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民营企业借助集群获得了快速成长,不同的集群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深层原因来自于它们的社会网络。提出了集群的实质是企业的社会网络的观点,并从网络角度探讨了企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发展呈现集群化趋势,但社会信任缺失对民营企业集群,尤其对私有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本论文构建了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和关联博弈模型,分别求解政府不采取集群政策和采取集群政策时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的演化均衡,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互补性冲突分析模型,探究政府集群政策适度干预的“驱动一退出”机制下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关系的3阶段良性演化策略。研究结果发现:私有民营企业间社会信任关系在集群形成期的演化存在“市场失灵”;适度和动态匹配的政府集群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发展阶段集群的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关系的良性演化,集群政策驱动机制可以促进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从集群形成期的多重均衡向集群成长期的合作均衡演化,集群政策退出机制可以促进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由集群成长期的不充分合作均衡向集群成熟期的充分合作均衡演化并锁定。本文有效补充了我国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关系的良性演化研究,研究结果对政府采取阶段性的权变集群政策、培育私有民营企业社会信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引人注目。集群这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组织形式能够促进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形成。利用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集群经济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结论:在长期中,集群经济的每工人产量的增长率由技术创新的增长率决定,而储蓄率的一个永久性增加仅导致集群经济增长率的一个暂时性增加。因而,在当前资源、劳动力价格上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寻找出单个中小民营企业摆脱生存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集群化,其动力源正是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俞培果 《软科学》2008,22(1):27-31
在大规模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简述了Porter的集群概念及演变发展;分析了集群概念多样化的原因;对集群概念进行了定义元素的多维度分类,试图将已出现的所有集群概念都纳入其中;并对几个基本集群概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浙江民营企业集群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集群、美国的高科技企业集群和印度的软件企业集群是世界上企业集群发展的典型代表。论文在对这三个国家企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经验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对浙江民营企业集群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民营企业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特征.家族制管理模式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这种管理制度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它仍然是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有效的管理制度.浙江产业集群内民营企业家族成员素质、企业所处行业类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状况等几个因素共同决定家族制管理的适应性边界.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集群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网络要素和结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集群效应有限性的主要原因;分析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提出在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之间存在着极限约束.在没有达到极限约束之前,扩大集群规模可以不断增强集群效应;如果超越了极限约束,集群效应将大幅度地递减.进一步阐明了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相关性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一种新趋势,但由于受集群内资源禀赋、政府政策、集群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集群效应是有限的。从产业集群网络要素和结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集群效应有限性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分析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指出在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之间存在着极限约束。在没有达到极限约束之前,扩大集群规模可以不断增强集群效应,如果超越了极限约束,集群效应将大幅度地递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相关性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集群创新不仅是决定集群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区域创新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驱动力。企业集群系统在学习和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系统缺陷,严重制约着集群的升级和发展。集群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就是克服这些系统缺陷。阐述了政府参与集群创新的基本原因,分析了集群创新系统的主要缺陷.提出了集群创新政策的本质目标,在借鉴OECD国家集群创新政策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集群创新政策的综合性框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营企业依赖渐进型创新取得了竞争优势。但是,由于渐进型创新潜力的耗尽,以及重大创新与基础性创新的缺乏,温州急需从依赖渐进型创新转向突破型创新。本文在总结温州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基础上,研究温州企业的渐进型创新与企业集群模式的相互强化,提出培育温州民营企业重大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与群内企业优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整体优势与群内企业优势的形成存在正负双向的关系:一方面,集群优势源于企业构建自身优势的行为;另一方面,群内企业在构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必然对集群的优势形成重要影响。本文则以此认识为基点研究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形成对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促进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浙江传统产业集群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实现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加大.必须通过改造重组、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加强行业管理等多种措施推动浙江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内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湖北省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探求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内在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匹配度、形成原因与发展的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以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市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案例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中国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及其机理,解释保定新能源与输变电产业集群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短短十年内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政府引导和创新项目带动下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原因与特征。该研究成果对提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整体性和地城性两个视角分别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谋求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成为制约该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对硅谷等国外成功的科技型企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缺乏风险投资的关键支持。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风险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分析了风险投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和风险投资联动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与风险投资无逢对接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东莞PC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外资驱动型产业集群衰退的原因,为东北新型工业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用的产业集群优势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进 《中国软科学》2003,16(8):110-112
本文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中的信用问题。首先,综述了产业集群优势理论对信用问题的研究;然后,通过库诺特模型解释了信用能带来集群优势的原因;最后,对产业集群和社会困境问题进行了比较,阐明了集群环境为什么能导致高信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集群治理的一般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其潜在的或已暴露的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都与集群治理相关,本文通过回顾与评价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对集群治理的结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最后简要回顾了国外在集群治理方面开展的一些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企业集群的演进--从地理集群到虚拟集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虚拟集群是一种不同于地理集群的集群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本文从企业集群创新的角度出发,诠释了企业虚拟集群的概念,分析其产生的条件以及与地理集群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揭示出企业集群将从地理集群向虚拟集群演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