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四史”教育研究主要回应了“四史”教育的内涵与原则“、四史”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三个焦点问题。在复归实践性、文化性、主体性的呼声中,后续“四史”教育研究将超越工具理性,从理论思辨研究走向实证探究,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从多元主体兼顾走向微观主体关照。  相似文献   

2.
“人的形象“的假设是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关系人“的角度去审查教育可以解释教育的理解性、主体间性和真实性,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种限制以及各种可能.在“关系“的视界里,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教育主体是被限定的主体,教育是被不确定性充满的世界,也是需要不断反思的实践世界.站在关系的立场上,我们将不再言不由衷,不再骄傲自大,不再沉醉幻想.  相似文献   

3.
教育法有效调整有关教育主体行为的前提是有效合理地配置教育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文章从一般法理提出了教育法"权义结构"研究的价值,分析了教育行政主体的"权责结构"和教育行政受体的"权义结构",揭示了教育法"权义结构"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5.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各地开展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挫折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特色教育"等等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都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弊端,在有关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不同程度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体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核心是围绕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去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因此,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点要放在学法、教法和管法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7.
"师生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将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构建为一种互动的、稳定的主体间性结构.高校"师生共同体"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研究学理逻辑下的必然趋势,又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下的改革之举.具体教改举措包括,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起来,以开放性体制呼唤师生主体性回归,用课程建设搭建师生"双主体"间性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高职枝友利他模型揭示了商业群体的心理和教育社会机制的复杂相关性,校友利他行为研究的重视,说明高职开始关注与校友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Barrett & Radke-Yarrow,1977;Greener &Crick,1999).对高职教育而言,关系纳入的行为比传统的亲社会行为更重要.因此,从自然主体到社会主体以及行为模型三个层面调研,就可以说明淅商与教育的历史传承以及文明形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知识教育、个性教育以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都属于"主体"的教育体系,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其实,教师和学生并不必然地构成主客体关系."对话"教育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看作是互为影响的辩证的发展过程,奉行的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是既尊重教师又尊重学生的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主体教育是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主体教育的研究,正是为了探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种新的模式.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过程,建立起一种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新秩序,英语"导学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进行主体教育或是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学生很活跃,但是纪律不好。如何看待这些评价呢?从本质上说不应该把主体教育和遵守纪律绝对对立起来,但是,实际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有时是有人用陈旧的纪律观,来非议学生的主体性表现;有时又是由于有人对主体教育理解得不准确,以为弘扬主体性就是废止纪律,因此“活”导致了“乱”;再加上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未成熟主体,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性不可能立刻完善起来。所以不能简单地说这样评价是“对,还是不对”,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主体教育过程中,在“遵守纪律”上的误区 误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 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观念缺乏深刻的转变,对主体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要发展知识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关键,信息通讯和服务业的发展是手段,人力素质的开发和提高是基础,而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人力素质的塑造和提高,一刻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却是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坚持"主体·生活·体验"三结合,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参与活动、走向社会、学会管理,取得显著的育德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至少面临着十个方面的任务,涉及认识论与知识观、课程、学习、教师、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育产品、教育伦理、研究手段,研究主体等.  相似文献   

15.
"我-你"世界: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大学师生沟通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是有关主体属性的哲学认识,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体现了教育主体观的深刻嬗变,推动着师生关系由对象化领域向交往领域挺进。其中,"类主体"思想奠定了新型教育主体观,"主体间交往"提供了师生沟通的实践机制,"我-你"世界勾勒出师生沟通的现代取向。为了突破对象化语境,迈入"我-你"世界的殿堂,教育主体需要彰显沟通德性、调整沟通姿态、拓展沟通疆域:共树"师道"和"学道"两种尊严,将工具沟通姿态升华为心灵沟通姿态,由片面的知识传授扩展为完整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不同性质与类型的教育研究范式的比较和对“教育行动研究”要义的分析,说明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比较适合中小学教师运作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及教育理念入手,论述高职教育因材施教的内涵,指出高职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可以成为一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因材施学。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应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园本"课程是指以幼儿园作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基础的一种课程形式.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1.幼儿园教师是课程构建的主体.与以往那种专家、学者作为课程构建主体,教师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模式不同,在"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不只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研究、开发、评价的主体.2."园本"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这表现在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构建基础的,课程的实施效果不仅能快速地反馈,而且经常与预定的目标加以对照,因而课程是在开发、实施、评价的循环过程中逐步得到构建的.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抛弃以往的教育观念,重新确立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推理、判断、想象.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的主体,即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做人、学知识、增长智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