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相对于当下的文学潮流以及思想潮流,张炜明显表现了某种程度的"退却",他表现出的是对现代化的批判与对古典的热情,与此同时又带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这体现着张炜一种自省的特质,这种特质使得张炜步步后退,步步隐忧,其结果是张炜在近年的创作中日益凸显出其生命意识,而他的生命意识往往又仅止于生命的狂欢,显出精神哲学的弱化。  相似文献   

2.
单良 《职大学报》2014,(5):65-67
张炜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借助了许多生态意象,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芦青河代表的大地意象,葡萄园代表的植物意象和狗代表的动物意象表现了张炜对大自然的全面思考。正是张炜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他才被称作是“大自然的歌者”。  相似文献   

3.
许地山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素养和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生命哲学,他的小说渗透着一种浓郁的基督教博爱的精神。其笔下的主人公尚洁等人物有着基督教徒在地如同在天的坦然和安详,她们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出向上求生的生命追求,对生命有着深度的体察。他的创作因而呈现出其他作家少有的独特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张炜具有拥抱大地的民间情怀,其民间情怀的形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源于童年的记忆。早期基于对童年记忆中幸福感的挖掘,造就了张炜对乡土民间的欣悦感受;随着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的渐趋成熟,又造就了作家对民间社会的理性反思与表达。二是源于对大自然的真诚敬畏。张炜秉持着一种坚定的"自然崇拜观"。三是源于对土地的一往情深。其30余年的创作,就是"回到土地上去"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呈现出深沉的悲剧色彩。浪漫与悲剧的冲突、交织 ,构成了四剧独特的审美特质 ,亦是作者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强烈的困境意识的审美表现。对社会政治理想的追求与严酷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强烈的个性意识与传统人性观的冲突构成了汤显祖困境意识的基本内涵 ,这使他的人生、他的剧作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6.
齐地人根子里具有追求“自由自在”的天性,“流浪”就成为他们生活或生存受阻时的必然选择。张炜在小说创作中,一方面表现了人的生存意义上的流浪,另一方面他更多关注的还是人物生命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的流浪。在其笔下,“流浪”主题有三个层面的呈现:生存层面、生命层面、精神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流浪,在作家笔下都呈现为出自人物本性的流浪,是根源于本性的不安分的心决定的流浪。  相似文献   

7.
"生命意识"是莫言小说创作主题,从早期的《红高粱》、《酒国》到后来的《生死疲劳》、《蛙》,虽然作家的写作题材不断变化,风格不断更新,可他的每部小说都展示出原始的生命强力,表现出对生命的崇拜与敬畏。他最近的一部长篇小说《蛙》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可从苦难书写、民间立场、政治与生命、忏悔意识四个方面反映出来,表现了作者对于人内心深处的善恶的剖析和对自我灵魂的审视。  相似文献   

8.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炜把自己称为“守望者”,他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葡萄园是“守望者”最后的田园。这种守望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坚守。张炜力图以农业文明的诗性与道德来医治机械时代的痼疾,力图营建葡萄园式的具有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性美的乌托邦王国。在这个日益浮躁的时代,张炜的声音是清纯而独特的。  相似文献   

10.
《玫瑰门》是铁凝书写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部作品。《玫瑰门》展示了女性对社会性别的反叛和对生命本能及爱情的执着追求。作者在作品中对母性形象的消解和对男性形象的弱化,也是凸显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1.
“牺牲”意识是鲁迅写作中一个贯穿性的主题意念.其由鲁迅生命早期所经历的民俗经验而来,后又为他独特的生命遭遇所生发,为他对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识所深化和丰富,交织了他于启蒙者和启蒙对象生存现状的复杂思考.于诸般不同的意绪所矛盾交织的张力建构之中,读者不仅可见现实对于鲁迅个体精神形成所施与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清晰显见长期的精神奴役之下中国民众的生存世相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图像,体会到鲁迅精神的丰富与深刻并及文学表现过程之中其作为一位优秀写作者对于现实民俗文化材料进行审美内化的成功和独到.  相似文献   

12.
穆旦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其作品中历史意识的呈现、对现代心灵的求索、丰富与丰富的痛苦等艺术内涵,展现的是穆旦诗歌突破传统的精神世界走入现代性的视野的探索过程;其作品戏剧张力的构造、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对传统诗意的背弃等创作艺术的追求,则不仅表现了穆旦现代主义诗歌的自觉性与探索精神,而且强化了穆旦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3.
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民居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在天水古民居建筑中的无意识或有意识反映。生殖崇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天水民居表现出的“生殖崇拜”意识,是天水古民居具有的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南泉透脱的人生风格,一方面表现于他不崇拜、重自我、追求彻底自由的个性特征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表现在他冲决一切网罗、追求终极自由的禅学运思.南泉通过其深遽的禅学运思,彻底消解了人的一切世俗依傍,引领人们回归到自在悠闲的本然状态."平常心是道"的透脱而又悠闲对于现代日益物化与繁忙的人生无疑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5.
北朝音乐系统中,一直有两种文化并行,一种是代表中原正统文化的儒家社会政治文化,另一种则是草原文化。北朝统治者对于中原社会政治文化的继承并没有同步到艺术精神领域。一方面他们以汉化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国家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则又保留了强烈的民族艺术特质。具有少数民族特质的音乐文化中的民族性的彰显,正是北朝时期北方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乃中国古代身体哲学思想的集其大成者.这种集其大成,表现为他通过对道进行了一种现象学和实践论的还原,使作为宇宙本体的身体在中国哲学视域里得以真正彰显;表现为他通过向这种本体论身体的回归,使阴阳概念所固有的男女性质得以生动体现;还表现为随着对身体及其两性的肯定,在其学说里一种生命化的时间的推出成为理论之必然.凡此种种,都使王夫之学说以其鲜明的身体哲学特色迥异于先前宋明的心体哲学.故王夫之哲学的推出,既是对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彻底纠拨,又实开回归中国古老的身道传统的明清"后理学思潮"之先河.  相似文献   

17.
周欣  李虹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8-109
意大利画家古图索既是一位立场鲜明的斗士,又是一位不吝于讴歌生命的伟大诗人.他平生的创作既关切现实却又不含说教,题材通俗而又不失深度.他笔下鲜活饱满的形象是他所热爱的生活与事业的对应物,完美地体现出他所遵从的价值观.本文试图阐释这种题材与风格所表现出的意味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8.
"大地伦理"的践行者--对张炜作品意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作品中具有许多充满浓厚哲理内涵和抒情色彩的意象,如石磨、碾盘、葡萄园、芦青河、动物等.这些意象都以大地为依托,而且与他所笃信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理念相一致,它的落定和基础便是大地伦理.  相似文献   

19.
情爱尤其是性爱书写,是张炜小说叙述视角之一,他更多地赋予情爱以社会性内容,以此来挖掘和探讨人性的丰富和局限;张炜情爱书写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灵与肉的和谐相拥、灵与肉的挣扎交锋以及灵肉纠结中的人性升华中予以显现.相对于肉体的圣洁,张炜更倾向于精神和心灵的圣洁.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普遍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电影中,死亡的出现是烘托气氛、引导剧情、埋下伏笔的主要手段,电影中死亡的表现手法不仅展现出电影拍摄的质量,还体现了导演的死亡哲学意识。随着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影中对死亡的表现也越来越体现出思辨的倾向,在审美表现与哲学意识方面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究。本文从死亡即是回归自然、死亡是对生命的救赎、死亡是壮阔的归结、死亡是瑰美的重生四个角度,分析电影中死亡哲学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