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走过了 20个春夏秋冬。你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从政策到管理,从体育教学到训练竞赛,从课内到课外,从理论到实践,从教师到教研,从国内到国外,全面地记录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甚至插页、封页也用来反映学校体育的动态。   结识《学校体育》 (现《中国学校体育》 )是我上大四的下学期。在图书馆,一本金黄色封面,教师与口哨构图的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近前一看,那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题字的《学校体育》创刊号 !我…  相似文献   

2.
“让每个农村孩子都享受基本的体育教育”,这是我近期到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考察学校体育时听到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喊出了“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中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奋斗目标。它的核心是给孩子全方位享受素质教育的“权利”,它的内容是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素质、身心健康和体育水平有所提高。   在南部县短短的四天时间,我观看了全县四区十二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   建兴镇一所村小,搞了体育课改革实验,改变过去…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过影响的思想潮流。其中以“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在“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体育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对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加以排斥,从而使学校的体育课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的参与热情,体育课失去了其应发挥的作用。从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影响我国近代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学校体育带来了“自然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学校体育摆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内容不再以体操为主,而是广泛采用田径、球类等近代体育项目,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理论化和体系化,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使学校体育逐渐向科学化方向发展。除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以外,“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也对我国的学校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办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近代体育,打破了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学校体育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维新运动”促成了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和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从而在制度上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推动了“自然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我国近代史上几种社会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做一个概括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建议”与“方案” ,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 ,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 ,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 ;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 ,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各位同行朋友、专家教授、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兴奋,我激动,因为在明年九月我从教六十周年的前夕,还能与年轻的朋友同庆《体育教学》创刊三十年纪念日,深感荣幸。谢谢大家,谢谢杂志社给我的良机。50、60、70年代凡带“体”字的刊物、报纸:《新体育》《中国体育报》,体育教师都喜欢,能从中学到、了解到国内外各项赛事,但多么希望有一本学校体育教育的报刊啊!改革开放终于盼来了展现学校教师学习的刊物《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8.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与“方案” ,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 ,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 ,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 ;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 ,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 ,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梳理我国终身体育理论研究现状,提出终身体育研究要跳出工具价值,重塑终身体育意义价值;跳出学校教育领域,构建终身体育体系。身体素养理念为终身体育确立了从“离身”到“具身”、从“表现”到“体验”、从“割裂”到“整合”的价值取向。构建“双全—双生”终身体育个体发展理论,以情感、身体、认知、行为4个维度作为终身体育的个体全面发展要素,以全生命周期为参与时间,指向生命体验的获得,以形成生活体育文化为价值追求。构建“融通—共生”的终身体育体系发展理论,认为终身体育体系应包含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面对3类体育形态发展目标有分歧、认识定位有偏差及协同合作有壁垒的问题,提出通过以身体素养培育为目标促进各形态体育融通,以终身体育体系化发展为路径促进各形态体育共生来破解。  相似文献   

