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教师肩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在扮演这一伟大角色时更应有宽阔的胸怀、渊博的学识、乐于奉献的精神。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用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做到心理相容:要理解,要宽容,要体现原谅,要学会赏识,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是善还是恶?古今中外都有伟大的思想家们对它进行探讨.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试着运用发生学对人性、人性论和人性善恶论的产生与形成进行浅析,并与前人的观点作比较,倒是一种新的可能的阐释.发生学角度下的人性善恶论,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性概念,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动态性与现实性,肯定了人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提到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半个多世纪来,语文界及关心语文教育的各界有识之士,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效率等问题各陈己见,共识与分歧并存。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人们对语文作为一种文化的构成的认识日趋一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性与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过程。民族精神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民族精神教育是其全部文化教育的最核心的内容。特别是我们目前面临着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文化殖民主义的威胁,面临着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腐朽思想的冲击,面临在极复杂和极困难的条件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抉择,民族精神教育就愈发显得必要和急迫。由于语文课程具有文化功能,使得我们能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丰富而深刻的民族精神教育;也由于民族精神教育本身的重大意义,使得民族精神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肯定和提升了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语文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念.最大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让学生具有丰富的人性、正义感、公正性、能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热爱自然和生活。这些都是语文教育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而这一价值实现的基点是情感,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一  相似文献   

5.
人性关爱:现代教育的呼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关爱是现代教育的呼唤。让现代教育充溢着人性关爱 ,其根本要求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用“心”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 ,让学校教育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这是现代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无论是从教育的实际需要 ,还是从教育的理论追寻 ,无论是从人的本性发展的要求 ,还是从现代教育方式的转换来看 ,人性关爱都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一、人性关爱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人性关爱是人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来源于动物中的一个物种 ,其生命活动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 ,生物因素是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人的精神是怎么发育的?事实证明.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而是深藏在那些最伟大的书籍之中.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人的精神是怎么发育的?事实证明,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最伟大的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而是深藏在那些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信仰,同时也是最科学、最现实、最具人性化的崇高信仰。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人性本质做出的最高概论。它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人,发展人,教育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阐述,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理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可行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杨昌显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2):101-103,111
阿多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于人类精神现实和未来种种可能的关注均基于他的音乐思想,可以说阿多诺是通过音乐来聆听人类精神的心灵趋向的。文章想通过对阿多诺新音乐思想的分析来揭示阿多诺哲学论述中的原旨和多向性内涵。他对艺术与社会、精神关系的独特理解,为我们这个狂躁的后现代提供一个冷遇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根植于人类的人本主义价值观,它一直在影响着人类的行动,其核心就是把人类生存当作终极的、永恒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远程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上海郊县农民远程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中"以人为本"的探索与实践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中体系的建设、课程设置以及相应的资源建设等都突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这种探索与实践无论是对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还是对于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很难说,他究竟是同牛顿一样伟大,还是比牛顿更伟大;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比拟的.按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12.
大师的预言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爱因斯坦将位列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很难说,他究竟是同牛顿一样伟大,还是比牛顿更伟大;不过,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伟大是可以同牛顿相比拟的.按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13.
做一个学习化的人学习同教育是两回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学习是主动的,教育是被动的,学习是出自个人的内在的需要,教育则是由外界对个人施加的任务。凡是逼不得已无可奈何的“学习”,事实上都还是“教育”。学习要比教育更重要、更积极、更伟大、更人性,也更有效。所...  相似文献   

14.
“人”是什么?人的最本质特征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使人成为人……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阐释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人性观的嬗变。而残疾人作为人类中差异性较明显的弱势群体,其命运、生存状况和教育状况更是与作为时代精神反映和集体无意识的人性观有着密切联系。在中西方人性观的嬗  相似文献   

15.
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人性与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提出人性发展的精神维度是主体性发展的根本目标,并结合人类自身解放历程的考察和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分析,论述主体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从理论层面揭示了可持续发展与加强人化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人化教育的提出是对人类及人性发展本质性、规律性以及终极价值认识的深化。高等学校应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确立大学生人与生态关怀的可持续发展观,塑造与之相适应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不同的精神维度.古希腊文化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展示了人的自然欲求;基督教文化用爱的感召来消除人性罪恶,对于人性完美的追求建筑在忏悔和禁欲基础上,专注于彼岸的价值,在"原罪"与"救赎"中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展示了人的形上欲求;人文主义崇尚理智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反抗一切权威,既强调人的本能欲望与意志自由,又呼唤精神彼岸对于人的意义的提升,体现了人的理性欲求;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则看到人性的异化,以虚无和荒诞来界定人的存在并重新踏上人类灵魂救赎之途,同样蕴涵着人性关怀和反思的精神.不同精神维度的延伸与错综,展示了由生命意识的统一和谐与分裂冲突所体现的人类自我灵魂的挣扎,支撑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18.
宋桂英 《中国德育》2013,(22):54-55
德育工作理念与教育发展理念融合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是一个人的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人的行为,是一个人称其为怎样一个人的根本所在。“德”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还决定着一个群体的命运、一个社会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对于道德教化,我们的先祖曾经这样说:“德为国之基也。”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七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强调人性,人道,仁爱和人的尊严。科学精神提倡实事求是,鼓励独立思考,反对盲从和迷信,不论是科学的方式或精神,还是人文的方式或精神,其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它们为人类理性地追求自由和幸福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今天谈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应该思考:什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市场经济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生存空间有多大?等等。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