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意义] 在科研过程中,知识流动的内容是多样的,而学科知识流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从区别于基于引文的学科知识流动分析角度,从科研合作角度出发,期望从合著论文中分析出因科研合作过程而产生的学科知识流动特征。[方法/过程] 基于合著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学科分布确定此论文的多学科共现属性,并根据此属性构建合著论文的多学科共现网络,即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通过网络的整体特征和网络的节点特征两个方面对合著论文的学科流动网络进行特征分析。其中,网络整体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广泛性、学科流动的有效性、学科流动的新颖度、学科流动的流通度;网络节点(即学科节点)特征包括学科流动的核心性、学科流动的连续性、学科流动的一致性、学科流动的差异性。[结果/结论] 以"药物化学"学科为例,通过前后5年各个指标的数据对比,得出在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流动趋势是逐渐增加的,其流动的质量也是不断提升的,学科间的交流在不断地加深。同时,中美日3个国家在此学科的不同时间段均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运用基于合著论文的学科知识流动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反映科研合作中"药物化学"学科知识流动的情况,但是需要研究论证此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很多学科服务机构已经把学科数据的定期分析和提供学科报告作为学科服务的重要手段,但这种学科数据分析报告服务仅具有周期性,并不能及时跟踪动态变化的学科数据。本研究的目的是以h指数分析为例,对学者影响力进行动态追踪和监测,探索一种基于动态数据整合的面向预测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两个研究团队h指数发展、逐年变化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获取团队成员自有成果发表年以来逐年的论文数量及其引用数据,并计算累积被引次数,逐年提取h指数。[结果/结论]团队成员中h指数增长趋势轨迹各不相同,需结合各成员任职年限、h指数增长率等数据对其在团队中的作用进行判断,论文最后对不同的h指数变化趋势在科研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3.
作者合著有向网络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研究作者合著有向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方法,探索其在科研关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过程]遵循国内惯例,在区分作者署名次序的前提下,抽取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间的有向合著关系构建作者合著有向网络,并从整体结构、拓扑类型和节点特征等方面与传统的作者合著无向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作者合著有向网络揭示出合著者间的主导与配合作用,为便捷地了解学者在科研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了可能,未来或将有助于对学者和机构的更加全面的科研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旨在通过探讨学科交叉领域共词网络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揭示学科交叉领域的微观知识连接机制。[方法/过程] 结合网络嵌入性理论,将学科交叉领域关键词共现关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网络结构因素(内生变量)和关键词属性因素(外生变量),进而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选择学科交叉领域"医学信息学"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对共现关系生成的影响大于关键词本身属性的影响;择优连接机制和传递性机制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关键词节点倾向于与较新节点相连;医学信息学的关键词倾向于与基础学科的关键词建立共现关系,而基础学科的关键词却倾向于与自身学科关键词相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作者合作是科学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从作者研究兴趣视角出发研究作者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关于研究兴趣相似性的倾向差异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过程] 在对合著情形进行分析和划分基础上,通过计算合著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对不同学科、不同产量的合著作者研究兴趣频率分布模式进行可视化。[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合著氛围迥异的学科合著作者研究兴趣相似性分布趋于相同,高产作者往往寻找研究兴趣较为相似的作者进行合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研究主体评价存在的缺陷,对已有h指数进一步完善,使得对研究主体的评价更加公平公正。[方法/过程] 在h指数基础上,创新性地考虑时间因素,提出一种新型指数Q指数。以随机选取的数理科学领域的四位学者为例,通过计算四位学者的Q指数验证该指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Q指数的变化过程可以反映出研究主体的发展趋势。因此Q指数可以作为人才发现、聘用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并引导科研人员朝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以利益相关者——科学共同体为视角,分析S计划的政策演变,及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发展的启示。[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追踪S计划的演进历程,对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内容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梳理S计划的最新动态,包括S计划对科学共同体影响的监控框架、权利保留政策及钻石开放获取的新模式。[结果/结论] 聚焦政策的深层解读并挖掘内在动因,包括S计划被科学共同体的采纳受到资历、国别、学科的影响;科学共同体难以进行绿色开放获取存储;难以识别“掠夺性期刊”;影响学术出版自由选择。最后提出设置开放获取专员、制定APC相关政策、强化期刊出版机构质量管理、推进机构知识库的常态化建设等措施,以期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微信群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会话网络结构,探究微信群内部网络结构特征、角色类型以及相互关系对认识微信用户信息行为与传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真实微信群中的对话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成员之间的@关系及交流强度作为边权重构建行为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对微信群中会话网络结构的统计特征、核心成员识别、信息交流行为等进行分析,并设计基于数量、黏度和位置的微信群用户影响力计算模型。[结果/结论]微信群中成员发言数近似服从分段幂律分布,其幂律指数与成员活跃度成正比关系;仅依赖发言数和发言分布时间无法反映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与中心性、个体网络特征等指标存在不一致;微信群内的信息交流更多是一种"有限度"和"碎片化"的交流,而群间的信息流动则表现为逐级过滤、舆情风险逐级削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为便于机构人才引进,构建领域核心团队识别规范化流程,从核心区域作者确定、团队指导/师承关系判别、团队发刊倾向和团队研究方向4个方面对领域核心团队进行挖掘研究。