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近来我国哲学界讨论的重要热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对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准确理解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合理建构,必将对我国哲学研究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文章对目前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部分讨论文章和著作进行了研究,在概括、整理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对这场讨论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3.
不少高校世界史教师在从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教学时往往只关注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教师也习惯于介绍革命的起止时间、新贵族的构成和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因的解释与革命性质的定位则囿于国内“陈见”.实际上,国内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因与革命的性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世界史教师应该“广播”这一领域丰富的成果,使历史学本科生了解史学发展的“多重面相”.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之说的兴盛,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学者还探讨了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演化的基本思路、逻辑起点和最高诉求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特点,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固有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其整体性问题便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视为一级学科建设,这就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平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愈加凸显出来并得到相应的研究,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方面,学界也取得了不少共识,但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整体单一化或"线性进化"解读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配合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今年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5”,将主题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论坛重点讨论了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全球化的进程、本质及其影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中国未来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英国学者、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教授,巴西学者、“依附论”重要代表人物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教授,美国学者、“市场社会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戴维.施韦卡特教授,英国学者梅纳得.德塞教授,德国学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弗里兹.豪格教授,俄罗斯学者、全球性问题研究专家亚历山大.尼.丘马科夫教授,美国学者罗伯特.保尔.布伦纳教授,中国学者吴树青教授、李君如教授、李忠杰教授、顾海良教授、程恩富教授、林岗教授和梁树发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本次论坛的情况,本期主要摘译了部分国外学者为此次论坛撰写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想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配合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今年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5”,将主题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论坛重点讨论了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全球化的进程、本质及其影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中国未来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英国学者、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教授,巴西学者、“依附论”重要代表人物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教授,美国学者、“市场社会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戴维.施韦卡特教授,英国学者梅纳得.德塞教授,德国学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弗里兹.豪格教授,俄罗斯学者、全球性问题研究专家亚历山大.尼.丘马科夫教授,美国学者罗伯特.保尔.布伦纳教授,中国学者吴树青教授、李君如教授、李忠杰教授、顾海良教授、程恩富教授、林岗教授和梁树发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本次论坛的情况,本期主要摘译了部分国外学者为此次论坛撰写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8.
三语习得研究在国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国内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国内三语习得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进行综述,并指出其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晚期,英国农业伴随着工业革命也经历了一场吐故纳新的变革历程,此即英国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关于“农业革命”在英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经过“革命”的英国农业在为本国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能力方面,西方学术界存在某些夸大其辞的观点。通过对英国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速度的比较以及对英国农业的生产总量、部门生产总量和进口量的比较,可以发现,英国的“农业革命”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农业总产量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农业自给程度并未呈现上升趋势,英国的消费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进口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配合中央正在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今年6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5”,将主题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之路”,论坛重点讨论了冷战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状况,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全球化的进程、本质及其影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中国未来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英国学者、国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戴维.麦克莱伦教授,巴西学者、“依附论”重要代表人物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教授,美国学者、“市场社会主义”重要代表人物戴维.施韦卡特教授,英国学者梅纳得.德塞教授,德国学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弗里兹.豪格教授,俄罗斯学者、全球性问题研究专家亚历山大.尼.丘马科夫教授,美国学者罗伯特.保尔.布伦纳教授,中国学者吴树青教授、李君如教授、李忠杰教授、顾海良教授、程恩富教授、林岗教授和梁树发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本次论坛的情况,本期主要摘译了部分国外学者为此次论坛撰写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他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深受英国文化研究的创始人威廉斯的影响,他把"文化"放在历史和政治的视野中加以思考,对共同文化、文化观念的演变、文化的价值以及文化与历史和意识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伊格尔顿十分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问题,并对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中肯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英国私有化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有化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世界性的保守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几乎席卷整个世界.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是这一浪潮的"领头羊",由于英国私有化政策的典型性和重要性,这一问题成为世界性的研究重点,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国内外学者对私有化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国内学者对私有化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我国对英国私有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泄纪80年代后半期,且多集中在经济领域,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尝试从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开创了研究此问题的新颖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认识史上,首先从一般形态上对劳动进行研究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在劳动发展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劳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经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产学说。英国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不仅如此,德国古典哲学对形成唯物史观提供了重要的一般世界观基础和锐利的批判方法,但唯物史观重要内容只能到“市民社会、“粗糙的物质生产”和“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找。所以,英国古典经济学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来源。本文选取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与生产学说进行分析,以推动这种交叉性的理论继承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辩证法问题始终聚讼纷纭,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基于自身的理论背景,就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著书立说.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辩证法逐渐在学院派的理论构建中“失锐”,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中.诺曼·莱文、新辩证法学派和罗伊·巴斯卡从文本、逻辑和体系的视域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读.但鉴于西方“马克思学”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学院派研究的非批判性,针对西方“马克思学”对于辩证法的“失锐式解读”,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回到历史辩证法.这是超越西方“马克思学”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是解读经典作家“理论原像”的理论要求,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普遍注意,本文主要从“问题提出”能力和行为过程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在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也存在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针对这种的情况,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高度,对目前“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亮 《教学与研究》2004,12(12):88-89
1981年,人民出版社在"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丛书中翻译出版了英国新左派学者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那时候,可能谁也没想到这本薄薄的供批判用的小册子会引起国内学界那么大的关注,最后竟然开创出一个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20多年来,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始终在争论中不断发展、深化。虽然时至今日依旧有学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等基础问题上争执不下,但再也没有人能够否定:作为20世纪西方四大哲学主潮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对国内哲学及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独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主阵地高度,对目前“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上刊载的文章《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特别重要的是三种回答:“马克思哲学就是‘人学’”,“‘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当然还有其他回答。据我所知,问题实际上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什么,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讨论中也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些带根本性的观点和问题,有的人甚至提出了用所谓“实践本体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