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0年来,儿童哲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我国取得了一定进展,回顾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其学术经验与智慧,反思其研究与探索轨迹,并进行评价与创新,对于儿童哲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阐释儿童哲学的文献概貌、儿童哲学的翻译介绍、儿童哲学的概念阐释、儿童哲学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儿童哲学的实际运用与中国化及儿童哲学的研究综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传统童话质疑者认为:童话中的幻想违背客观事实的真实性、塑造的一些儿童形象折射出被压抑的儿童观、其中包含的狭隘的道德观与伪善的道德教育,背离了教育的真善美。与之相反一些学者辩护称:童话中的幻想具有超越性,具有荒诞美,满足儿童的情感需要、其儿童观是某一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道德主题鲜明、极端化契合儿童直观的思维特点。事情上,儿童在童话阅读中的幻想具有审美意义,应从社会学视角来评价童话中的儿童观,童话道德教育以显性、正向功能为主,但存在隐性、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3.
生态资源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活动中,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实现生态资源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人类对“儿童”的逐渐发现与认识,“儿童”与“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相遇.在儿童观的历史演进、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及人类赋权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儿童在研究中的角色经历了三种样态的演变,即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参与者和研究的领导者.从具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对象到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研究对象的转变内蕴着儿童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发展历程;从研究的被倾听者到研究的合作者的演进映射出了儿童参与研究能力的不断增长;儿童作为研究的领导者则彻底打破了成人在研究世界里的支配格局,让儿童成为了研究的主角.  相似文献   

5.
脑瘫儿童由于机能障碍而失去了很多基本功能,引导式教育刺激儿童有系统地建立起在运动机能、言语、智能、社交及情绪等各方面的发展,并得以紧密相联系,让脑瘫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去学习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以及克服身体运动机能障碍,具有正常儿童的自理能力,与正常人一样具有人格尊严,拥有自信,最终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7.
殷玉洁 《考试周刊》2013,(98):134-134
<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生活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环境与条件,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回归生活,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欲望,促使其身心健康地  相似文献   

8.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9.
正最喜欢李老师的那句话——"我,长大的儿童"。是的,李吉林老师童心永驻,与儿童心心相通,她的教育哲学具有丰富的童心质素。她的著作《为了儿童的学习》更是其儿童哲学在课程建构方面的具体体现。李老师的情境课程体现了儿童中心设计和经验中心设计的融合取向,具有鲜明的进步主义色彩。在她的"为了儿童、儿童至上"的课程哲学中,儿童与课程的关系是人的天性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她关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世界;她认为儿童的经验是有生命力的,流变的,动态的:她坚持教育者的任务是优化一种发展性的教育情境,一种能够转化成儿童可以动用的个人资源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代"图式"理论,"图式"具有多元、联想、层次性和加工性的特点,对儿童绘本阅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儿童在绘本的阅读中往往会受到他们已有"图式"的影响。文章探讨了儿童在绘本阅读中"图式"激活以及如何启动已有"图式"进行阅读与学习的过程,提出了儿童绘本阅读"图式"运用的方法以及教师指导儿童绘本阅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是中国儿童文学抓住时机、整合资源、创新奋进的一年。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成长小说”研究取得突破、理论批评积极介入当今创作现状、儿童文学史的研究与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有新的发现和创见,这些重要现象共同构成2004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特色与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中外著名作家、神童作家童年时的文学活动实践,证明民间文学对儿童文学能力的形成,如想象力、审美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兴趣等有独特培养作用.因此,探讨民间文学与少年儿童文学的关系对儿童文学能力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有着密切关系。优秀的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儿童的知识层面与接受能力都决定了其自主阅读书籍的最好选择是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成人与教育工作者当然地要肩负起为儿童提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和引导儿童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引领儿童进入阅读佳境的最好门径,它可以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驰骋想象、领悟内涵、增强思辨,学会听话说话,学会爱憎分明。在儿童文学阅读上要争取做到: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阅读,社会和出版社要向学校和家庭提供足够可供日常消费的儿童文学作品,学校要切实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儿童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14.
论题从儿童视角的角度切入文本,来研究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独特方式。儿童视角表现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童年母题的外在形式,表现作家的童心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其文学作品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呈现勃勃生机的灵动意蕴。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图画书     
图画书是一种集语言艺术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它不同于带插图的儿童文学书,也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儿童读物——小人书。它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亲子阅读图画书,对于孩子的阅读与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散文对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空缺的.一批年轻作者精湛的散文佳作涌现是2004年中国儿童散文的一个新气象.新人佳作和老作家新作都得到了儿童文学界的关注以及小读者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图画书是儿童文学里一个重要和基础的种类,它以独特的文体魅力弥补了文字读本的缺陷,成为儿童文学中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论文依次从绘画的主体性、整体的视觉传达性和主题蕴涵的哲理性三方面探讨图画书文体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的概念历来是文学界讨论的焦点。郭沫若提出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及后人的总结都离不开儿童心理的因素。儿童本位的小说正是以自己的审美特征展示了儿童的心理,展现了儿童小说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文化的时代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儿童日益远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阅读状况令人十分忧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意义,对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成人必须对儿童的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儿童诗歌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对儿童文学有着巨大贡献。辛亥革命前后 ,他主要译介国外儿童文学论文 ;2 0年代 ,他翻译撰写儿童文学论文 ,创作白话儿童诗 ;40年代末 ,他创作儿童杂事诗。他提倡儿童歌谣少教训 ,多情趣 ,题材广泛 ,语言简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