[方法/过程] 首先,进行数据前期规范;然后,结合作者合著无向二值矩阵与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划分核心区域作者,综合多维指标对核心区域作者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基于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有向合著网络,识别领域核心研究团队。[结果/结论] 在厘清团队指导/师承关系判别基本流程上,提炼通用性规律,包括:①在"外射星型"拓扑结构的合著团队中,处于中心位置节点有较高概率为导师/指导者,而"内聚星型"拓扑结构合著团队位于网络中心的作者科研能力较强;②在第一作者与其他作者的有向合著网络中,两个节点若同时具备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关系、有相同的所属机构、学术年龄有一定差距,则这两个节点间一定存在指导关系,有较高的概率存在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为完善学科知识结构的揭示过程,将隐含的、抽象的学科知识结构具象化,形成较为严谨的方法规范和理论范式。[方法/过程] 对揭示学科知识结构所调用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进行系统分析,将"三计学"理论(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学科知识结构理论和知识图谱技术进行集成优化和协同整合。[结果/结论] 构建学科知识结构揭示模型,即以"三计学"模块为基础、社会网络分析模块为支撑、学科知识结构模块为牵引、知识图谱模块为输出、四大模块交叉融合的"233-1理论模型",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也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内图情学者历时h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h指数难以反映学者动态学术影响力问题,为描绘学者不同时段学术影响力动态变化提出附加时间限制的改进指标——历时h指数(TDh指数)。[方法/过程]采集国内图情领域期刊的CSSCI被引数据,采用批量统计法计算全部学者多个时段的TDh指数,以实例论证TDh指数的合理性及应用价值。[结果/结论]TDh指数可描绘学者在学术生涯不同时段的影响力波动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学术群体的影响力升降情况发现领域新秀及热门研究,并从宏观上观察领域研究主题的兴衰及热点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基于学术授信思想提出一种能够衡量图书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图书Z指数。[方法/过程]根据图情领域高影响力(h指数≥5)学者名单,从CSSCI采集这些学者的图书被引信息,利用批量统计法计算全部相关图书的Z指数,并从作者、出版社、机构等视角进行实证研究,证明图书Z指数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结果/结论]将Z指数应用于图书评价,可以描述高影响力施引者的数量和学术地位,为评估不同图书的学术影响力提供较为精细的测度工具,在学者、机构影响力评价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通过对科研群体中学者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关联度计算模型,为深入分析学者间的关系提供更多视角。[方法/过程] 在对已有学者关联度表示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将传统研究中的学者间合著关系与文献引用关系进行集成,构建基于合著与共引关系的学者关联度模型。实证部分以图书情报领域17种期刊10余年的文献数据以及引文数据为例,详细阐述基于该模型的复杂网络构建过程,并对该复杂网络的应用价值进行论述。[结果/结论] 实证数据表明,该关联度计算模型具有可应用性,构建的网络很好地将有向图与无向图进行了统一,不仅能够反映合著关系也能够体现相互间的共引关系,为深入分析学者间的关联提供数据基础,也能为知识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合著网络中研究兴趣相似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从作者微观个体研究兴趣角度出发,通过对作者合著网络中作者关联关键词集的研究,定量地验证研究兴趣相似是作者合作的一个动机。[方法/过程]收集WOS中检索领域相关文献题录信息,构建作者合著网络,并利用Louvain算法划分社区,实现了Jaccard系数及余弦相似性系数的计算指标,统计与对比分析整体网络及社区内部作者研究兴趣的相似性。[结果/结论]在网络整体层次,作者合著网络中作者的研究兴趣相似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差异性即互补性;在科研社区内部,合著作者平均研究兴趣相似性及互补性均高于网络整体层次,科研社区的形成受到作者研究兴趣的影响。两个层次的兴趣相似性反映了研究兴趣相似是作者合作的一个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系统梳理论文合著者贡献分配算法,比较各种贡献分配算法的适应性,总结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过程]介绍若干种合著者贡献分配算法,收集数据并对它们的拟合性进行验证,比较分配算法的优劣。[结果/结论]基于合著者署名顺序的分配算法中网络贡献分配算法拟合性最好,其次是调和贡献分配算法。基于学科领域的贡献分配算法更适用于有一定学术声望的学者的评价,基于合著者署名顺序的贡献分配算法如网络、调和分配算法适用于普通的科研人员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黄月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9):112-122
[目的/意义] 以科研人员的学科服务需求分析为基础,构建面向科研服务的多层次作者分析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深化科研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同一专业、处于不同研究水平的科研人员进行需求调研发现,不同层次的科研人员针对同一问题的具体分析需求是不同的;进而以作者分析为例,提出面向入门型、专注型、管理型科研人员的多层次作者分析模型,并以中国语言文字学2001-2015年核心期刊论文为例,综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工具解答不同层次的作者分析需求。[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模型能识别出这15年间中国语言文字学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代表性学者、研究团体、合作情况,以及近期代表性学者和持续代表性学者。分析模型具有普适性,能够提高图书馆员在科研服务中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探索杰出科学家科研合作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过程中优化科研合作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1900-2018年242个英美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合作规模、合作广度以及合作角色等合作指标与其学术影响力的关系。[结果/结论] 虽然非一作论文的合作特征对总体合作论文的合作特征的贡献比一作论文的大,但是一作论文对诺奖获得者学术影响力的贡献比非一作论文的大。一作发文的合作规模是诺奖获得者一种有效的合作规模,它与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呈正相关。多与不同的学者合作,对诺奖获得者来说有利于其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建议研究学者发文的合作特征对其学术表现影响甚至与合作特征相关的其他研究时将学者的一作、非一作发文分开研究这样有可能得出更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