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为图书馆从开放课件资源到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提供基于事实的研究案例,构建以开放课件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方法/过程]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开放课件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关键问题,并从资源采集与组织机制、数据加工与服务功能、数据关联与系统集成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结果/结论]课件资源采集与系统建设是开放课件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方式将高质量的开放课件进行系统采集、规范登记、合理组织以及本地保存,并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开放课件资源集成服务平台为用户进行交流学习、创新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鉴于开放学术资源日益成为国家文献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面向开放学术资源建设的国家保障与服务策略,以促进我国学术资源的战略保存与使用。[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全球开放学术资源的生产与建设趋向,阐述其对我国文献资源保障功效、采访机制和长期保存与服务体系的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结论] 开放学术资源的"数量-质量-使用量"逐步提升、发现与遴选模式日益复杂、组织和共享方式各有不同,对此,我国应制定开放学术资源的国家战略保障发展规划、协同式建设管理开放学术资源、分类追踪/采集/加工开放学术资源、重视开放学术资源再利用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加快构建开放学术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合作是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必经之路。出版商、论文润色机构与高校图书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到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实践中来。本文系统分析了出版商、论文润色机构设计积累的形式新颖、内容前沿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资源,为探索多方机构合作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方法/过程] 利用网络调研方法,详细调研分析7家知名出版商和论文润色机构提供的4类14种教育资源在类型、内容和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结果/结论] 出版商和论文润色机构已经设计了多元化的学术出版教育资源类型、结构化的资源内容和交互式的资源学习方式。未来,高校图书馆应与这些机构充分合作,丰富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为开展开放学术资源整合服务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分别对国内外开放学术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认为国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开放学术资源整合构建的理论、技术方法与工具、资源再利用和版权政策研究等方面,国外则对开放学术资源整合的概念认识、框架和结构、开放学术资源整合中运用的技术方法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得出国内外开放学术资源整合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研究关注点、研究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的研究,区别在于研究主体、研究视角和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了解开放获取环境下我国科研人员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认知与态度,为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以期提高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积极性。[方法/过程]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北京地区13位科研人员,通过访谈了解其对开放获取环境下知识产权制度相关问题的认知与态度,总结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知识产权障碍,并提出解决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参与开放获取的内在可能性大,但参与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障碍较为突出,科研人员期待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完善。提出4点建议:做好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开放获取环境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推动科研人员和学术期刊的协议文本内容优化,完善国家的宏观政策,完善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知识库的版权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亟需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我国高校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 基于学术出版素养的内涵,选取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网站,通过网络调查方法对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模式、内容和对象进行归纳。[结果/结论] 结合国外的经验,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现状,围绕教育对象的观念认知、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模式和教育合作等方面进行思考,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利用查新档案资源可多角度反映科研信息的特点,基于查新档案的挖掘利用,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揭示查新档案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过程] 先分析查新档案的内容与特点,按学科服务的需要对查新档案进行分类、整合,以查新报告制作信息检索案例“微课件”,嵌入到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以导师课题为例开展研究生嵌入式信息检索培训;应用查新项目信息、用户信息、查新报告及查新过程产生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开展热点研究主题揭示、主题资源指引、科研情报分析、定题服务以及构建与科研人员沟通桥梁。[结果/结论] 海南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学科服务实践表明,查新档案是学科服务中难得的特色科技资源,可应用于信息教育、热点主题揭示、科研情报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学科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开放获取模式有多种途径,其中"钻石开放获取(DOA)"是一种新兴模式,在保持科学共同体学术独立性方面逐渐受到非营利出版商的重视。[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解读DOA模式的特点、追踪其实践探索,调研DOA平台的发展情况,分析DOA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结果/结论] 挖掘DOA模式的潜在问题,包括资金的可持续性不足、多语言科研成果的国际传播障碍、数字存档的永久保存不足等;聚焦解决措施包括经费补充机制、鼓励多语种的科学知识流通、加强DOA资源的永久保存等。提出构建我国开放获取能力中心以及为非营利出版商提供开放获取的新路径,为我国开放获取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对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OPR)策略的全面调查是开展OPR可行性评判、策略选择等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把握OPR发展现状,为制定OPR路径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基于OPR内涵和流程分析,对“开放性”理念进行解构,构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分析框架;基于文献调研和拓展检索,构建覆盖5类实践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基于文本标注和统计分析,对OPR策略的要素开放等级分布和模式分布进行探讨。[结论/发现]当前OPR策略呈现多样化、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但大多数实践主体仍倾向采取保守的策略,OPR策略应用视不同的资源禀赋、商业和公共属性的权衡而不同。建议从加强政策制定和规范引导、制定呼应主体定位的转型路径、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合作机制等方面优化OPR实施策略。[创新/价值]构建覆盖多元主体的OPR策略数据集,提出“要素公开”“开放参与”二维度理论分析框架,对多元主体的OPR策略选择进行探索分析,为把握OPR整体发展情况、OPR策略选择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OAPEN学术专著开放获取研究与实践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蕊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9):135-144
