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实验证明,心理咨询是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或人格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有的放矢,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学校心理咨询(包括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我国的学校心理咨询事业起步较迟,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大中学校酝酿发育,小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直到90年代才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因此无论在机构设置抑或人员培训方面,都亟待探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面对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学校、在教师.  相似文献   

3.
田莉娟  许丽华 《考试周刊》2007,(46):157-158
在学校情境中,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这种咨询方式的重点是强调运用学生自身的成功经验与资源在行动中解决问题。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可以成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加以应用的主要咨询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中有关价值干预问题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校这一特殊背景之下,价值干预更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学校教育目标的价值导向性.咨询关系的特殊性,学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文化冲击导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不同阶段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价值干预的方式、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焦点解决:学校心理咨询新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建波 《教育导刊》2005,(3):25-26,29
在学校情境中,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T)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这种咨询方式并不认同心理咨询的病理化模式,也不仅仅限于对学生的认知改变,而是重点强调运用学生自身的成功经验与资源在行动中解决问题。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可以成为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加以应用的主要咨询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直在整个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如何正确把握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辅导活动一直是我们在不断探询的工作。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在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悄悄话信箱架起了我和学生的沟通桥梁,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进这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各自有确定的目的和明确的使命,既不能互相混淆,又不能互相替代,在当前尤其要防止用心理咨询特别是“根本没有实效”的心理咨询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工作者,在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为了对学生以及咨询对象的心理健康负责,对教师的使命和形象负责,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必须严肃认真,慎之又慎,不能仅凭领导旨意和个人热情行事。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必须讲究策略,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多数学生"一般性问题"的调控.而对小学生而言,心理咨询与辅导则更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性格特征,选取恰当的方式,将"咨询"活动化、趣味化、多样化.以下将介绍我们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中采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几种有效方式,是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普通中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并已被普遍认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通过网站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咨询亦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对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锋  赵魏 《甘肃教育》2009,(11):10-10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这正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小学教育阶段,应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以及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现有相关调查,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在逐年下降,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障碍,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学校管理部门和学校体育工作者正在作出积极探索,从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探讨,但还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文试图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求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作一有效积极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师专业化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设置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是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趋势所然。高等教育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小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专科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特有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复杂性、实践性、均衡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越轨是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学校教育而言,越轨行为指违纪行为和悖德行为。当下新媒体传播迅速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小学生的行为选择。小学生越轨行为有其心理诱因,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特点,并自觉利用越轨行为蕴含的积极因素,创新德育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品德生长。  相似文献   

15.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面临较大的挑战.贵州民族地区集中办学不仅导致贫困农村学校的缺失,并加重了学生上学、家庭教育开支的负担,许多儿童从学校流失.学校是嵌合在社会之中的,而现代化教育模式与民族地区农村的脱嵌,形成“学校-社区”二元对立模式,学校成为孤立于社区之外的教育机构.民族地区学校之所教与学生之所需不符,学生对外来学校的不适应导致心理排斥.民族地区教育新模式应从社会发展的视野,构建与社会一体化的学校,将学生真正纳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79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由于教育方式不同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胆小、羞怯、焦虑、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而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等。因此,切实有效的开展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者及全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religious identity development of pupils at Dutch schools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mean age 16.4). With the help of a theoretical conceptualization of “religious identity development” empirical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Main question is whethe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religious commitment and exploration between pupils of the four participating schools can be explained by religious denominations of pupils and the importance the pupils' parents attach to worldview. It is concluded that school in general has no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n religious commitments and explorations of pupils. Religious backgrounds of pupil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ecause pupils themselves do indicate that school has influence on the way they look at life,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which specific school aspects (like the way pupils evaluate religious education) should also b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reviews research and debate on the private sector of education in Britain. Research undertaken to date is described as having taken place at three main levels, referred to as the ‘political’, ‘outcomes’ and ‘individual‐psychological’ levels. Following the review of research at these three levels, a number of neglected areas are identified, the investigation of which would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ivate/ state school debate. These areas are: a focus on girls and young women in private schools; the experiences of Assisted Place Scheme pupils; the study of the attitudes and values of private school pupils; the investigation of private school ethos and culture; exploring how private school pupils gain the ‘edge’ over state school pupils; and the isolation of school effects from social class and family background effects.  相似文献   

20.
When a child has some hearing loss, a great number of interdependent factors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more particularly linguistic development that come into play, is apparent. From a school perspective, some requirements can be met in order to make school the best place to enhance this linguistic develop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af child is educated in a normalized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arry out a longitudinal follow‐up of a group of five deaf pupils educated in mainstream schools, considered as optimal for school integration, and to analyse their linguistic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both the excellence of the school and the use of a programme of musical education with deaf pupils throughout the period of study. These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another sample of deaf pupils, educated in similar settings, who did not follow the aforementioned hearing training programme. The main results show that musical education has some positive effects on supra‐segmental aspects of language, on voice quality and on the structuring of simple sent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