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文化治理之所以可能,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本身具有"治理性"。大学文化的"治理性"是大学文化与大学治理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彰显出来的独特治理属性和治理功能。大学文化与大学治理的基本关系主要体现为嵌入、制约和促进三种关系形式。当前,大学文化治理的困境集中表现为大学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大学学术本真精神彰显不够和大学社会责任意识功利化追求。大学文化治理的关键是要凸显大学精神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价值,保障大学文化自觉转化为大学治理行为实践,并建构一种以参与、沟通、包容与信任为核心特征的大学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大学学术管理表现出较强的“泛行政化”,学术文化和学术人员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大学学术管理具有较强的文化特性,为此,基于大学的组织文化特性,大学学术管理应该做到:注重制度氛围建设,建立“以学术为本”的学术管理理念;规范行政权力,增强行政权力的服务意识;确立以学术为导向的大学内部联合治理结构;管理重心下移,重视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发展"高等性",有效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作为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具有学术组织属性,应努力培育以学术自治、学术自由为内核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高职"高等性"的集中体现。发展高职"高等性",培育大学文化的关键是推动院校治理现代化,构建符合高职教育使命要求与发展内涵的现代院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然要求。基层学术组织在大学学术活动中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学术组织本身的属性、运行现状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确保改革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从而使改革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得到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知识生产与转化方式,是一种基于专业化理念的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是一个影响大学及其成员身份定位的文化系统。政治上的新自由主义浪潮,经济上的资源依附压力,社会文化中的绩效至上、自由竞争理念,大学自身在全球化时代的组织转型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学术资本主义隐含有一系列价值冲突,表现在大学自身的属性定位、学术科研导向及大学治理变革上。  相似文献   

6.
虽然大学组织具有多元属性,但是学术性是其最本质、最核心的组织特性。学术性根基决定了大学治理结构应具有自治自由、底部沉重、分散决策、文化多元和目标模糊的特点。大学的学术性特点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保证大学的学术性,首先要更新政府的大学治理认识,其次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并优化资源投入方式,再次要进行大学校长选拔、学术评价、教授治学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学学术本质,才能提升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内部权力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权力制约是权力运行的内在要求,是现代社会组织治理的需要,对大学人才培养和学校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建立大学权力制约机制,明晰大学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是前提。大学组织中主要存在党组织系统、行政系统、学术系统、社群系统,相应地,它们分别具有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针对当前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权力制约需要建立分权制约、制度制约、程序制约、权利制约和文化制约等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科层模式、同僚模式、政治模式和控制模式的批判以及对大学治理文化属性的分析,威廉·蒂尔尼提出了大学治理研究的文化模式。该模式认为,大学治理的结构和过程存在于组织的文化中;大学治理的改进和大学绩效的提升,不在于设计出一种最好的治理制度,而在于参与者能够有效地解释大学文化。这对于深化当前我国大学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极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规模庞大、职能众多的学术性机构,大学具有一般组织的科层属性,但更具有学术组织所特有的学术属性,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具有鲜明而复杂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观念的更新和组织行为的变革建立起高效、灵活、创新型的大学学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即在学术管理体制上,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的新型领导体制,实现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一体的配置模式以及校、院、系三级建制以院为主的学院治理模式;在学术管理运行机制上,建立起严格筛选、合理流动的教师选聘机制,竞争择优、合理高效的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公平公正、合乎学术发展规律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组织通过知识契约安排将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交易属性决定了知识契约形式,进而影响着各方行为。校方与各主体间的知识契约关系使大学组织具有控制松散性、二元权力结构、信任协作机制、组织边界模糊、协同创新等特征。大学的组织特征能够有效地抑制知识契约履约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双边机会主义、要挟和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组织治理更加依赖于信任、声誉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适用不同知识交易属性的网络治理机制为大学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学科是大学的根基所在,学科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在学科层面的投射。学科的知识与制度两重属性、逻辑及动力机制,以及学科治理在大学行政化制度结构下的实践困境,分别构成强调学科治理命题与课题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大学学科治理的推进,应着力突破学科组织化的“短板”因素,夯实学科治理的组织基础。在运行机制方面,应综合运用学科发展核心议题的学科自主行会式决策机制、针对学科自主决策的学院和大学审议及反馈修正机制,以及学科重大议题决策的外部相关者介入机制,同时高度重视贯穿学科治理全程的文化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组织处于外部环境影响与内部力量影响的均衡状态,在组织内部具有理性科层组织和政治属性组织的双重属性,使得大学治理呈现模糊性和复杂性。