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从评析一篇文学名作的译文中的得失入手,阐述了在从事文学翻译工作的过程中,译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品德。“文学即人学”。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要求译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学术鉴赏水平、外语水平和汉学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译者应当具有严谨、负责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保证译文的质量和品位。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译是在一定度的规范下,为了更好的再现原作的艺术魅力作出的努力,以便给读者呈现最优秀的译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逾矩",从美感传递、风格再现及读者接受角度出发,就能发挥出译语的优势,起到丰富语言文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切斯特曼在其文章Proposal For a Hieronymic Oath中提出了译者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文学自译者不仅有一般译者的共性,更有其独特性,通过林语堂自译《啼笑皆非》的研究发现,文学自译者展现出特殊的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翻译实践性较强。如何处理好旅游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所在。黄忠廉教授提出的翻译变体理论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变译者在原材料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手段,尽管与原材料有所出入,但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汉诗英译的过程,也是译者对原语言的认知推理过程。因此,关联理论能够很好地指导汉诗英译,使译文读者找到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关联,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为视角,比较分析李清照词《声声慢》的三种英译,论述诗歌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上的转换,更是源语诗人情感的传递和心绪的宣泄,在诗词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大脑中形成格式塔意象模式,然后对译文进行合理的整体性翻译。  相似文献   

8.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穆旦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在"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方面做到了恰如其分,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桃花源记>的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文为个案,其一为英国汉学家所译,另一为资深翻译家杨宪益所校(译者不详),指出James Hightower译文更易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的对象——西方读者所认知和接受.笔者以精神分析为视角,从译者主体所具有的不同文化心理及思维差异和不同的读者对象群反应等层面探讨了不同本文的文化语境制约功用及审美接受并揭橥了英国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念在两译文里的映现.另外,笔者认为这种翻译批评观一定会丰富翻译批评及实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读者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旅游文本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避免以文本为中心,而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等因素,实现译文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从而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机器翻译自上个世纪发展至今,技术越来越成熟,但人工介入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依然无法忽略。机器翻译过程中,要求译者以机器翻译为辅助,通过多种编辑方法,进行编辑介入,提高翻译质量及效率。这一介入可发生在机器翻译过程之前、之中及之后,对应编辑模式为译前编辑、交互性编辑、译后编辑,目前对于机器翻译编辑的讨论和研究多集中于译后编辑,但实际操作中译后编辑有其局限性,离不开其他编辑方式的辅助,因此,本文以Google Translate为机器翻译引擎,试讨论如何使用译前编辑对介入产出译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凝练、含蓄,人称代词通常省略。译者在英译古诗时,由于受英语形合特点的影响.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出人称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唐诗《春晓》的四个英译本选用了不同人称所产生的情景联想和抒情效果表明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意境,对确定恰当的译文人称起着决定性作用。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翻译的审美评价标准。为了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的意境.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全面分析原诗中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情趣.从而确定恰当的英文人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传统的译学研究遮蔽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地位长期边缘化.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译者的中心地位逐渐得到肯定,翻译被看作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但是解构主义夸大了个体主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社会主体共性的一面.以具体作品为例,文章分析了文学作品复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功能理论认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明确、译本须遵循固有的行文格式、是一种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典型汉译英译例表明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以译文功能和读者期望为导向,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表层语言的束缚,创造性地运用以归化法为主的套译、增译和省译等策略,这样才能译出专业规范的文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就造成了汉英翻译中的一个独特技巧:增译和减译。在古汉语诗歌英译中时增译体现得尤其明显。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天净沙?秋思》的三种中文译本,阐述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不同,在汉英翻译中增加的信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上有着优秀的翻译传统,但无论译籍多么浩繁,译论多么丰硕,译事之难都始终困扰着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译事主要难在三点:一是翻译标准的多元化常常使译者无所适从;二是由于两种语言在语言及文化两个层面的差异总是让译者在理解与表达时举步维艰;三是由于翻译本身的复杂性,养能译之才便成了古今中外学界及译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哲学通过批判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揭示了长期以来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拓展了翻译研究者的视野,使他们重新思考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地位,译者与作者的关系,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9.
广告是宣传企业,推销企业产品的最重要手段.成功的广告具有新奇性、简洁性和可记性.由于对应的认知语境发生变化,译文很难在接受、理解和反应三方面与原文等效,而常规的翻译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此,英文广告的翻译是令译者颇费心思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广告语言的语体特征、词汇特点,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套译法.  相似文献   

20.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学翻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与传统的文学翻译大不相同。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认为理解即翻译,主张采用补偿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难点问题,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析力。基于阐释学翻译理论,译者可以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性灵活采用补偿策略来提升译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