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牡丹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植物之一,牡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源流久远、延续时间长、内涵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学的和艺术的等多元特征。牡丹的自然文化特征表现在它的植物学、药物学和园艺学特性;牡丹的历史文化特征在于它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并且有许多与牡丹有关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被持久传承和弘扬;牡丹的文学特征体现在描写牡丹的诗词歌赋丰富多彩;牡丹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在牡丹作为绘画、陶瓷、歌曲、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描绘的对象得到了多种形式的艺术体现。这种多元性使得牡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是具有中国艺术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彰显;中国画个性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绘画样式的独立的绘画艺术形式,只有中国艺术精神和中国画个性特征的完美结合,才能保持中国画的纯粹性,中国画在世界艺林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要了解中国造型空间艺术,首先要明确人类的空间意识,通过空间意识的分类来了解绘画带给人们的艺术空间感。从中国画造型空间的基础以及中国画造型空间的要点两个方面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进一步了解和体会中国绘画艺术中,空间艺术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牡丹是中国著名的特产花卉。最早的牡丹都是野生品种,唐代开始被大量人工栽培,极大地增强了牡丹的观赏性,更形成了一股牡丹热潮。本文力图探讨牡丹由野生到栽培的驯化演变的过程,研究唐代具有极强观赏性的栽培牡丹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王冠 《阅读》2012,(11):12-13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一生酷爱收藏金石书画。在所有的珍藏中,他特别钟爱《正午牡丹》这幅古画。为了这幅画,欧阳修还去请教了当时的副宰相吴育。吴育仔细看了画后,肯定地说:"这画画的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眼睛露出惊讶的神色,吴育怎么看出来的呢?吴育看出了欧阳修的心思,就说:"我这不是凭空说的,你看这猫眼,细长如线,这就说明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再现物象"的观念自战国开始萌发,到晚唐、五代逐渐明晰,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似和色彩描摹到呈现事物内在"真实"的过程。荆浩提出"画者,画也,度物象取其真"的论断,预示着绘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的观念的确立。但由于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客观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知识的支撑,绘画以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造型始终流于概念化和表面化。当代环境美学倡导的科学认知主义理论,将有助于深化对自然物的认识,从而可能开拓出艺术的新境。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种类繁多,从体系上可以划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追溯世界绘画的源流,不难发现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牡丹母题伴随着自上而下的赏花活动兴起,引发了皇家、文人、民间三个阶层的广泛兴趣,而三个阶层从社会地位与资源到文化心理和艺术观念上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审美趣味的分野。在对艺术功能的认识上,文人牡丹以"美"为最高标准,而宫廷和民间则更重视其伦理价值;在对艺术之"真"的理解上,宫廷牡丹以"形似"即"物象之真"为最高追求,而文人和民间则更偏爱经由"神似"所折射出的"心灵之真"。从审美范畴上看,文人尚"清",宫廷主"雅",而民间则难以免"俗"。受此影响,皇家以富丽堂皇为美,尚工致,喜华贵;文人以气韵生动为美,好墨色,重机趣;民间以质朴健康为美,偏重彩,祈福佑。  相似文献   

9.
元代观画理论承继宋代而来,在探讨如何欣赏“高人胜士”画作的问题上,汤垕《古今画鉴》标举“天真”之说,对宋代的士人画精神进行了有力弘扬,并初步建构出中国绘画史上追求“逸趣”的流派统绪。元人的题画艺术将诗性思维融入绘画欣赏中,在人品胸次、人格境界以及艺术精神等层面进行解读。题画艺术的情感性与观画品鉴的理论性相互辉映,共同推动着元代文人画的趣味发展与艺术诉求。  相似文献   

10.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这种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形态。一般而言,工笔画以线勾勒效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在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但就其表现客体人物本身来说,不论是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都存在着意象性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先有工笔后有写意,而写意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工笔,它们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画体。却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写意艺术观和一个共同的意象艺术方法。这一根本特性使中国画成为有别于任何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的意象,而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11.
师承于中国的日本岩彩画在近现代无论是在内容、形式、颜料、技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并取得了许多的成就。然而中国的工笔重彩画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和创新,和日本相比,我们已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学习、借鉴日本岩彩画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美术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国画、油画、素描、版画、色彩等其他画种,中西方的技法都有。虽然中西方美术在绘画方面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习惯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使中西方在绘画观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绘画专业的学生对中西方绘画观点的差异没有充足的认识,对中西方绘画的本质没有足够的掌握,绘画思维的转换比较迟缓。另外,西方的现代艺术文化不断进入我国,绘画专业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追求个性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从而导致学生对绘画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材料性能和技法上。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结合民族绘画的基础上进行中国画的教学,分析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特点,从而提高绘画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画中诗画结合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中国画的诗画结合有多种形式,广义地认为凡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皆为诗画结合。诗画结合的核心在于意境、情趣上的一律。因此,艺术家只有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才能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无限,使人有理性地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龙吟 《保定学院学报》2010,23(2):113-115
"气韵生动"是中国画根本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画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具有非常典型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谢赫的《古画品录》具体讨论了"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史的关系,认为"气韵生动"所揭示的是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既适用于人物画,同时也适用于山水画;既可以用来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也可以用来指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因此,"气韵生动"说对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和完善,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线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方式,也是绘画最基本的语言;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确把握线与形的关系,合理组织线条,能够充分认识线这种独特的形式语言带来的更深层次的美感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油画始于西画,自传入中国以来,就受到了几代画家们的热捧,逐渐形成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貌。西方油画与中国的写意国画不管是在创作工具上而言,还是创作手法上而言都有着较大的差别,如何实现将欧洲油画在中国大地上发展创新,如何将欧洲油画实现"油画中国风"意义重大。就目前油画的创作手法上来看分为写意和写实两种表现手法,本文就是对这两种表现手法进行介绍,探求二者之间的影响和发展,及其与中国民族化的结合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自古就有宫廷画院的院体画、民间的画工画和文人士大夫画之分.几千年阴阳五行学说,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和源远流长的文学积淀.中西文化的碰撞,新旧社会的交替.历代许多古今美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画的审美与表现奠定了极高的学术欣赏、审美内涵及存在形态.并确立了在世界绘画中无法比拟、无可取代的崇高艺术地位,自古以来一直处在世界优秀艺术之颠.成为永不凋谢的奇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山水画之精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山水画代表着中国古代先民们对大自然的崇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体现,其精神实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山水画所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学精神,满足了人类安顿心灵的需要,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诗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花鸟画虚实关系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诗画互通、互补互济的艺术关系,是中外古代诗画家的重要艺术发现和创作经验之谈。诗与画 的融合,经过了相当长的历程。大致分为三步:艺术中处于对极地位的画与诗;题画诗、诗意画使诗与画形 式上的融合;诗与画精神上的融合与艺术上的丰富与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