高等教育机构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制约都处于中等程度,既要受外部特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影响又要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既受内部控制又要对外保持一定的开放度。现实的"实然"状态是在三角模型中,出现了学术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的不同治理模式;理想的"应然"状态是学术、政府、市场的内外部力量保持平衡,大学治理在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相对自主的发展状态。从内部的理性科层组织和政治属性组织来看,大学治理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实的"实然"状态要么是以科层官僚制为主,按照行政机构模式管理大学,要么过分强调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与权力;理想的"应然治理"是既要发挥理性科层制的作用,提高治理能力,同时更要从政治组织属性看待大学治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文化,有效化解冲突。中国的大学治理要从"求变"到"求治",从治理变革走向治理建设,从治理体系转向治理能力,从治理目标转向治理效能,实现从大学治理的"实然"现状走向"应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大学也是特别需要文化治理的现代组织,大学治理范式转型需要开展大学文化治理的有益尝试。当前,学界关于大学文化治理的内涵与机理阐释不清,且存在对象论与工具论之争,这影响了大学文化治理的推进和践行。研究阐明了大学文化治理的逻辑前提,揭示了大学文化治理的本质,论证了大学文化治理的机制和载体,明确了大学文化治理的可行策略,对于推进大学治理范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治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制度和文化是大学治理的两座基石。制度与文化存在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审视大学治理可以发现,大学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大学文化建设忽略与制度的关系,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的沟通机制缺失。要想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推进大学治理,还需要在制度与文化互动关系中认识大学治理,立足中国特色来建立独特的大学文化,以文化为基推动大学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取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龚静 《教育研究》2005,26(7):55-58
大学是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活动、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大学制度的文化取向。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以现代大学理念引导大学制度的构建;重视教育立法,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开,切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树立大学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调整大学内部组织结构, 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治理之于我国大学管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念与大学管理改革的趋势高度吻合,治理理念的引入有助于丰富大学管理的内涵,促进管理现代化;有助于完善大学管理结构,建立更符合学术组织特性要求的管理体系;有助于从理念、制度和环境等方面促进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及市场文化的成长,增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及多校区文化的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7.
过去几十年,一些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为应对大学所面对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严峻挑战,纷纷进行大学治理制度的改革,其中,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具有典型性.通过对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大学治理改革的分析,可见其大学治理改革的趋势及凸显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重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术共同体是大学的基础治理制度,是大学的核心文化,也是大学教师的隐性行为规范,还是规定大学不同群体间关系的准则.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的、和谐的学术共同体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机理与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子系统,主要由决策与执行文化、组织与人事文化以及管理制度文化等三个要素构成。决策与执行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核心要素,组织与人事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是大学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大学制度文化的形成与作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们对大学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精神在大学制度中的主要体现,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价值导向引领、行为规范约束以及制度激励等功能,对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地矿油行业特色高校为例,对其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其大学制度文化存在价值引导作用欠缺、对高校治理主体的行为规范约束力不足和制度激励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参考建议,以期发挥大学制度文化的独特作用,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二级学院治理对实现大学善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受科层式管理、传统治理的影响,当前二级学院治理面临结构不合理、权力失衡和文化缺失的困境。分布式领导作为一种新型领导理念,为完善二级学院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完善二级学院治理,学院应建立起多元共治、分工协作的扁平化组织,在外处理好与学校和政府的层级关系,在内要平衡政治、行政和学术三大权力关系,同时通过制度安排和价值引导推进治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