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武君丽 《采.写.编》2021,(10):127-128
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出版行业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逐渐从传统的纸质出版模式转变为数字出版模式,出版环境趋于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行业与其他出版行业的发展脚步一般无二,大多教材出版社也在一步步探索和实践中运用数字出版模式.在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了解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整个业界对于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观点出奇一致:两者之间仅仅是出版介质不同,其出版的内容并没有改变.这就表明在业界出版环境中,出版工作的重点依旧是编辑工作.但在新的出版形势下,编辑也必须改变自身固有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在探索自身角色的过程中,通过新的编辑方法,促进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的教材建设,聚焦高等职业教材数字出版、智能出版、智慧出版的发展过程,通过分析高职教材数字出版现状,厘清高职教材由数字出版向智慧出版转型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高职教材智慧出版转型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行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大背景下,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出版行业顺应潮流,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本文阐述了数字课程出版的新理念,即“传统纸质教材+数字教材+教学活动”三位一体的数字课程出版模式,分析了其概念及特点,剖析其面临的机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托数字课程和教育服务平台,建议通过整体规划、建立标准、立体化出版、全程服务等策略,实现数字课程的策划、开发、运维等实践应用,从而实现数字课程的运营和推广,应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出版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也谈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发挥出版优势、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需要有机融合.出版企业要推动教材数字化转型的尽快完成,打通教材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瓶颈,实现教材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方式的兴起,传统课程教材也开始在纸质图书基础上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出版,但由于数字化图书法律法规、侵权行为认定机制等的不完善,数字图书出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著作权审查、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本文围绕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对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授权、审查,以及著作权法律机制不健全而带来的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著作权版权保护、行为损害处理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出版业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环境正趋向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出版也不例外,很多教材出版社都在尝试对教材资源进行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随着出版界对数字出版认识的不断清晰,业内普遍认同的一点是,纸质印刷教材和数字教材仅仅是出版介质的差异,出版内容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在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仍然是出版的核心工作。但是编辑也必须在新的出版形势下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重新定位和适应自身角色,并在这一角色的探索过程中运用新的编辑方式、方法去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7.
沙沙 《出版参考》2023,(5):5-10
中小学数字教材的项目式出版近年来陷入了发展瓶颈。常态化出版模式下,中小学数字教材要在出版形式上转化为网络载体的电子出版物。基于大规模出版要求和外部效应影响,中小学数字教材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常态化出版产业链结构,并需要围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纸质教科书与数字教材的相互影响进行产业链的再平衡。常态化出版的传输模型,指出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在审核与监管平台建设、出版服务平台与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对接、版权管理和融合应用等方面存在需要突破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蒋薇 《出版广角》2013,(11):30-32
在大范围数字产品标准无法迅速建立的前提下,各出版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简化自己的初步标准,对于自身在未来数字出版领域实现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传统出版内容分类中,教材出版是重要的出版门类之一,国内大型出版机构中,教材出版在其产品线中占有重要比重。我们学习数字出版,践行数字出版,就绕不开教材出版数字化这一问题。同时,数字出版在发展过程中广为业界诟病地无法寻找清晰盈利模  相似文献   

9.
出版业内人员普遍承认两个事实:第一,教材教辅是我国出版业的根基和支撑;第二,数字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把二者结合起来看,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对我国出版业发展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我国的教材教辅出版业当中,中小学教辅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以其作为教材教辅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的分析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媒体给予的机遇,逐步诞生了数字出版,其作为出版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此,传统纸质图书出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编辑来说,应适应时代潮流进行职业转型,从教材编辑过渡到课程编辑,注重编辑转型的要点,把握好发展的机会,努力转变工作方法,给予编辑充分的活力,逐步适应数字出版环境。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出版环境下传统的教材编辑向前端位移,逐步转型为课程编辑的编辑职业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根据数字出版的概念与特征,分析大学出版社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大学出版社的教材使用现状,了解到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与融合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出版行业,出版社以内容与资源作为基础,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查询文献后了解当前高等教育教材数字化出版的有效途径。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数字出版平台的应用要点。【结果】总结教材使用现状,得出产品数量有待增加、出版观念有待更新的研究结果。【结论】应适当增加数字出版产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材内容的优化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加强高等教育教材的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解决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研究是当前传播和出版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以数字出版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五个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在此基础上勾勒出我国数字出版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正如数字出版产业本身发展并不成熟一样,中国数字出版研究也存在某些明显不足,传统出版行业的突围、版权体制的改进等是当前数字出版研究领域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工程训练类教材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了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定制出版的初步构想,明确了资源库建设及个性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数字资源库与纸质教材相结合的可能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程训练类教材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定制出版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4.
白燕燕 《中国出版》2013,(10):47-50
目前,我国整个出版行业正从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少儿出版也正面临这一发展新课题。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少儿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做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少儿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周政 《出版科学》2021,29(3):115-121
从纸质教材到数字教材的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梳理法国数字教材的发展历程,具体分析以技术类型为标志的几个发展阶段中,法国数字教材的表现形式及特征.同时,也强调数字教材作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并没有改变认知模式,但仍是促进学习、激发认知的重要工具.未来,数字教材的研发更要关注知识观和学习科学,促进我国教材建设积极适应网络时代乃至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秀梅  郑鹏  潘春玲 《编辑学报》2014,26(2):188-191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未来出版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人才匮乏是我国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加快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SECI模型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引进数字出版领域,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下数字出版人才紧缺的严重问题,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数字出版行业,通过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人才的状况分析,结合SECI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全面梳理国内外数字教育出版领域的六种发展模式,包括教材立体化出版模式、移动教材模式、电子书包模式、开放式教材模式、电子教材租赁模式、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模式。对这些模式的涵义、主要特点及优劣进行分析并列举著名案例,并指出我国现阶段数字教育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字出版平台和电子读物的数字化特点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新型服务,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是很多人需要面对而在开始阶段比较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在数字出版平台引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外文原版教材出版中提供词汇抽取服务,减少外文原版教材在电子阅读和纸质书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效率.同时分析在数字出版平台提供词汇抽取服务的可行性,给出参考抽取策略.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经过跨越式的规模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发展转型和提升阶段.提升质量已成为教材及其教育资源服务产品出版与建设的迫切要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产品进入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并重的轨道.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使原有的教育出版资源建设与市场准入格局改变并调整.  相似文献   

20.
刘倩 《新闻前哨》2009,(5):97-98
根据数字出版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西方十几年数字出版的经验,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的,更多的是数字出版与纸质图书出版的互相融合和此消彼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图书出版者不能不关注数字出版,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