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从《诗经》开始,可考的诗歌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就诗歌研究和诗歌理论来说,如果从孔子算起,也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关诗歌的著名论著主要有汉代的《诗大序》,六朝的《文心雕龙》、《诗品》,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的《六一诗话》、《岁寒堂诗话》、《沧浪诗话》,金代的《滹南诗话》,明代的《四溟诗话》,清代的《姜斋诗话》、《原诗》、《随园诗话》、《艺概》等等。古人留下了如此众多的诗歌作品和理论著作,确实为我们今天学习研究诗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雅诗是西周农业生产状况的记载。在二雅诗歌中,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的诗篇有《小雅》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无羊》、《鱼丽》,大雅的《生民》等。它们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历史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诗经》时代...  相似文献   

3.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饮冰室诗话》中,他对黄遵宪等人的诗歌推崇备至。就《饮冰室诗话》看来,所载新歌词的翻译比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实践更具现代特征。本文列举了《饮冰室诗话》中部分例证,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唐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和借鉴 ,肯定了《文选》诗歌对唐诗繁荣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普希金是俄国诗歌不落的太阳,他的最后一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创作于1833年,与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跨度。所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特点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中都得到充分展现,有机地构成了未来文学体裁结构的雏形。普希金在《青铜骑士》楔子中既有对理想国度乌托邦式的赞美,在第二部分中又有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反乌托邦式的刻画,历史和现实并存,颂扬与谴责共在,表现了诗人凝重的历史观和鲜明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7.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雪莱及其诗歌和相关作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圣经》的关联,以期为理解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和《圣经》文本阐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医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摩尔在《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一诗中实现文学与医学的跨学科相融,书写了鼠疫、癌症、脊髓灰质炎三种疾病,帮助重新审视美国复杂的医史伦理环境。诗歌以隐喻的方式揭示了医学精专、现代技术、公民健康等医学伦理事件,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民疾病与安康的关爱以及构建和谐共生国度的理想信念。“美善爱”是摩尔诗歌美学实践与生命伦理观的灵动统一,是她伦理智慧的充分体现与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  相似文献   

9.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优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先秦的乐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三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态,这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时普遍存在。在礼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经》更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作为《诗》之正经的《周颂》,为周王室在祭祀仪式中所用之诗歌,其大多诗篇就是以诗、乐、舞一体的形式存在的。其中的《武》、《象》两组诗歌更为诗、乐、舞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反映了先民的爱情生活,特别是女性的爱情生活。在这些爱情诗篇中,女性作者记自己的感受,写自己的历史,抒内心的体验,表达了一种对真诚的爱的渴望与追求。从诗歌所表现的她们在恋爱、婚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可以看出她们是一群敢爱、敢怨、敢恨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诗歌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以《红楼梦》中诗词为代表的古代诗歌更是节奏鲜明且富有音乐美。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则能很大程度上达到既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原作的内容同时又能使译入语读者深刻理解原作文化的目的。《忆菊》作为《红楼梦》中的诗歌之一,其英译版霍译本就能为模因论在诗歌翻译方面的应用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叶燮的主要诗论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原诗》中,《原诗》奠定了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小说人物之口来申明自己的诗歌理论主张的。《红楼梦》的诗论散落在各回中,但大部分重要的诗论集中在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八、七十八等。根据叶燮和曹氏家族的关系,认为曹雪芹的创作是受到叶燮《原诗》的影响的。理、事、情,文无定法,诗贵独创,形式与内容,形象思维五个方面来都可看出曹雪芹诗歌理论与叶燮诗论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客观对应物"是艾略特"非个人化"诗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诗学概念——"客观对应物就是表达特定情感的客体、情形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客观对应物"在约翰·邓恩的诗歌中也有着明显体现,他在其神学诗歌《在这圆形大地假想的四角落》、《我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丧钟为谁而鸣》中对"地理空间"的运用恰能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楚辞》是由楚国艺术家如屈原发展起来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与《诗经》发挥了关键作用。《楚辞》是通过《文选》、《楚辭集注》、《古文眞寶》和其他文献传入朝鲜半岛,同时被朝鲜诗歌文学采用,贯穿从三国时代到朝鲜王朝的整个时期。朝鲜诗词艺术家和学者运用《楚辞》创造出了各种朝鲜诗歌去表达变化多样的艺术观点。本文通过文学比较,研究了《楚辞》中的汉文学对朝鲜的汉文学影响力。第一方面,本文研究了《楚辞》在韩国传统文学中的运用并给出了实例验证。通过研究文献,作者认为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情境动机是楚国学者与朝鲜学者境遇的相似性。朝鲜和楚国都是不安定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经历。除了这个情境动机,主观动机是朝鲜学者运用《楚辞》的更重要的原因。朝鲜学者和楚国学者的思想在不安定的腐败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超脱于社会。这些相似的情境和主观动机催化朝鲜学者采用《楚辞》尤其是屈原的诗歌去表达美丽的悲情。  相似文献   

16.
在以《诗经》开始的,经汉魏乐府,一直到陈子昂、杜甫所积累的丰富的现实主义诗歌沃壤中,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既呈现出“中兴”的社会政治景象,又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历史时代里,孕育了一位具有独特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判断历史人物盼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散文写作,同古代诗歌写作一样,都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最早的散文家,都是历史家;最早的散文,都是历史著作。那时,一类以记言为主,如《尚书》,另一类以记事为主,如《春秋》。《汉书》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春秋》文  相似文献   

18.
波德莱尔《恶之花》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深远。戴望舒的《〈恶之花〉掇英》是中国译介波德莱尔的重要文本。从20世纪20年代求学于震旦大学,到40年代出版《〈恶之花〉掇英》,可以说,戴望舒的一生一直与波德莱尔相伴。波德莱尔诗歌深刻影响着戴望舒的创作。通过翻译《恶之花》,戴望舒在东方应和着波德莱尔的诗学主张和审美追求。戴望舒也在翻译中改造了波德莱尔,进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品评其它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雅"与"怨"两个美学概念是《诗品》中的诗学理论的两极,本文试从这两方面作切入点,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情兼雅怨"中"雅"与"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来探索《诗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布莱克《天真与经验之歌》与《天堂与地狱的婚礼》这两部诗歌的跨媒介叙事主要以文字与图像作为其想象力的载体,反映了人的心理与图像意识,而他诗人/画家的双重身份对读者/观者的艺术欣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图画式重复原则通过“感官字母”与“斜体书法”等手法对诗歌进行视觉空间化处理,揭示了这两部诗歌中文字与图像所叙述的内部对立与融合等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