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峨嵋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与武当、少林鼎立而三.然而今天峨嵋武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少林、武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了解峨嵋武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峨嵋武术旅游开发的可托性,并针对以往峨嵋武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峨嵋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峨嵋武术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她具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内涵和拳理技法特点,以及峨嵋山佛教旅游胜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等优势,应与文化旅游联姻积极地向外推广;近年来,峨嵋武术随着巴蜀传统文化及武术的传播已频繁地出现于国际文化交流舞台,走向了世界,并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因此,伴随巴蜀地区的经济腾飞,峨嵋武术应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推广,以便更好的推动整个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站少林望峨嵋——对峨嵋武术产业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洗礼,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明显。峨嵋武术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武术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少林武术产业化历程,借鉴吸收少林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经验,站在少林武术发展的角度,通过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类比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峨嵋武术产业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结合峨嵋武术自身实际,对峨嵋武术产业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峨嵋盘破门武术集儒道佛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关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峨嵋盘破门武术文化也是峨嵋派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传统的、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采用了文献资源、实地考察、对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传播学角度研究峨嵋武术的意义,论述了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各个基本要素,包括峨嵋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主体要素、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要素和传播效果,从而切实推进峨嵋武术的现代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综述等研究方法,从峨嵋武术的历史渊源、技术和发展特点入手,分析和论述峨嵋武术适于女子的修习要素,探讨峨嵋武术“女子武文化”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通过开发峨嵋武术的独特发展之道,掀起峨嵋武术女子“武术热”,创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浅谈峨嵋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峨嵋武术是一个优秀的武术流派,承载着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四川地区的传统文化,依托峨眉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因此我们谈峨嵋武术的产业化就不可能脱离她的文化意义,而仅仅只谈武术运动的产业化。本文试图从峨嵋武术文化的角度研究产业化,全方位分析现状,为峨嵋武术文化的产业化寻找更多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峨眉地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进行了分析。峨眉地域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内涵,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与视野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峨眉武术技术传承的特殊性与身体技术的文化传承方式,彰显了非物质文化要素的特点。峨眉地域武术的发展更多是一种文化层面的保护与发展,因此,在文化语境中去推动峨眉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利益与实效有机结合,是今后峨眉地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相关史料,管窥不同历史时期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剑技术发展所反映的文化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史学考证,试图梳理巴蜀地区剑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峨嵋剑文化的历史渊源寻找史学依据,并以期促进峨嵋剑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研究发现峨嵋剑名称的出现最早应该在清代,其中,峨嵋剑文化是建立在古代巴蜀地区剑文化基础之上的。从古代巴蜀式短剑文物的出土到汉代巴蜀地区击剑之风的兴盛,以及唐代剑舞的历史记载,直至清末巴蜀地区大量剑谱专著的出书,都显示了峨嵋剑文化与巴蜀地域武术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峨嵋派武术有着辉煌的过去,是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而今昔日的辉煌已失。如何重拯救雄风,开创峨嵋派武术的新局面,已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资料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社会学、历史学、经济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峨嵋派武术实际的情况,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研究和总结,提出,在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武术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下,决定了峨嵋派武术越须走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峨嵋武术,要想得到振兴和发展就越须彻底地、大胆的进行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信息观念和人才观念,它是实现峨嵋武术做大做强的目标前提:其次:深化改革是峨嵋武术发展的关键,应建立峨嵋武术的经济实体,实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应采用联盟制的集团化经营模式;第三,拓展市场是峨嵋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市场,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挖掘潜在的市场,扩大峨嵋武术在市场的占有份额,这样才能加快峨嵋武术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扬弃"的探讨,来实现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更好的发展,提升传统武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创造力与核心价值,更好地对传统武术进行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武术与诗歌是两枝并蒂璀璨的千古奇葩。它们“形神相依,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经久不衰的辉煌象征。文章通过探讨中华武术蕴藏的诗韵美,阐明当代社会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打造“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东方文明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悠久传统文化再次复兴梦的方法和意义:继承和创新传统武术不能只讲形式华美,忽略精神内涵的发掘;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不能只注重练形,忽略武德的培养。武术是动作化的诗歌,将两者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习武者提高文化素养,亦有利于培养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4.
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是峨眉武术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稀缺与特色资源,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峨眉武术养生文化滞后于社会发展。文章从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起源入手,阐述了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内容及内涵,同时对如何促进峨眉武术养生文化的发展和推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章文站在新时期峨眉地域文化大发展和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下对峨眉武术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峨眉地域文化和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可继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寻找峨眉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点,着重阐明了峨眉地域武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儒释道文化特点、名山文化特点、武侠文化特点和养生文化特点等地域性特点,指出了在峨眉武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继承、传播和发展峨眉地域武术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峨眉地域武术文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间武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开发民间武术文化的价值意义重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间武术的开发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提出了民间武术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保护"是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一个很热的概念,在这种状况下,对于传统武术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但是多集中在政府和学术界引导的层面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武术文化自然存在、自然传承方式的特殊性,过多人为地操纵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反而会造成"保护性破坏"。因此,在当前的传统武术保护研究中,学者们不仅要加强系统理论的探索,更应放低研究的视角,认真反思传统武术在民间立场中的存在意义,去发现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演变规律,以避免盲目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从古至今的传承与发展中形成了鲜明与浓艳的文化精髓与特色。作为如今在全球大放异彩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将武术的“武舞”之美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利用炫目的视觉光影效果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将武侠电影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析研究,试将武侠电影与武术发展融合起来,探寻二者最佳的切入点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