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高中生运动员自我同一性地位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方法:以215名广东省省队高中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的人数最多,高中阶段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在性别、年级上均无差异;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以同一性发展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获得3个有意义的回归方程。结论:高中生运动员的同一性发展有自己的特点;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运动员同一性地位的形成有影响;母亲的关爱是影响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形成的重要因素,母亲的控制是影响同一性扩散———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问卷,测查本科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点时发现,本科学生同一性地位分布不均衡,处于同一性扩散一积极的延缓中间地位(D-M地位)人数最多,随着年级的升高,M地位、F地位、AF地位、A地位比一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本科学生同一性发展存在着年级和性别差异;在学校担任职务及家庭因素对同一性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并探讨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农业大学39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生在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主观支持与自我同一性的各尺度均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现在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过去的危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现在的自我投入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可显著预测过去的危机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客观支持可显著预测现在的自我投入。结论:女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的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城镇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客观支持水平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水平都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大学生社会支持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普及的网络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成为我国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课题。从同一性形成的角度分析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学生归属需要、建立维护网络人际正常交往的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之作。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学评论家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图从青少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入手对主人公霍尔顿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霍尔顿在纽约的游荡历程正是他追寻自我同一性的过程,霍尔顿经历了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三个阶段:同一性扩散、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获得。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湖北省新高考元年,为帮助高考后学生应对升学规划和生涯决策,研究采用体验式生涯团体的形式,选取高考生48人,通过两天四次团体辅导,探究其在提升自我同一性和生涯成熟度上的作用,并用《中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和《自我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测比较。研究发现:(1)将体验式生涯团体运用到高考后学生自我同一性与生涯成熟度干预中是可行、有效的;(2)体验式生涯团体对丰富职业世界和职业自我知识,降低决策时的困惑迷茫以及提高决策能力和自信具有积极正向效果;(3)学校“3456”生涯规划教育实践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某事业单位2010年新入职的327名员工为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处于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2%,延缓型为68%,早闭型为12.5%,弥散型为12.5%;总体同一性状态上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早闭状态的男性个体其所属状态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自尊与效能感、同一性状态中的成熟状态得分显著正相关,与弥散状态得分显著负相关,效能感与同一性状态中的成熟状态得分显著正相关,与弥散型状态得分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态中成就型与弥散型呈显著负相关,延缓、早闭、弥散三种状态之间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和效能感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上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一新生普遍经历同一性危机,具体表现为"自我整合的矛盾""自我与外界平衡的矛盾""自我在时间上持续与整合的矛盾"。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应对这些矛盾,部分同学能够较好应对。针对大一新生同一性危机,关键是学生本人树立主体意识,以实践为导向,努力培育优秀品质;高校层面,面向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是有效办法,此外,还可从心理课程、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三方面着手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综述法,对身体自我的概念、国外与国内的相关研究及青少年身体自我意义进行了论述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赵佳宾 《职大学报》2012,(4):113-116
人格同一性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用以说明个人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经过学界的不断发展完善,同一性理论已经被认为是分析青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概念,是分析青年人格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人格同一性发展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当代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一书中,主人公也即第一人称叙事者秦珍珠讲述了自己和妹妹在遭遇家仇国难后逃亡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并在那里艰辛地落地生根的故事。这段特殊的生活经历,挑战了珍珠的自我同一性,颠覆了她的自我意识,使得她能够进入他者的世界,在自我与他者的互为观照中不断地寻求自己的位置,最终完成身份建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不和谐关系,使得珍珠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识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又包含着肯定。这体现为她言辞中的矛盾和冲突,及叙事上的"复调"特点。而透过这一点,读者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珍珠及她心中的家庭成员形象和国家形象,并明了其对身份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会促进记忆效果.根据国内外关于自我参照研究成果,从研究范式、发展性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研究热点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期都存在记忆自我参照效应,但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特点.自我参照效应具有易感性,个体差异、情绪以及记忆材料等都会对记忆自我参照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结合ERP、FMRI等技术探究记忆自我参照脑机制、与文化差异相结合以及现实生活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 ,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 ,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 ,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笔者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 ,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自我同一性视角,探讨四种不同类别的同一性特点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生涯辅导提供新的视角,为培养成熟果断的职业生涯决策行为创造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义务教育本质的分析,指出义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的同一性、统一性与差异性等基本特征,并详细论证了这些特征的具体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目前义务教育的统一性、同一性没有能够适应差异和多样化形式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指出目前的义务教育在同一性上体现的是重视一种简单的同一性,排斥了差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18.
区域研究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主要特点是从政治、经济、历史等多学科加以考察,研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为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东北亚各国历史上交流不断、经济上联系紧密,在长期的交流合作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基础,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东北亚多元文化同一性的基础是促进这一地区进一步交流、合作、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9.
自我连续性是自我在时间纵向上的整合,为个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不同时间自我的有意义连接的感觉。在自我连续性的形成过程中,死亡焦虑是启动和激发自我连续性的动机,自传体记忆和怀旧是形成自我连续性的重要心理机制,结构性和功能性保持策略则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维持了自我连续性的发展与稳固。未来研究应更多地探究自我连续性形成的过程,开发其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人内在地寻求自我意识支持,寻求自我价值,并且这种自我价值意识会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德育的目的是将社会要求内化为青少年的动机和意识,然后再由其将这些意识外化为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相关论述为青少年德育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