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LoRES)是一个面向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的,为其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资源环境科学类期刊集群的网络出版平台.文章分析建设LoRES平台的意义,介绍LoRES平台的功能及特色,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期望能为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出版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潘雪  张海生  果磊 《编辑学报》2022,(4):378-383
科技期刊出版流程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要把握机遇与挑战。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为背景,结合科技期刊智能出版审校平台智能化、产品形态多元化和传播推送精准化的发展前景,分析科技期刊智能出版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迫切需求与技术资源匮乏的冲突,创作传播与版权风险的冲突,以及精准推送与算法歧视的冲突。未来科技期刊智能出版需要将公平、安全、高效、精准等价值嵌入科技期刊智能化出版过程,从提升编辑素养、保护知识产权、参与算法优化等方面协同推进,从而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崇亚  陈佳 《编辑学报》2019,31(4):361-365
通过总结归纳和以有代表性的典型做法为案例,梳理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利弊得失,进而探讨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为我国科技期刊创建更多高水平国际期刊提供参考。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规律,通过结构调整与转型,努力构建新时代期刊“航空母舰”集群化平台,融合新媒体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集群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合并同类期刊,适度扩大期刊数量,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打造自身品牌、追求规模效应、增强综合实力、注重人才培养、构建网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对集群化建设实行提档升级,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大数据可视化方法对所选代表期刊在发文量、发文领域、发文主题和机构等方面的客观表现进行分析,对国内外生命科学尤其是细胞生物学顶尖期刊进行大数据比对,研究二者发展状况,为中国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文章发现,全球生命科学领域论文数量增长迅速,中国作者的贡献比例逐年加大.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总体竞争力较弱,在发文数量、发文质量、选题及国际化方面都与国际顶尖期刊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提出,我国科技期刊需要逐步增加发文数量或培育梯队期刊,以扩大期刊规模,逐步实现集群化、集团化发展.编辑团队需要提升选稿和出版能力,辩证处理国内外稿源,留住国内优质稿源.我国应根据科学研究的需求,建设培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相匹配的期刊.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大科学时代,学科之间不断渗透、交叉、融合,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很多研究成果涉及多学科前沿交叉领域,这为综合性科技期刊策划特色专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传播优势,也是体现其办刊风格、突显期刊特色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科技导报》近年来专题出版选题方向,表明其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策划出版的专题与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热点、国际科技前沿具有较好的契合度。结合办刊工作实践指出:中文综合性期刊在专题选题上应紧抓学科综合、内容全面、选题灵活这一特点;在选题方向上应加大以国家战略为导向的交叉领域专题、科技前瞻领域专题出版,快速响应社会热点及突发事件,履行社会责任;在办刊导向上应坚守办刊定位、突出办刊特色、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在内容上与国际接轨,在品格上立足中国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编辑学报》2020,32(2):150-154
针对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困境,对比分析传统纸质期刊的优势和在融媒时代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我国科技期刊应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媒体融合发展思维;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优势,推进期刊出版流程再造,以创新媒体融合发展为驱动力,丰富内容,强化科技信息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调动各方互动参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集群化发展,提升期刊运营水平,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一流科技期刊品牌,以适应融媒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是国际趋势,当前我国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设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综合性期刊集群平台和行业期刊集群平台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中国农业期刊集成服务平台的一期建设概况、平台架构以及建设成果,并从未来平台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展望两方面提出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目标与策略,以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期刊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代妮  步召德 《出版广角》2021,(11):46-48,51
我国科技期刊面临数字化后的智能化转型升级,需要积极推动科技期刊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探讨人工智能将对科技期刊出版各个层面和环节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对期刊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期刊的精准和智能传播提供无限可能.分析人工智能在科技出版和学术传播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应对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连接了信息的产生者与利用者,是学术交流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业已经形成比较成熟规范的运作模式,得到了市场与读者的认可,形成了专业化、企业化、集团化等的办刊模式。当前,国内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为期刊集群化建设与发展。本文拟简要分析国际主要科技期刊集团运行机制,为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改革提供借鉴,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国际竞争力1-4。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是展现国际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各国均对其国际化程度非常重视.