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永春  马清燕 《出版科学》2010,18(5):52-56,51
通过文献研究法,系统总结走出去战略实施后出版学界关于中国出版业国际化发展的研究成果。从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必要性,以及走出去战略视域下中国出版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方式、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走出去战略视域下出版业国际化发展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出版业海外投资是深度参与国际出版产业分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出版业国际化布局中的贸易优先取向,使我国出版业的海外投资速度相对滞后,另外还存在我国海外投资的顶层设计缺失,出版企业海外投资策略失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国际化转型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以图书出版为研究对象,就我国出版业国际化转型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出版经营管理、版权代理业发展、出版工作者培养、外向型图书策划四个角度提出了加快我国出版业国际化转型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薇 《出版广角》2021,(16):31-33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出版业转型升级逐渐加速,行业细分越来越深入,出版业向多元化、新媒体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对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四五"期间,新闻出版业的新格局对出版人才提出新要求,分析出版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可为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增添助力.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实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五年.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出版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如何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郭朝凤 《出版广角》2019,(22):18-20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些年我国出版“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我国出版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文章分析了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对新时代我国出版企业品牌国际化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叶新  王伟 《出版广角》2011,(9):19-21
企业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才是中国图书走向国际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前言随着出版全球化进程的明显加快,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社与世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出版社、出版机构开展国际业务合作,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  相似文献   

8.
孟睿  丛磊 《出版广角》2021,(14):34-37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交换、共享已经成为各个出版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出版业诸多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共享的现状,出版产业通用数据交换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的"耦合数据交换技术"架构提出了"端交换方案"通用构想.这一设计革新了系统数据接口的开发方式,弥补了出版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的不足,对出版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成绩斐然.从整体上看,主要呈现出版结构不断完善、数字产品成效显著、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以及合作形式日趋多元等特点;从细分领域看,大众出版、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的质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高.然而,在协作机制、出版种类以及综合实力方面也存在不足,仍需优化完善.未来,我国出版业应加强统筹规划,深挖文化内核,构建综合体系,多元化提升自身实力,多维度打造中国文化品牌,真正实现以出版业"走出去"推动文化"走进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出版企业海外投资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海外投资,中国出版企业可以近距离了解国外出版市场,提升我国出版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锻炼、培养国际化出版人才,使文化走出去获得更为扎实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加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成为我国各界的共识。中央也高瞻远瞩地将打造文化软实力、鼓励文化走出去提到国家战略的高  相似文献   

11.
This publication examines how Western publishing houses have entered the Chinese magazine market.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economics approach, the aim is to identify a successful market entry strategy into an emerging media market regarding entry timing, entry mode, entry process, and product choice. Applying a qualitative, exploratory approach,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are used as primary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market entries of four Western publishing houses are analyzed. Findings reveal that an early entry with cooperative entry modes and choosing a successful cooperation partner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entry strategy. Further, an incremental expansion process and choosing a global brand that has already been successful world-wide facilitates the market entry. Obtaining general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near-market experience could be identified as crucial issues for entering an emerging media market.  相似文献   

12.
李思舒 《出版科学》2010,18(2):56-60
依托《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2007年的数据,推出被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引用频次较高的99家出版社,基于此数据,对这些出版社所在地、类型等信息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走势探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周宇  王益民 《编辑学报》2005,17(1):13-14
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语言国际化、稿源国际化、编审国际化等几个方面论述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进程中所面临的处境,以期为有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出版机制改革是迎接WTO挑战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苗萱 《编辑学报》2001,13(4):214-215
只有改革出版机制,才是迎接WTO挑战的关键。出版机制改革的前提是政府出版职能的剥离,基础是出版社内部机制的根本改革,而其中心问题是融资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彭爱东 《出版科学》2010,18(2):70-75
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0—2007年度民族学论文的引文数据,对民族学领域论文引用的图书所属出版社进行归并、分类与统计,得到对民族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百家大陆出版社,对中国港澳台地区出版社及国外出版社的影响力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数据为主,从零借阅文献的复本量、出版时间、出版社、类别等四个变量统计分析了馆藏文献中零借阅文献的特征。研究表明,上述四个变量是导致高校中文纸质文献零借阅的重要原因,并提出高校馆藏文献质量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广西桂林图书馆地方文献库2007-2009年图书的入藏情况,分别对广西8家地方出版社、外省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以及部分非正式出版的图书进行了抽样选题,分析了地方文献库中的馆藏结构,地方出版社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地方出版社在开发地域资源、图书选题策划方面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出版社印制业务的规范发展,降本增效,文章分析了出版社印制业务招标与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出版社印制业务网上竞价模式与联合体集中招标模式的应用,为新时期出版社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李新 《图书馆论坛》2006,26(5):227-229
文章就我国少数民族声像资源的出版、分布、典藏状况及特点作了分析,对其资源的发展趋势、整合与利用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此,试图为构建中国少数民族声像信息资源中心提供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声像化、多样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以适应现代中国少数民族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