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以“政治变革为中心”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演变,这是对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准确把握,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关于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发展观,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初步探索的成果;第二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它满足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的愿望;第三阶段,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准确把握。这一切反映了三代领导集体依据不同的时代特征,逐步深化了当代中国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面对市场发展进行技术和人才储备已是常识性问题;现代企业管管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的趋势和管理的内在本质都要求企业必须创立一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模式;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为这种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外社会发展理论逐步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民族职业教育应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民族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层面,同时应突出其“价值理性”层面,民族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双重使命,既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促进民族地区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人的可续性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王鹏 《考试周刊》2011,(4):203-204
人力资源强调的主观对象是人,它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由传统的"人以事为中心"转型过来的新型模式。当代社会对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创造力,以及人所具有的潜在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大,强调所有的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通过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日常工作生产中去,科,学而有效地增加企业盈利。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范式正处在转型中,转型的实质是构建新的价值规范的过程。这一转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体的需求及其变迁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根源和内在动力,其价值取向是共产主义。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范式转型,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已经逐渐上升到自觉自为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城市社区多中心治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治理主体、利益主体、社会需求等都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传统单一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因此,研究主张以自主为基础,鼓励多个权力中心和服务中心并存,以促进治理主体间互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这对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在转型,审美教育也须转型。现代美育是美育的“与时俱进”,是为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而作出的自身的机制更新、功能更新。它除了具备传统美育形象性、情感性、渐进性等特点外,还应注入新质新貌,形成自由美育观、发展式美育观;以多元化、个性化、高品位的当代审美化提高受众审美层次,弘扬民族精神,完善、优化现代人格塑造,促进人的自由、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代教育的方法、过程及结果,最为明显的就是推动了教育思想的转型:在教育主体上,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为本”;在教学质量观上,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在学生发展观上,从“课堂讲授中心”走向“活动构建为本”。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注重培养综合性人才、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模式才是现代教育。而笔者认为,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并非对立的,在肯定现代教育模式的同时,决不能全盘抹杀传统教育。真正的现代教育,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优秀传统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用马克思社会形式发展的三阶段论衡量,当代中国正在从“人的依赖性”社会走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在转型时期,“财富”的含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人们并没有自觉地意识到这种变化,导致对财富的不同含义的混淆。从世界历史范围看,由此所形成的财富观,尽管被当代中国人作为确凿无疑的真理来宣传,实际上却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时代错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范教育”已经不能涵盖当代师资培养的总体状况,传统的“师范教育”将转型为“教师教育”,这不是简单的名称上的改变,而是当代师资培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多余人”这一文学形象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坛出现之后,就以一种流动的文学形象出现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转型时期。处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社会影响,他们在传统的坚守与现代的反抗中形成了二重性格,成为中国式“多余人”。本文将对巴金笔下的李冷、觉新和汪文宣的矛盾性格进行探析,从而发掘此类“多余人”对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特区分为传统特区与新特区两大类,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特区未来发展趋势面临转型,即发展重点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四位一体”(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转变。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新特区未来发展趋势则面临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社会以伦理为本位,所以,极为推崇重义轻利,但利益又是关涉到每个人实际生存的客观实在,所以,一味单纯片面强调重义轻利,导致出两个负面作用:一是不言利否定了人的劳动与付出,影响了人的生产积极性,也因之影响了生活水准的提高,最明显的就是有目共睹的“大锅饭”效应;一是不言利给口是心非的言利的伪君子以剥夺之言利者劳动成果的可乘之机,俗语所谓“老实人吃亏”是也,明眼人对此一望即知,可叹这种社会现象在过去可谓比比皆是。市场经济以利益驱动,从根本上导致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传统…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影响深远的以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革。尽管这一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并且已经构成了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一大“趋势”和“主旋律”,其伟力和作用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显露出来,但是我们还时常听到贬抑以至否定这一改革的各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社会法学是一门由冷转热而供给短缺的法学学科。其由冷转热的背景,是继我国新时期第一次重大转型即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正由于第二次重大转型的启动,社会法的发展进入黄金阶段,2007年成为社会立法年①是其显著标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伦理传统思想史上,“居敬”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要保持的一种持久的心态。“居敬”在本质上是敬畏伦理的必然要求,它既基于主体对普遍道德法则和义务的敬畏,也是基于主体对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敬畏。在道德价值被蔑视、道德信仰被忽视的当前社会,德育应当以“居敬”为中心,实现修养论德育的当代复兴。从而构建起一个因敬畏而自律的道德社会。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实施这一社会结构转型工程的是现实的人。只有处理好人的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 ,才能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把人的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置于纵向的人类历史过程中予以考察 ,同时置于横向的世界背景下 ,分析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