我国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国家,英文科技期刊的建设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文章就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增长但质量不高、期刊规模小而地域分布不平衡、期刊研究领域局限、学科分布不均、期刊数字化建设程度较低、过度依赖国际科学出版机构等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形式入手进行专业化转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术类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展示一个国家总体科技实力和反映其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较低、学术竞争力较弱、期刊学术质量不高,通过择优扶持而办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科技期刊已成为必需[2].而这必须首先对科技期刊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为此,我国急需建立科学的、客观的、易于操作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期刊尤其是学术类期刊的评价体系,以有利于我国科技期刊朝高质量、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集中展示和交流传播的基本载体,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对科技期刊核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因素——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从期刊所属学科领域、检索系统、知名度、出版时滞、内容质量、被引频次和载文量、编辑人员的素养、传播范围和途径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分析,以《无人系统技术》为例,提出了五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即提升稿件质量、提高编辑的专业素质、提高出版效率、建立科技期刊集群、加强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以期对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利平 《新闻窗》2010,(1):122-123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版体制改革走向深化.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界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以《贵州医药》、《护士进修杂志》两本期刊为例,就科技期刊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作一点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莉  曾洁  赵廓  石磊 《编辑学报》2023,(1):12-16
自主建设数字出版平台对建设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中国在全球的科技话语权非常重要。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支持下自主建设的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上线后,清华大学出版社加强运营实践,支持自主建设新刊创办,支持“借船出海”的英文期刊回归和学术资源的国内免费获取,创新出版模式支持期刊发展,以高质量运营增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运营实践过程中现阶段国内出版平台普遍存在的显示度不高、项目前期投入大、支持语种受限等问题给出解决建议。提出平台建设和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相互赋能、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建立科技出版生态系统等发展前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全球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18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在发表数量上还是在引用数量上,我国的科技论文都已处于世界前列水平,但是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水平却相对滞后。细致研究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其无论是严格的编审制度、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是专业化的定位、产品集群化的发展,都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传播的及时与互动性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途径.认为以人为本、培养编辑的职业新素养是新时期提升期刊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以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煤炭领域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刊群建设的主要进展:设立了期刊出版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新媒体事业部;推动建设了行业第一个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并详细阐述了主要建设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实施“煤炭精品期刊建设工程”,增强行业期刊凝聚力;加大“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新刊吸纳力度,扩大刊群规模;加大“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创新力度,推动期刊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打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集群运营模式,以期建立起一套与“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发展相适应的集群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胡冰  段家喜  杨蕾 《传媒》2015,(17):15-17
据中国期刊协会统计,我国期刊的总数量已达9966种,其中科技期刊数量约为5300种,仅次于科技霸主美国.如果仅以数量为标尺,中国当之无愧是"科技期刊大国",但是,若以质量评判,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称不上是"科技期刊强国".沈爱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的"辽宁号"》一文中提出:影响我国科技期刊成为国际大刊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瓶颈就是出版体制的问题,而集群化是关键问题之一.因此,科技期刊亟需资源整合,推动集群化发展,改变小、散、弱的客观现状.本文以中国激光杂志社牵头整合的"中国光学期刊联盟"为例,分享杂志社在集群化建设中的发展成果及未来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9.
李志  方圆 《采.写.编》2021,(4):140-142
本文对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英文期刊数量过少、出版周期长、国际影响力低、主办出版单位较多且过于分散、传播方式单一。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应积极创办高质量英文期刊、缩短出版周期、建立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集群、加强多样化传播、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名牌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质量赵莉(大连轻工学院图书馆)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文献类型。它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因此,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本国科技期刊在国际同类期刊中所处的地位。我国目前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