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青少年多元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想指导、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2.
"诚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百年来传承的校训。我校以"传承诚朴文化,构建诚朴校园,打造诚朴教育"为核心理念,注重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将"诚朴"校园特色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结合,科学系统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创设课程实施的平台载体,整合选修活动课、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少先队系列活动、亲子活动等特色活动课程,构建"诚朴"文化校本教材体系,形成"诚朴"校本课程实施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展露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是大学美育宝贵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美育课程符合非遗传承保护的时代趋势,也是美育课程建设的需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美育课程应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课程教学,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增加非遗体验,拓展美育教学实践;以非遗为主题,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应立足课堂,分母式普及;成立社团,分子式扬长;守正创新,打造艺术环境;注重评价与展示。学校要将传承传统文化与开发校本课程和建设校园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职院校应担负起地方文化的传承。在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是创新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地方文化传承渠道的有效途径。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积极融入闽南文化,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完善学生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拓宽闽南文化的传承渠道;有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对接,需着力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开发校本通识教育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对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完小师资队伍、校本课程设置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作者认为,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校本课程具备吸引力,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民族文化传承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得到持久的发展和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参加河北省"校本课程"学术研讨会,感触颇多,众多地域性文化遗产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而得以认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8.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学校特色和理念的体现。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内容还是途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校本课程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了依托,把校园文化建设融进校本课程,既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又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者的有效整合可谓是相得益彰。一个学校,从建校起,建设自己独有的文化是每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已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回民学校,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特色和地域特点等因素,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羊响板",开发形成了我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保护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形成了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课程的实质、课程决策的实质、校本课程决策的实质及文化的基本内涵来看,校本课程决策具有文化性质.中国校本课程决策兴起的文化原因主要有:校本课程决策文化传统的存在;时代精神的变化;学习西方的精神.中国的校本课程决策的文化取向主要包括:承载人类文化理想;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民族特色产品开发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决定了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民族文化内涵及其设计素养的获取与外化。基于民族特色产品开发的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探讨体现在以下方面:课程改革(涵盖完善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课程评价项目化、创新教学方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环境;创新实践项目构建,民族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服务平台,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广西民办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缺乏传统文化气息、缺乏发展经费支持等问题,提出了文化传承视野下广西民办高校新建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路径,即坚持文化育人,强化校园文化的积累与传承;搭建融合平台,实现文化传承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突出文化内涵,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承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同时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和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群体文化表达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受众三个层面上表达了不同群体的个性文化内涵和文化需要。文章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行使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积极促进教师群体文化建设等若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惠 《湖北教育》2023,(10):63-64
<正>为传承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学生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着力构建“智能皮影”校本课程,将皮影技艺传承与现代科技应用融为一体,用科技赋能皮影道具的制作、皮影戏的编排与表演等。一系列实施“智能皮影”校本课程的创新举措,既激发了学生了解皮影文化、学习皮影技艺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在传承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同时适应了中国多民族和现代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基于群体文化表达的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受众三个层面上表达了不同群体的个性文化内涵和文化需要。文章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行使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积极促进教师群体文化建设等若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承是民族地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使命。校本课程开发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基于文化传承的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强化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自觉意识;应考虑校本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地域的差异性,逐步细化较为笼统的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应加强学校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培训,引进课程专家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开发队伍中;应增加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的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当今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借鉴儒家中和思想,可以通过致和课程建设形成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具体的创建途径是:注重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的隐性课程的建设,彰显学校的"致和"文化特色;创新育人模式,彰显学校"致和"教育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致和"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18.
去年底参加河北省校本课程学术研讨会,感触颇多,众多地域性文化遗产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而得以认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毋庸讳言,一些地区、学校在认识、设计、实施校本课程上存在着不同的误区。归纳起来无外乎两点:一是过分强调校本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却忽略了典型性的历史成因,无视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是大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依托集美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传承校本文化的实践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弘扬集美学校特有的嘉庚精神中,形成了"环境熏陶+课程教育+社会实践"的复合式教育模式,构建了由物质到精神再到实践的校本文化认知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非遗文化元素引入专业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能让青年群体更好地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文章以北京区域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融合为例,提出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希望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素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