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有无客观的规律,是我们在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要确立社会规律客观性的观点,关键问题在于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介入,人的意志、自由等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问题上的革命性变革.社会规律是社会主体运动的规律,不是社会主体主观的规律,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客观依据,不以主体意志及其活动为转移,对它有一个主体认识和把握的过程.社会主体揭示社会客观规律,必须注意认识过程中的无限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得到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主体能力、主体人格和谐发展.并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进而不断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过程.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鲜明地提出发展性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是一个社会历史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类的独特性.主体性并不是指人的全部,而是指主体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根本特性和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把主体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所在.人作为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中国高扬历史主体精神,正逐步迈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昌灏  孙厚权 《天中学刊》2008,23(1):29-30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两个逻辑向度,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和客观必然性及其规律;二是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是在确定社会历史的一般物质生产基础之上,寻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因素的视角,它科学地说明了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导地位.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应该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主体向度逻辑和客体向度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的实践中,逐步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体不是抽象的自我意识,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人民作为与客体相对的主体,通过对象性劳动确证自身主体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不被任何外界强制力量剥夺的自由、权利和尊严。马克思考察了人民作为历史主体的演化过程,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暂时性与不合理性,强调人民主体在客观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是”走向“应该”,从物质力量支配人民的客体状态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体状态。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关注“现实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超越资本主体价值的空洞性抽象性、重新树立起个人自由、社会平等、人民至上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社会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但社会发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取决于人的选择.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并带动政治的、文化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在社会活动中总是以为我的方式,选择满足自己需要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体在尊重社会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能动过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又是马克思一生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以及晚年马克思的思考,贯穿其中的关于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关注,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全部思考的当代价值,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社会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解和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是面向21世纪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主体性活动.认识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无论是对于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自觉主动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成为具有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的自觉推动社会进步和建构自身的社会主体,还是对于促使教师职业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追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社会历史过程转变,促使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同光体诗论的代表人物陈衍继承和发展了宋诗学.陈衍特别继承了宋诗的通变观,并在此指导下,能够别开生面,去探索、开辟新的诗学体系.无论是从贵在通变,还是从追求不俗,或者是从崇尚人格方面来看,陈衍的诗论都传承了宋代诗学的不少特色.  相似文献   

12.
人类率先进入新社会形态的历史现象大多发生于旧社会形态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人类进步的模式之一,这是辩证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反映,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它决定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13.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演进史。这种逻辑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始终,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是该社会历史时期最强大的支配力量。人类社会依次经历神灵支配的原始社会、权力支配的古代社会、资本支配的近现代社会,未来将建立起超越资本逻辑的以人的发展为逻辑主线的社会。明晰这种逻辑就可以抓住社会发展的红线、准确定位社会发展阶段,明确当前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更好地推进我们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理想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理想的主体、理想存在的社会领域、理想存在的时代都具有普遍性。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理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全球毒品控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与美国禁毒外交活动休戚相关。以禁止为主旨的毒品控制体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确立,既是国际强权政治实力交替的趋势所在,也是国际禁毒舞台上始终存在的大国主导权之争的必然结果。探析全球毒品控制体系演变过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不但可以了解体系发展的历史足迹,还将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国际政治本质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莫雷尔法》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随后兴起的赠地学院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促成了美国经济的腾飞。全文梳理了该法案的制定及实施历程。研究认为,法案实施后,赠地学院通过开设农工专业,开展实用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方式,促进了美国各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传统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优势,指出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打破以往教学模式的单一,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和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9.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局势和国际环境来实现一国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在新世纪跃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以便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从而使国家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20.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形成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有重要的帮助。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思想的沉淀有着重大关系,孔子从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吸取营养,最终形成“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