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青 《科教文汇》2009,(6):248-248
本文对比分析了两种主要的语义学的研究方法。指称论以客观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语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与认知者的百科知识和认知理解过程无关。表征论以认知语义学为代表吸收指称论,认为语义与认知者的经验结构、认知方式、概念框架、范畴形成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经验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杨娟 《科教文汇》2008,(25):254-254
指称论认为语言和现实直接相关,把一个词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行为就是意义,表征论则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还有一个层面一心理表征层面。指称论和表征论是语义学研究的两条思路,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克里普克语义学将可能世界的哲学概念融入了模态逻辑的形式建构中,突破了经典语义学的狭隘性,开拓了模态逻辑研究的广阔视野。一方面,克里普克坚持了可能世界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并且借鉴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为其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克里普克语义学的建立促进了语义分析工具的完善,实现了指称内在论向指称外在论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仇瑶宇 《大众科技》2009,(10):175-176
当代语言学关于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研究始终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文章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出发研究语义和语用的界面问题,根据当前最为流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相互关系的观点,即语义学和语用学是相互补充的学科的观点分析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结合概率语言学,从认知的视角推动了界面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义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从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发展到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近几十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语义学模式有:普通语义学、沃尔夫语义学、语义分类学、逻辑—数理语义学、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和齐夫语法。影响较大的四种当代语义学理论是:并置理论、结构主义学、语义成分分析和语义场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语义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1.用“并置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语义学的并置理论指出: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或然的)”语义联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经常…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语义学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论工具在历史上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语义学的科学性内在地要求语义的语境基础的建立和巩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根所提出的语境语义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语义分析向系统整体语义分析的转变。在语境论的视阈中,意义与语境具有本质的关联,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真值的确定性,而是具有了动态和语用的特征。语境语义学作为霍根语言分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语言模糊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中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同时霍根在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上捍卫了语境语义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且在将实在论立场与语境语义学结合的过程中强烈地突出了意义的文化社会结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境语义学分析视域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本质上的不同在于对语义的理解上。人工智能尚不完全具备人类智能对语义理解的意向性或语义性,更欠缺人类理解语义时的思维推理能力。本文从讨论语义Web的运作机制入手,探讨其运作机制的认知语义学基础,旨在阐释人类对语义理解的认知过程,以期能将此认知过程应用到人工智能语义Web的运作设计中,最终使其更加具有人类的意向性。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德国语义学诞生、发展和趋向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德国语义学的历史演进秉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从继承和批判的两个维度开启了向现代语义学迈进的崭新路径。在此过程中,语义学家们在新兴的精确性科学如数学和几何学发展的影响下,主张通过采用清晰而完善的逻辑语形构造,以保证语义理解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开始和语义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和意向语义分析的早期传统。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的德国现代语义理论兴起之前,它从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等各个学科当中吸取营养、开辟阵地,为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心理意向分析和语境阐释等合理性思维成为了当代科学语义学建设的理论先驱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情报学三动论探析: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三论、新三论以及认知三论等理论在情报学的不完全适应性引出情报学的理论应该来源于情报学本身,进而引出序化论、转化论、融合论这3个以信息、知识、情报为对象,以过程处理为重点的三动论.论述了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的研究进展、核心要素等内容,并对它们在情报学科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马彤 《内江科技》2010,31(4):177-177,81
语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归纳为以下几点:运用语义学的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语义场理论以及搭配理论来指导词汇教学。运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语义学采指导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从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闫璐璐 《科教文汇》2010,(28):122-122,134
多义动词的语义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语言学关注的一个热点。以传统的结构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派为例。结构语义学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来研究多义动词的语义。他们认为词义是词的所有特征的总和。形式语义学派认为句法和词义都能用一种精确的理论来解释。显然,这两个学派都带有一定局限性。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多义动词"Get"的语义构建过程和构建机制进行分析,总结get不同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能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多义动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方法上,主要是定性研究,注意普遍性规则,忽视特例;重描写而轻形式。这种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今后还要加强。而中文信息处理所需要的,是针对"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要对一定量的语言事实作穷尽性定量研究;既要通例(普遍性规则),也要对特例(不合规则的事实,哪怕只有一个)作出规则性的说明。以大量鲜活真实的自然语言为对象、以词句为单位、以人工智能为目标的语言学研究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人与机器相互沟通的关键,而这一研究的基础就是对汉语词法、句法和语义、语用规律的认识。只有语言学提供了足够的规则和分析,才能建立起计算机的"知识库"。目前语言学可供计算机利用的成果还不多,尤其是计算机最急需的语义学,这已经成了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的"瓶颈"。我国在语义研究方面的成绩比其他方面要少得多,但从西方借鉴来的不少语义学理论的应用却很广泛,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语义学的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的发展,阐明知识组织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工具.指出情报学对语义学研究的关注,以及情报学界目前针对语义学研究的分散和没有形成系统化研究的现状,并对现行的知识组织系统的语义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王刚  国海涛  李立冬 《科教文汇》2008,(23):241-241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方法上,主要是定性研究,注意普遍性规则,忽视特例;重描写而轻形式。这种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今后还要加强。而中文信息处理所需要的,是针对“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要对一定量的语言事实作穷尽性定量研究;既要通例(普遍性规则),也要对特例(不合规则的事实,哪怕只有一个)作出规则性的说明。以大量鲜活真实的自然语言为对象、以词句为单位、以人工智能为目标的语言学研究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人与机器相互沟通的关键,而这一研究的基础就是对汉语词法、句法和语义、语用规律的认识。只有语言学提供了足够的规则和分析,才能建立起计算机的“知识库”。目前语言学可供计算机利用的成果还不多,尤其是计算机最急需的语义学,这已经成了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的“瓶颈”。我国在语义研究方面的成绩比其他方面要少得多,但从西方借鉴来的不少语义学理论的应用却很广泛,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昀  苏超华 《科教文汇》2009,(3):249-249
国俗语义学是一门把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义的新兴学科。根据国俗语义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文化里的不同的词却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禁忌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禁忌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异同,避免语用错误。  相似文献   

18.
刁志平  李彦洁 《科教文汇》2009,(30):260-260
关联论是语用学的一种推理方法,本文将简述关联论的主要假设。关联论以关联定义和两个关联原则为基础:认知原则(人类认知产生最大关联)和交际原则(话语产生最佳关联)。我们将分析这些原则并阐述关联与认知,认知与交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俗语义学是一门把历史、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研究语义的新兴学科。根据国俗语义学,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不同文化里的不同的词却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禁忌是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禁忌从国俗语义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于更深层次地把握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异同,避免语用错误。  相似文献   

20.
戴维森纲领下的真理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析语言的意义.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作为从真理角度探讨意义问题的范例,引起了哲学界高度重视,也招致猛烈抨击.本文主要围绕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考察了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之间、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形式语义进路和以斯特劳森为代表的语用进路之间所展开的两场争论,分析了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争论双方做了批评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