[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和分析欧洲开放出版网络(OAPEN)以及合作项目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为推动我国学术专著开放获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OAPEN的运营机制、出版模式、服务方式与合作项目的调查,从不同利益相关方需求调研与分析、学术专著开OA模式调查与试验、学术专著实施开放获取建议3方面对项目的研究与发现进行综述,归纳出推进研究与探索的实施路径。[结果/结论] OAPEN学术专著开放获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涉及长期与稳定运营的发展路径、独立与合作结合的推进路径、理论与试验迭代的实现路径、需求调查与模式研究的路径,对我国系统研究与具体实施学术专著开放获取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构建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为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提供理论性的指导。[方法/过程]以高校大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质化研究方法,构建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创客空间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设计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参与态度、参与规范与参与知觉行为这三个主范畴对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意愿存在显著的影响。参与态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内部驱动因素,参与规范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外部驱动因素,参与知觉行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意愿的情景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占南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1):71-79
[目的/意义]探索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相关理论模型,为开发设计有效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提高信息利用率和科研工作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采用理论饱和抽样的方法对17名科研人员进行面对面的包含开放性问题的半结构化访谈,通过编码分析归纳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同时按照本研究对科研人员需求调查分析选取常用的8种学术信息管理工具进行比较分析,从信息分类获取、存储管理、组织和交流共享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结论]面向科研人员的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构建需要考虑到用户界面、信息组织结构、弥补用户认知局限、解决信息同步共享、保障学术信息安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支持语义整合和推送并进行团队科研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需求状况,以期从用户视角为研究型图书馆制定合理的电子资源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电子环境下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发展预期与建议等内容。[结果/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且使用呈现出新特点,如符合"二八"定律、使用渠道多元化、依赖商业搜索引擎、关注开放获取资源和资源共享服务等;科研人员对电子资源的使用偏好受科研人员类型、资源类型以及电子资源本身优劣势的影响而存在差异;科研人员对"纯电子时代的到来"呈谨慎乐观态度,但普遍认为电子资源建设会对图书馆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与影响。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质量较高、调查过程控制严格,数据处理和分析科学严谨、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了解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情况, 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提供依据和动力。[方法/过程] 在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时间精力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 采用专业的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社会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结果/结论] 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特征;社会公众需要通过不同平台获取文化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应将档案馆的资源纳入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范畴, 构建“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析用户在学术社交网站中社交不足的影响机理,为用户优化学术社交行为提供理论指引,同时也为学术社交网站探索和开发社交功能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方法/过程]借助NVivo 11质性分析软件,对获取的41篇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的9个关键影响因素并聚焦为3个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表明,个体意向因素是学术社交网站用户社交不足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内部驱动因素,平台客观条件与信息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其中,个体意向因素包括学术资本、主观规范、分享意识以及时间精力;平台客观条件包括学术声誉机制和后发劣势;信息因素包括信息效益、隐私信息和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探究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推动注册式研究报告在我国的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面向北京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职称为讲师以上的在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对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结论] 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认知水平受到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科研人员科研年限的影响,而与科研人员所在的学科领域关系不显著,科研人员对注册式研究报告的接受意愿普遍良好。在此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注册式研究报告认知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教育资源的广泛使用,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出有别于传统形式的新特点以及更为迅猛的发展态势。研究聚焦于社会规范对大学生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其关系的中介变量,以加深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过程]鉴于互联网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性显著增强,选择从微观视角深入考察社会规范如何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影响。基于社会认知道德理论、道德四成分模型等理论构建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在上海市3所不同性质高校学生中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对网络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其中的间接效应由两条中介作用途径产生:通过道德判断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感知严重性和道德判断的序列中介作用。相关结果可以为网络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也为审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新视角,丰富了有关学术不端的学术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调研中外科研人员对社交网络的认知情况,对学术工作者使用社交网络的目的、动机和需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过程]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来自国内各大高校707位被调查者对社交网络的认知、使用动机和访问信息,并将问卷调查结果与Nature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我国科研人员对学术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和使用意识并不是很高,国内科研人员比较倾向于使用以社交型为导向的网站,对以学术型为导向的网站使用较少。国外主流ASNS平台中,我国用户对ResearchGate具有一定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