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些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开始下调日本国债信用等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向日本发出警告,提醒日本注意国债危机有可能爆发。但是,日本国债信用等级还是日本"说了算"  相似文献   

2.
李莉 《大观周刊》2012,(19):20-20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象征着日本民族。日本人对樱花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樱花本身 。那么透过这种热爱,我们到底能够发现怎样的一种日本文化呢?因此,本文主要以樱花为起点,探讨日本的樱花文化,樱花与日本人的生死观,审美观,民族情结间的点点滴滴,进而寻找到樱花同日本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大企业,一生在一家企业里工作,最后在日本安度晚年,这些成了日本大多数人的亳无兴奋点的“梦”。日本报纸喜欢把日本的邻国描绘成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靠这些来凸显日本的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美军占领日本时,做出惩戒日本军国主义之阵势,然而为了将日本筑成"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并不希望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得罪日本。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1945年8月1 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0日下午两点,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专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军武装、逮捕战犯。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  相似文献   

5.
大久保哲哉 《传媒》2010,(11):15-16
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日本人很喜欢手机、游戏,所以日本一定遍地都是数字期刊,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日本大多数杂志是在店面零售的。日本出版业的发行网络和零售机制高度发达,它覆盖了整个日本。日  相似文献   

6.
电影与实际要区分,不能混淆。了解日本也是这样,电影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实际的日本社会如何,要靠自己去了解。在日本对于工作定义有很多,最近日本广播公司播放过一部纪录片,就是追踪现在日本职业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结束了,围绕着谁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问题的争论也随之开始,而且至今尚未结束。有关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决定因素的观点大致有四种:一是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消灭了日本侵华军队有生力量,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二是苏联学者认为苏军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投降的决定因素,"决定日本命运并加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相似文献   

8.
陈雨晴 《图书馆杂志》2018,(1):I0013-I0015
石黑一雄获奖后,他和日本的关系十分引人注目。尽管之前在日本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他依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地理意义上,石黑一雄的故乡是日本。他生在日本,长在英国。1960年6岁的石黑一雄随父母来到英国之后,1987年才再次回日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研究我国青少年对日本动漫出版物的解读过程,实证研究表明,"替代性满足"是他们的主要解读模式,青少年获得的替代性满足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梦想的激励,二是友谊与团队精神。需要警惕他们对日本认同的泛化效应,即通过日本动漫出版物逐渐增加对日本人与日本民族的了解,进而对日本与日本人产生包容、喜爱以及拜物情结。  相似文献   

10.
从1904年吉田真太郎成立日本第一家汽车厂——东京汽车制造厂,并生产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算起,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07个年头。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现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所以,人们在分析日本经济的时候总会首先提及日本的汽车产业。此次日本东北部大地震给过度细分的汽车业带来严重打击,恢复生产还是一个艰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采取依据目录采目的方法,不经眼原书,又工程浩大,难免有疏漏。本文经过考证,订正了其著录《北窗偶录》、《雪泥鸿爪录》、《海东撷古志》、《贞珉阐古录》、《佛幢证古录》、《疑年汇编》、《瀛山笔记》、《晚闻存稿》之误。  相似文献   

12.
陈建明  苏德华 《出版科学》2018,26(2):112-117
过去学界对于基督教出版机构同文书会的论述存在一些分歧或误解.笔者通过查阅原始文献,分析核对具体情况,对四个问题作了辨析:(1)上海同文书会成立后仍然与格拉斯哥书刊协会保持母会与子会的关系;(2)在中文中,同文书会改称广学会的时间应以1892年为准;(3)韦廉臣在1887年之前创办的印刷所为墨海书局,与英国伦敦会的墨海书馆没有继承关系和业务往来;(4)《皇朝经世文续编》不是由同文书会出版,而是由上海一家石印厂印刷的.  相似文献   

13.
清人王之绩,一生著述颇多,但传世作品仅《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他文章零星见于其友人文集,李世熊所撰《寒支二集》序即为王之绩所作。该序不仅可补王之绩部分生平事迹,亦可窥其文论思想及心态,是研究王之绩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懿德 《档案学研究》2021,35(2):144-148
《海防纂要》是由明末名臣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海防纂要》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在继承《筹海图编》《筹海重编》等旧有海防史籍相关记载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旁搜远绍,内容丰富,编排合理且详略得当,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是王在晋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的集中体现。王在晋的档案文献编纂实践及其编纂意识对当下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麟年,清末进士,官至知府,辛亥革命的洪流结束了他的仕途。民国时期,他的命运与山东省图书馆联系在一起,他在山东省图书馆长达八年,是除王献唐外执掌山东省图书馆最长的馆长。他精通小学,长于考订金石,是著名的收藏家。本文就所搜集到的资料,对其家族、其人、执掌山东省图书馆的情况、所存著述进行初步研究与考证。  相似文献   

16.
雷晓庆 《档案学研究》2020,34(4):144-148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杜佑《通典》为蓝本,卷帙浩繁、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汇集了我国从上古到有宋一代的典章制度,是一部我国中世纪集大成的典章制度编纂巨著。《文献通考》选材广征博引,多方考据;其内容推陈出新,详今略古,勘误纠谬;同时马端临自创辑录体体例,实事求是,独立不惑,谨慎存疑;反映出其"会通"思想和实证及求实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有根有据,从而使其论证立于不败之地,在辨伪发展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不仅将《古文尚书》之伪铁定成案,而且,其敢于怀疑经典的辨伪精神与行之有效的辨伪方法,也给后世乃至当代的辨伪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叙事画"的范畴中,讨论按照线性顺序展现苏轼《后赤壁赋》的长卷作品。在相关的图像群内部,文徵明的《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是继北宋乔仲常之后的第二个高峰,展示了赤壁主题叙事性长卷的另一种图式来源,并在其成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这不仅因为"苏轼情结"贯彻了文氏一生的艺术道路、赤壁主题是其晚年最重要的创作,更是因为这幅作品革新了为乔仲常开启的段落型叙事,创造了崭新的流畅型叙事方式,而这在明中后期的苏州画坊中被广为接受。相关的三件作品-徵仲本、赵孟款本和居节本,反映出当时通行的赤壁长卷图式是以"流畅型"叙事为基础,通过组合乔仲常本与仿赵本的布局安排,临摹仿赵本的风格细节,并自创部分人物形象,得以最终定型。其过程显现了明中后期画家对图像的叙事能力及叙事结构的通俗化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从事古籍文献整理的过程中,闻一多形成了自己的文献整理观:提出整理文献的"三项课题":树立真善美相统一的检验标准;确认整理文献是编纂文学史的最基本的工作.闻一多的文献整理观立足于传统又大胆冲破传统的束缚,既为中国文献学的发展开拓了新路,也对以后文献整理者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与持久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Quan Zuwang and Zhang Xuecheng were both bibliognosts of Qing Dynasty. In Quan s theory of bibliography, there is neither the connotation of enlightenment thought nor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what is called the Yi Wen Xue An in Zhang s bibliographical thinking, which, together with his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thinking has reciprocal outward show and inner thought. He had founded the theory of new bibliography and developed a school of his own. It s true that his theory carries on the theories of his predecessors and those of the same generation of him,but it is by no means the product of "being very close"to any of thei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