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衔接、实施方法、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析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一贯制学校体育教学面临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衔接不畅、体育课程内容层次不连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亟待更新等困境。提出如下路径:以培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搭建衔接小、初、高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与整合教学实施手段,因材施教;重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而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学前教育—10年级)》(2016版)进行解读后认为,其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发展;课程内容实现了编排的精细化以及“内外”融合;强调体育学科对学生通用能力发展的独特价值;更加注重探究、体验等学习方法的运用。结合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1)采用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2)落实健康教育;3)兼顾体育学科对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与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倩 《中华武术》2022,(3):14-16
在学校体育学习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占据大部分比重,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学习中都伴随着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因此,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身”和“心”的健全发展。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对于促进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和健康领域、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要求。在核心素养引领下,通过构建田径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联动机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表现,进一步提高其运动能力、塑造其健康行为,同时培养体育品质。  相似文献   

4.
贾遇珍  郭鹏  张光宇 《新体育》2023,(18):68-7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1]核心素养渗透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中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以学生为出发点,以最终的育人为目标,在新课标的导向下将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体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相结合,“以人为本”(首先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构建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把握课程性质,聚焦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研读课标、精准教学、家校合体、兼顾成绩、重视素养、关注生成,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基本健身技能和喜欢的运动技能,通过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手段、实践练习及竞赛活动、教学评价等,探索“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从体育精神中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从体育训练中提炼品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两个版本课程标准虽然颁布时间不同,但却是一体化的思考和构建;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与健康育人规律,既关注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针对性和适宜性,又注重两个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性和进阶性,使得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都在同一方向上改革、创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都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聚焦于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都强调围绕核心素养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业质量、学习评价等;都强调结构化知识和技能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完整学习活动采用、复杂运动情境创设、适宜运动负荷要求、体能练习等有效措施和方法,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富大林 《灌篮》2021,(2):138-13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是在体育学科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通过相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形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与人格品质。为此,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职业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健康第一”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方案的整体优化;关注健康理念,课程内容的编选应有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改变重教轻学的现象,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重视教学模式的完善与重构,谋求教与学的最佳整体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周峰 《体育教学》2023,(5):36-38
本文对“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进行了概念界定,并研究了其内涵、建设要求及建设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基地建设应该在实践教育情境中体现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育人价值,培育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体现课程改革高层次设计的基本要求,开发适宜的课程平台、整合课程资源,丰富教学环境、改变学习方式。此外,各地各校要建立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10.
顾雪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28-129,131
学校体育课程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进行变革,需要紧紧围绕体育课程的特征与体育教学实践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分析指出:核心素养在个体未来发展中至关重要,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课程。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模式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多元角度方面进行重构,在体育课程实践中需要从个体、学校和社会等多场域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1.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是学校体育和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领域的集中体现,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文献计量、逻辑分析等方法归纳和梳理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相关文献,旨在为我国学生发展体育核心素养提供经验与范式,并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研究表明:当前关于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现状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等6个方面。当前我国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方面还存在缺乏大量数据验证支撑、对于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不够系统、体育课程目标不够细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强化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证分析,加强不同学段体育核心素养衔接,明确体育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完善体育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保障体育核心素养政策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背景任何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或方法手段作支撑。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还是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是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质量与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学习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具有即时性特征,“评价的目的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即时、多元的有效反馈,以判断课程目标达成度”[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取向。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正>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1]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灵魂。本课程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引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换言之,本课程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5个学习领域划分的意义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应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出发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批判了“学生的健康能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获得”、“各学习领域可以分别教学”、“健康主线的学习与体育主线的学习相脱离”等错误认识,以促进体育主线与健康主线协调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目标统领学习内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淮(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标准》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什么《标准》要强调以目标来统领学习内容呢?首先,是由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确定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而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又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季浏 《体育科学》2022,(5):3-17+67
为落实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解决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瞄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了历时3年多的修订,并于2022年4月发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昭示我国课程改革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对促进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对新颁布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和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对其重点和亮点进行了特别说明和分析,以期为全体学校体育工作者正确和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提供参考,对指导一线体育教师有效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如何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构建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了“优化体育课程各要素——完善课程结构,形成体育课程模式整体优化”的理论思路和实践路径,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展示了依据新《纲要》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建构了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精神长相、行为习惯、认知倾向与价值追求等方面不断提升。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重构:从传统的追求动作铸型、体能训练的体育价值向追求参与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