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经》三百篇,可谓中国诗史上第一座丰碑。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雅诗,自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地位。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总结,但是与风诗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 所谓雅诗,意即西周王畿之诗,基本上属于周王朝贵族文人的创作。其中大雅主要产生于西周盛世,小雅主要产生于西周衰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计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指各诸侯国的地方乐歌,共一百六十篇,有十五“国风”,大都是人民的口头创作。“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乐歌,共一百零五篇,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  相似文献   

3.
《新教育(海南)》2005,(2):46-46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文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指“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相似文献   

4.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中)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106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所谓战争诗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  相似文献   

5.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中)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106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所谓战争诗是指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  相似文献   

6.
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在《诗经》中成就最高,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最大的诗歌总集清康熙年间由彭定求等十人编辑的《全唐诗》是中国最大的诗歌总集。全书有900卷,共  相似文献   

7.
《诗经·小雅·鼓钟》中“以雅以南”一语,过去说诗考据之家解说不一,迄无定论。作者的新见解是:“雅”是“夏”的假借字,“雅”即“雅乐”,指诸夏(周人)的音乐。《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周礼》写作“大胥”、“小胥”,原是周王朝的两个音乐机构,后来将其所演奏的雅乐中的诗篇,分别称“大雅”、“小雅”。“南”原是江汉、江淮之间长江中下游潮热卑湿地区的房屋之象形文,此处指荆舒地区的楚国南音、徐国南音,《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当是周初由周公旦、召公从荆舒地区带回北方的楚、徐南音。所以今之《诗经》不应只称风、雅、颂,而应正名为风、雅、颂、南。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或称“诗三百”。我们通常都是说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三百”是取其约数。但也有人说《诗经》里的诗歌有311篇,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诏策》7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大雅、小雅、周颂三部分内容,共7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反映了作为理论家的刘勰把《诗经》看作自己的资源和研究对象,在创作时自觉、自发地运用《诗经》。  相似文献   

10.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运用考证的方式对每首雅诗进行推测,然后以考证结果为依据,总结出《大雅》、《小雅》各自创作年代的大致特点,然后对《大小雅》的创作年代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大雅》作于西周前期的诗较作于西周后期的多。《小雅》几乎全部产生于西周后期,只有极少数产生于东周时期。  相似文献   

13.
《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对于其主题的争论主要存在有美诗和刺诗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刺诗之说不可取。从诗的内容、创作角度、以及创作形式3个方面入手,证明了此诗应为美诗,并得出《鹿》诗是西周中后期宣王时作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历来说《诗》者,皆认为十五《国风》是按国别分的类,《商颂》《周颂》《鲁颂》也是如此;而对《大雅》《小雅》则另有说法.总之认为不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类别。本文认为."综观《诗》的分别,可以发现它们应该是以地域为依据而划分的类别。在上古语言中,"雅"与"夏"相通.或互相连续.如“雅夏”.因此.这就是现在的“亚细亚”一词的来源。“大夏”就是《大雅》.“大夏”也就是“古希腊”.“小亚细亚”就是《小雅》。周武王前的西周.面对中原.背靠大夏,成为堪称中西合璧的广袤侯国。建立西周王朝后.很注意“采八方之音”.广泛搜集各地乐章.“大夏”和“小亚细亚”一带的音乐.对他们并不陌生.这就是在《诗》中出现《大雅》和《小雅》的历史背景。所以.正如同十五《国风》、三《颂》一样.《大雅》《小雅》名称也是源于地域而分的类。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的名称并不叫《诗经》。孔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左传》摘引诗集的诗句也只说“诗曰”、“诗云”等等,都没有经的称号。到了汉代,经学盛行,为了使这部诗集列为必读之书,才加之以“经”名。这部诗集收集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其时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6.
《诗三百》中,《大雅》、《小雅》共百又五篇,占三分之一强,且其内容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然而,关于《大雅》、《小雅》本身名称的来源,至今仍没有准确而肯定的说法,因此,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之必要.关于《大雅》、《小雅》中“雅”之意义,古今论者异说纷呈,其荤荤大端者,兹述如次.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上到《诗经·采薇》一诗,众人熟知《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采薇》这首诗是一首“小雅”诗。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必修2教学参考书》的归纳:“《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18.
正初识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先秦时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是王畿之地的正乐。《颂》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学长河的源头,也是我国瑰丽多姿的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及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支柱.《诗经》所表现的出来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千百年来启发和鼓舞着后世文学家,谱写了一首首光辉灿烂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因此,《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500多年间的社会风貌.《诗经》共305篇,其中《国风》160篇,《大雅》、《小雅》105篇,《周颂》、《鲁颂》、《商颂》40篇.《诗经》一书中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类来编排的.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