10.
自“扬州会议”以来,至“7号文件”下达,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学校体育也走过了一条曲折向前的发展之路。无论是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贯彻、师资队伍建设,还是课程教学、纲要教材、考评制度、课余训练和科研工作的改革等,无不灌注了广大体育教师、学者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心血。本期发表的部分专论文章,既是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取得丰硕成果的贺意,又是启示广大同行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剖析总结我国学校体育的经验教训。诚然,面对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学校体育历史长卷,我们的梳理必然挂一漏万。然而,我们无法放弃作为一个媒体的思考和责任,深切的感悟和反复的探索,其目标就是一条:以科学的发展观,不断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12.
《湖北体育科技》2018,(9):768-77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2018年6月2930日,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暨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科技专家研讨会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期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邀请了卢元镇、任海等10余位知名体育专家学者就"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的回顾与展望"主题进行了主旨报告。本文按照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产业、学校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等6大专题分别梳理了各位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以期从不同角度全面反映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体育科研成就。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无论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外来因素多而自己东西少的现状。而要想实现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我们就必须寻找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基于此,作者从儒家文化视角出发,汲取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人文观”、“中庸思想”等文化精髓,从中观层次来指导并构建中华民族特色的学校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冯霞 《体育学刊》2007,14(9):1-5
曲宗湖,1936年生,1956年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学校体育理论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工作45年,曾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编著《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等学校体育研究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担任14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仍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事“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等学术研究。2007年6月3日下午,曲宗湖教授应邀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突破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多方突破,表现为: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从"体质教育论"到"健康第一";课程目标从"目的任务"到"教学目标"、从一维生物观到三维体育观;体育教学内容(或教材)的选择从竞技运动项目到体育文化观;从单一体育教学模式到多模式体育教学;从"师道尊严"到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从"教法"到"学法";从拿来主义到本土化;学校体育从局部改革到整体改革;从"体锻达标"到"健康达标"。然而,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口述者: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司长、原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李晋裕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的《学校体育史》我是1950年1月参加工作的,几乎和新中国同龄。开始我在团县委工作,1951年组织上送我报考中山大学,后来院系调整,又转入了华南师范学院体育系,从此,便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在60多年的岁月里,我也见证了学校体育是如何发展、进步走进新时代的。古人有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这一点来说,我感到要谈新中国成立的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学校体育,就必须从编撰《学校体育史》说起。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从教育角度而言,是“三育”之一,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的角度而言,是整个国民体质的基础,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而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涉及到整个学校体育工作的状况的质量,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作为体育工作者,即要“育人”、又要“塑体”,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对此进行研究,探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爱我家     
短短几天我们收到百余篇热情洋溢的征文,每一篇文字都承载了体育教师的人生经历,饱蘸了体育教师的敬业之情,我们被深深感动了。编辑好难取舍。于是,决定改变原来的编辑计划,以摘录的形式选登。我们将读者与《中国学校体育》“不解之缘”的倾诉、视《中国学校体育》为“良师益友”的真挚表白和“我爱我家”的贴心话,以及对《中国学校体育》的期待和勉励,作为出版150期的纪念。由于征文时间很短,还有很多老师没有尽意!或许这些由衷的话语也是您的心声,这些酸甜苦辣也是您的故事,能给您带来情感的共鸣。安徽黄山深渡中学的周良华老师说:“我的背后有你默默的支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全体编辑的心里话是:“我们的背后有您默默的支持——全国的体育教师。”正是有了体育教师的支持,我们不畏苦痛,从沿海到高原,从城市到偏村,采集一线的素材;我们字斟句琢,从政策理论到教学训练,从专家著说到一线妙想,精心选优。为了读者——我们的责任。为了读者——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动力。150期,你我共同走过。下一个征程,我们继续携手同行!  相似文献   

19.
1979年开始,我国的体育中考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推广实施的曲折发展历程。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2021年,又启动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为研究“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我国体育中考的演进历程、基本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双减”政策对体育工作及体育中考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推进“双减”和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改革将深入推进,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将向高质、高效、均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应试为主导的体育中考评价体系将向养成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全面转型。体育中考的指导思想将实现从单一应试到全面育人的变革,考试内容将实现从片面考察到学科素养的改革,管理模式将实现从零散失序到有机统一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我与新教师     
有人说“朋”字是两弯清朗的月,因为彼此明亮,才能成为“朋友”。1996年6月我从芜湖师专体育系毕业,被分配到贵池区一所农村职业高中,从此开始了从教生涯。第二年学校又分来一位大学体育本科生小丁。由于年轻的原因,我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在生活上,我们彼此照料;在工作上,我们取长补短。学校体育工作也在我和小丁的默契配合下搞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为此,我们俩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1998年9月的一天,校长找到我和小丁谈话,说教研组长杨老师要退休了,想从我们俩中间提一个当教研组长,希望我们采取自荐方式。对于我们两个血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