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诗人并称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形态,在清代尤为繁盛。一方面它在清代文献资料,尤其是诗话、总集中被大量记载,堪称清代文坛掌故的热门话题之一。另一方面它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层出不穷,地域分布也颇为广阔,其密集程度可谓远超前代。清代诗人并称群体的繁盛,反映出它具有中国古代诗人并称群体的“集大成”之势,就其研究价值而言,可由此开辟清诗研究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2.
以小说发展嬗变的轨迹而言,清代无疑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大高峰,除人们熟知的长篇巨制外,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也收获颇丰,其中最著者当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新齐谐》。因《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创作趣味与文风相异而代表了清代文言小说的两大趋势,故两书行世后,追摹模拟之风大盛,袁枚的《新齐谐》虽不能说是步趋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但二者的风格取径则大体相当,且其文笔灵活,内容广泛较之《阅微草堂笔记》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文学负时望”的著名学者纪昀(1724-1805)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含《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和《滦阳续录》六卷),是一部思想内容异常丰富多彩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它融愉悦性情、著述传世、抒写胸  相似文献   

4.
戈涢是清嘉、道间直隶献县诗人,其《追逋集诗钞》的题材内容较为广泛,其中述怀、咏物和纪行诗较有特色,这些诗歌记录了诗人辗转漂泊的经历,也反映出戈涢豁达幽默的性格。从艺术宗尚来看,戈涢之诗有明显学习杜甫和苏轼的倾向,这与其兄戈涛“氾滥于李杜韩苏之间”的诗学路径较为相似,体现出戈氏诗人群体的诗学趣向。戈涢的诗名虽比不上戈涛,不过其诗为陶樑《国朝畿辅诗传》及徐世昌《晚晴簃诗汇》选录,还曾屡次被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提及,说明其在清代燕赵诗坛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献县戈氏家族之中,戈涢更是代表诗人之一,其创作特色和成绩都值得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5.
黄图珌是清代戏曲作家,《看山阁闲笔》是他的一本笔记小品.《看山阁闲笔》中"词曲"部分,展现出黄图珌独到的戏曲理论,具有较高的戏曲批评价值.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本色"理论,推崇"词宜化俗";追求"词情",主张情景交融;注重"尾声",善于营造意境;讲究"化工",提倡"用字须活".  相似文献   

6.
姚莹是桐城派重要作家。《康辅纪行》是其出使西域所作,沿途所记涉及范围甚广,其中不乏精彩生动的景物描写、独道深刻的历史思考、洞悉本质的现实观察,语言质朴、精炼、传神,在清代笔记体游记散文中尤显独特,它对桐城派文学研究和所处时代的历史探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耶稣会士画家作为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的一个特殊群体,供职于清朝政治权利的中心,是清代中前期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通过耶稣会士的生动具体的画卷,不仅反映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也见证了清代热河成为清政府处理民族、外交政务的重要场所.在清代热河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通过耶稣会士的画笔被记录下来,成为清代历史的纪实.  相似文献   

8.
<大理古佚书钞>据称是本汇编了三部明人笔记文集的古佚书,其中记有许多关于古代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文化资料.令武术史研究者值得注意的是,<书钞>的三部古佚书中记有大量的武术史料,其内容之多,其记载之具体,在一般的明人笔记中是极为少见的,不少内容事关目前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三部笔记中记录的有关武术史料作一简要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9.
文献型翻译强调源语文化的纪实,其手段主要是逐词对应翻译、直译、注释型翻译和异化翻译。《阅微草堂笔记》有“无人能夺其席”的文学价值,对清后期笔记小说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金大逸(David Keenan)翻译的《阅微草堂笔记》带有浓厚的“中国味”,主要表现在文化词、专有名词、典故及诗歌意象的英译中广泛地使用了文献型翻译。对比他博士论文中相应的英译,发现其在后来出版的译本中有多次文献型翻译的增减。金大逸极力再现汉语原文的词汇和句式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的“陌生化”会滞后读者的理解,但并非将其无限放大。该译本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词汇的原有风貌,并且其注释内容对原文语义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汉学界的清代文化研究有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释“瓜子”     
“瓜子”一词,是甘肃、陕西、四川等地常用的方言俗语,其义与通语称白痴为“傻瓜”或“傻子”相同.前人所作的笔记杂著,偶也记述“瓜子”一词,而于词源则语焉不详.如清代黎土宏《仁恕堂笔记》中说.“甘州人谓不慧之子曰瓜子,殊不解所谓.后读唐书:贺知章有子,请名于上.上笑曰:可名之曰孚.知章久乃悟上谑之,以不慧,故破孚字为瓜子也.则知瓜子之呼,自唐以前已有之.”但现在通行的辞书转引记述此词甚为纷乱,或作“瓜子”,或作“爪子”,或“瓜子”、“爪子”并存而不辨其误,所以本文首先辨正各书引述讹误,然后考释其词源本义.  相似文献   

11.
许寅辉的《客韩笔记》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众多笔记史料中的一部,记载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作者在朝鲜的经历,是研究甲午战争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通过对作者亲身经历的探索与分析,一方面发掘出传统档案史料中有意隐去的史实,一方面梳理出印证档案史料记载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笔记史料从多种角度更加全面的审视重大历史事件,重新认识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笔记这一项广受关注的生成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笔记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介绍了教学活动中开展好笔记活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影子训练一般被认为是同声传译的基础训练,并长期得到关注。影子训练其实对交替传译,特别是交替传译的笔记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口译学习者了解影子训练对交传笔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听力笔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逐渐得到重视.但目前国内的研究集中于教学经验的归纳总结、学生的训练过程和试题的编撰等方面.对于听力笔记的认知心理过程少有人问津.通过对英语学习者听力笔记的心理认知过程分析,结合TEM-8听力笔记试题的研究,提出相关的认知假设,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生的笔记技巧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观察大学英语课堂即场评价笔记的实践中,归纳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实行即场评价笔记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英文笔记水平所产生的积极学习意义。事实证明,即场评价笔记是提高任务型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必备的能力之一。实践中,教师观察笔记存在重集体活动中的观察。轻视日常活动中的观察以及措施效能过于追求完美等问题。通过加强学习、反思、交流、指导,引导教师正确把握观察笔记的特点与重点环节,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拓展观察视点,能有效促进教师观察笔记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保定为畿辅重地,但旧志残缺,足见纂修保定府志的重要性.明清两代,有文献记载的修志行为共九次,现存版本有五.探究明清保定府志的纂修过程、编纂群体、纂修体例,可以了解明清两代在方志纂修上的特点与发展变化以及清代修志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对于职业学校的大学生而言,鉴于其不同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特点,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适当的笔记记法具有更大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笔记的做法、学术上主张的新的笔记记法(线形法和矩阵法)等以探究适合职业学校大学生使用的笔记记法,从而为其在校及离校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辅助。  相似文献   

19.
史料笔记对地方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近代以来与地方史研究密切相关的笔记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天咫偶闻》、《津门杂记》、《白下琐言》等多部。它们对地方人物研究、社会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我们研究地方史时所不应忽略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0.
2013年6月,天水师范学院清代货币史研究学者王德泰教授所著《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梓.之前,王老师已在清代货币金融史领域学术著述颇丰,本书的出版,凝结了作者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研究的成果精华.《清代前期钱币制度形态研究》对清代货币史尤其是清代前期货币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究,资料详尽,观点新颖,是一部清代货币史研究的开创性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