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正> 答江西读者陈育: 刚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运动后的第二天甚至以后几天,常常有肌肉酸痛的感觉;有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突然加大活动量后,也会出现肌肉酸痛。对于这种现象,有此学生担心自己肌肉受伤,而不敢继续进行锻炼,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多属于生理现象、是机体对体育锻炼的正常反应。目前  相似文献   

2.
个别不经常从事超时锻炼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或试图按新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的人,在训练后24到48小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肌肉的不适。这种情况,在文献中一致认为是属于延迟性肌肉疼痛的范畴(DMS)。  相似文献   

3.
<正> 不少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认为,只要参加正常的体力劳动就可以锻炼身体,增加筋骨健壮。其实,体力劳动有别于体育锻炼,二者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和劳动画等号。其次,有许多体力劳动往往只是身体某部分肌肉和器官活动,动作单一,因此劳动结束后一部分肌肉比较疲劳,而其它部位的肌内则没有得到必要的运动。经常如此,就会出现肌肉发展不均衡。而体育锻炼恰恰可以补充这方面的不足,它是有目的地活动全身肌肉,使那些在体力劳动过程中不易得到或没有充分得到运动的肌肉得以锻炼。再者,人在劳动时多  相似文献   

4.
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3个较大的幼儿园中选择112 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为实验组;从不参加运动及自家让保姆看管的幼儿60人,为对照组。调查结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身高长的快;有效地增强了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及稳固性;能使幼儿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能够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课外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练习对藏族大学生身体组成成分、肌肉力量和体质状况的影响,我们对西藏民族学院部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课外体育锻炼尤其是力量练习对藏族大学生身体组成成分、肌肉力量和体质状况的影响,我们对西藏民族学院部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藏族大学生进行了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由于人体直立特别是通过劳动,而使上肢成为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的部分。在体育运动中,各种支撑、悬垂、推、拉和挥臂等动作,又会使参加体育锻炼者的上肢发达,肌肉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增大,这也是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加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延缓衰老引起的身体机能的下降。耐力运动有助于维持和改善心血管机能,减小心血管危险因素;力量运动能补偿衰老引起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因此,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老年人机能能力,有助于老年人有一个更加健康、独立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生  吴健 《体育学刊》2008,15(3):67-70
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因素中,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学历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有一定相关.来自农村乡镇家庭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优于居住地为城市的大学生;而对于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而言,男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要明显优于女生.  相似文献   

10.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微观环境视角研究其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探索中国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现低度负相关;父母参加锻炼状况与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呈正相关;父母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相关不密切;兄弟姐妹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有正性影响;大学生的原居住地与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相关。来自农村乡镇的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优于其他居住地的大学生;同一居住地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男生明显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结果表明,我国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多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两倍.改变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现状是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重要工作.通过对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的两美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特征是:乡村人数比例大;性别差异较小;40岁及以上的人数较多;从事农、林、牧、渔、水利等职业的人数比例大;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数比例大;以走为工作主要方式;闲暇时间里更多选择静态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需求水平较低.对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特征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体力活动过多的劳作方式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需求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断断续续参加体育锻炼三组男生的体质和文化学习的跟踪调查测试和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文化学习的好坏与有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一、二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特点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一、二年级大学生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和有体育锻炼习惯者较少,大部分学生有时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养成习惯;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动力特征。男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好于女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用时间差距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男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偏差大。针对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以及对大学生和学院领导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全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于2008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1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合在校学生)在2007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就此次调查的主要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自我国政府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乡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有所提高,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逐步提高.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呈现多样化特点,使得体育锻炼的针对性和健身效果得到加强;居民主要选择附近的公共体育场所参加体育锻炼,初步显现了近年来群众身边体育健身场地建设的成效,大大方便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有:1)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激增,使得大部分人由于忙于工作而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的缺乏仍然是影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3)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仍以自发性为主,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居民更持久地参加,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降低了锻炼的针对性和效果;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消费为主;5)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依然存在,其中,城乡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理念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者较多,锻炼年限较长,每周锻炼频次较多,每次锻炼时间较长。锻炼的主要项目为:长走(散步)、健美操、舞蹈和气功;(2)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3)参加体育锻炼5年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好于5年以下的老年人;(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周锻炼5次以下的老年人;(5)每次锻炼30分钟及以上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下的老年人。这一研究对促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对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四川成都、自贡、广元三市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四川省城乡居民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选择的项目明显不同;同时,省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最多,但有近7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而没有时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是目前省内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阻碍;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等调查指标上都高于乡村,城乡差异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参加体育锻炼与骨质密度的关系,体育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适当的运动强度并且坚持长时间的锻炼,可以提高女性骨质密度。体育锻炼效果的大小还受女性月经状况、营养条件及雌性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坚持长久的体育锻炼来提高骨质密度以及肌肉力量、人体协调及平衡性,其作用的结果可以有效地预防由于骨质疏松症而导致的骨折。  相似文献   

19.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国城镇与乡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差异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传统"项目上存在趋同性、在"时尚、现代项目"上存在差异性,中国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锻炼的人数比例高于乡村,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实物性、观赏性消费高于乡村;在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上具有人本化特征,在体育锻炼中断年龄上具有年轻化特征、中断理由呈趋同化;在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兴趣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上,城镇高于乡村;中国乡村居民对"群体活动组织、引导,科学健身方法"等需求高于城镇.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设施、科技资源的非均衡性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城乡居民思想意识、价值观不同是造成城乡体育锻炼水平差异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