄发的一种函件业务。  相似文献   

6.
“DM”和“DM广告杂志”作为由国外传入中国的一种媒介和广告形式,在国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已经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和广告媒体之一。DM广告杂志在国内发展迅速,几乎每个地级以上城市都有,甚至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城也有DM杂志。  相似文献   

7.
石好 《传媒》2006,(1):61-62
DM(Direct Mell)广告即直邮广告,是指向目标客户通过邮寄、直投等方式发布的广告,它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同时成本低廉,还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一个以细分目标受众为对象的DM广告群正在形成。本文借用市场营销学理论,从盈利模式、受众需求和延伸营销、跨媒体经营、进入融资市场某方面来分析DM广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误导性虚假广告是指广告主或广告从业人员利用消费的不知情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弱点,在广告中运用模棱两可、引人误解的语言陈述或表达方式,有意诱导消费对广告主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以促进销售、获取营利的行为。它“误导”消费的方式主要体现为蓄意打造“全新消费理念”、形成虚假“市场需求”等5个方面。探究误导性虚假广告存在的原因以及在我国如何杜绝误导性虚假广告,可以从社会伦理道德以及国家有关广告法律法规等层面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DM(Direct Mail Advertising)杂志又称为同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具有免费发行、目标顾客明确、专业性强、广告命中率高等特点,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直接邮件广告,成为继电视、报纸后的第三大广告媒体。一些大品牌企业将其视为大众媒体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而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高端产品的中小公司多将其作为重点媒体工具。  相似文献   

10.
隐性广告又称为“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它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人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它初看起来并不像广告,但它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广告性质:它具有明确的广告主,具有清晰的广告目的,具有具体的广告内容,具有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另外它还需要广告主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张鑫  肖诗荣  张均 《新闻前哨》2013,(10):63-64
植入式广告又称为“隐性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是针对“显性广告”而言的。所谤隐性广告,是指广告传播一改往日单纯依靠说教和推销的营销策略,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到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段时间,名人代言的问题广告炒得沸沸扬扬,并由此引发了一些官司。问题广告是指广告主体(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在进行广告信息传播时,其创意、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广告专业化进程中,真实始终作为核心伦理要求,对不同时代的失真广告予以规约指引。广告话语失真主要归因于广告活动主体的不当行为:广告主通过虚假谎言、遗漏回避、混淆歧义、夸大吹嘘等手段有意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张违背客观事实;消费者由于认识能力局限,被消费幻象迷惑,沉浸于“信息茧房”和超真实拟像中,对广告的理解产生偏差。鉴于此,在真理共识和对话伦理取径下,真实话语要求广告主与消费者充分发挥自身交往理性和交往资质,使用真实、真诚、正当、可理解的话语开展道德主体间对话,以解决失真广告的伦理冲突,达成道德共识,促动广告伦理关系向积极互动、双向动态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4.
窄告作为一种网络广告模式,实现了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和广告受众多方的共赢。本文分析了窄告在广告主、广告运营商、广告受众等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窄告在信息传播中的突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广告学者高立(R.H.colley)认为: “广告是一种收费的大众传播,其终极目的在于传达商业信息,为广告主创造有利的态度,并诱使广告对象采取行动,一般所谓销售商品或劳务。”这一概念首先将广告传播界定为大众传播,而信息化社会中,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是空前的。首先我们应肯定广告传播对社会的正面影  相似文献   

16.
苏月 《新闻界》2005,(5):130-131,117
一、国内外网络广告产业的发展概况 网络广告,即广告主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通过互联网向目标受众进行的信息传达,从而引起受众和广告主之间信息交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傅砂砂 《大观周刊》2011,(31):100-100,80
数字时代的今天,媒介不论传统与否,都已成为广告的承载媒介,作为典型的传统媒介--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广告的无孔不入。并不是因为广告信息的供不应求,相反,人们对传统的广告早已熟视无睹,这是以使得广告主、广告商们恐慌。广告该找出路了。广告商们也许想到了:“以往广告做的太过直白,直白的让人排斥,或许广告可以委婉的表现,以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广告主和广告商在电影媒介上尝到甜味之后,电影便成了屡试不爽的广告媒介。虽电影观众对于电影媒介广告的是非说法不绝于耳.然其依旧以势不可挡之速崛起。  相似文献   

18.
时间碎片化带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快餐式网络文化,微电影广告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并迅速得到广告主和受众的青睐。成功的微电影广告关键在于对叙事的把握,具体表现为叙事结构以线性为主,非线性为辅;叙事情节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叙事时空以连续为主,跳跃为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叙事打动受众,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有效传达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19.
广告视觉传达是广告主与媒介合作进行信息传播的特殊商业行为。广告视觉传达设计者的职责是根据广告总的创意,把广告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情感诉求和谐地统一起来,重点是用广告的艺术性把广告的科学性和情感诉求形式化、物化。作为传播、沟通的手段,广告必须借助于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在大量信息充斥生活空间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同样也是一项技术问题。广告视觉传达设计不像写小说、拍电影,更像是写诗。广告主虽有千言万语想对消费者诉说,但消费者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其他竞争者也不会沉默寡言。  相似文献   

20.
张艳  王佳 《新闻传播》2007,(1):67-67,71
企业致歉广告是用来承认错误、消除误解和表示歉意,以取得公众谅解的一种广告形式。随着现代广告数量的不断增加、广告形式的推陈出新、广告创意的更高追求以及广告环境的日趋复杂,广告主及广告公司都在不断寻找独特的创意表现方式。而同时受众对广告的审美需求亦在不断提升,因而在这种互动博弈中出现了一些可能是责任主体一方都始料未及的问题广告。由2003年12月的丰田新车“霸道”和“陆地巡洋舰”广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