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旅游资源是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一项系统工程,新疆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本文在阐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重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新疆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主体部分,其评价方法具有旅游资源评价的共性,也有其作为地质资源的特殊性。以尽量减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为原则,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构建了旅游地质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岳地区,环境纯洁、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在旅游开发中,结合其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从旅游的角度满足游客观赏,而且也能满足地质地貌科研的需要,还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本文从地学角度研究壶瓶山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形成基础及其类型,并对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壶瓶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岳地区,环境纯洁、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场所.在旅游开发中,结合其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从旅游的角度满足游客观赏,而且也能满足地质地貌科研的需要,还进一步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本文从地学角度研究壶瓶山旅游地质地貌资源的形成基础及其类型,并对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实习基地搭起了课堂理论学习与野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桥梁,永安实习基地在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等几个方面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具有完整的地层分布、复杂的地质构造、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及丰厚的地质与人文景观,野外为地质实践提供了典型的地质剖面,成为工程地质实习的理想基地。实习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运用启发式、推理式、应用式等多种教学法,建立校企联合生产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并存的生产实习新模式,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洞察力,培养出既能独立工作、又善于与人合作的高素质地质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东北部的米仓山和南大巴山地区,因其独特的构造位置和构造样式、丰富的油气资源、广泛分布的岩溶地貌,成为我国地质研究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对该区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综合前人对该区域的研究,本文将从岩溶遗迹、前缘部位构造形成机制、构造交接关系等几方面介绍该区域地质研究现状,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波 《昆明大学学报》2005,16(Z1):20-24
从云南的地质地理背景出发,探讨了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布局,提出了云南省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质遗迹是地球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世界地质公园"称号的黄山,蕴含了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尤以花岗岩峰林景观、地质生态系统景观(绝壁松)和第四纪冰川遗迹最为著名,极具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文章按地质遗迹的成因特点,将黄山的地质景观类型做了细致的划分,同时对黄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复合系统具有特殊的空间地域分异规律,其区域划分遵循:综合性原则、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整体特征相一致原则、双列系统交叉及从上到下的划分原则、保持乡级行政单位完整性原则,由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人地关系二级区→耦合单元三级区组成复合系统区划等级序列.并以丽江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划分出三个旅游地质资源景观一级区、四个人地关系二级区和七个耦合单元三级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苏联、英国、加拿大、丹麦等地利用地面磁法圈定古建遗迹的实际资料,指出在我区利用地面磁法开展古建筑遗迹勘查探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和注意,将可使原有的一些认识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并将指导我区旅游地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2.
周口店地区旅游地质与野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口店地区地质现象丰富多彩,具有多样且品位较高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中国地质大学目前已开设出多条旅游地质野外教学路线。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教学路线侧重古人类演化及其文化遗存,石花洞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十渡旅游路线侧重岩溶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而东山口石园观察点则侧重岩浆侵入体的风蚀作用。这些旅游地质路线具有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和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地质旅游资源是在地球内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资源.阐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的基础上,对山东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由此,对山东地质旅游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了山东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湖南石门县壶瓶山旅游区旅游地质资源特点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1年 1 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石门县举办全国生态农业旅游论坛和中国第一届柑橘节 ,作者应邀参加论坛 ,会前参加了有“湖南屋脊”之称的壶瓶山旅游区神景寨景区的实地调查 ,我调查的重点是该地旅游地质资源。恰好 ,在 1 958年 1 0月 ,我曾在石门县进行过区域地质路线调查 ;时隔 43年 ,旧地重游 ,深感石门县的巨大变化。巨大变化之一是新兴的旅游业已成为石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其中县北部地区的壶瓶山旅游区是最重要的旅游发展基地。现把前后两次实地调查所得到的直接和间接资料 ,汇编成本文 ,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划分及发展方向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时代,由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鉴于地质遗迹资源研究跨越了地质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因而其类型的划分是个尚待深入探讨的复杂问题。本文根据地质遗迹的成因特点,统计分析了全国182处国家地质公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定的63处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以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为基础,将地质遗迹划分为11大类,41小类,并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和发展方向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小学自然教学》2005,(11):57-57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目前,我国有11处著名的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7.
武汉工程大学野外地质实习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大冶铁矿特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在进行地质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将地质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文章介绍大冶铁矿独特的地质教学资源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地质实习过程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及方案,旨在发展理工科实习基地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一线地质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地质工作的服务功能与作用。强国必先强教,强地质必先强地质教育。因此,地质工作发展必须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将地质教育纳入地质工作,并优先发展。在未来20~30年,我国应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本概念的地质学科体系,使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高等地质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家对地勘经济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而提高资源勘查程度,使资源有效利用,必须有合理的技术团队做支撑。近年来,地质行业不断扩招,地质人才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创建一个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进一步管理人才、培养人才,使得人尽其才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例,对地质人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人才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深入研究地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促进行业特色高校丰富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保障。随着地质行业的转型发展,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国家发展。这就需要地质行业高校不仅从需求侧进行人才培养,而且要从供给侧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地质行业发展需要,从供给侧角度探索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关键及实现途径,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