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游戏是新型的教育资源,是寓教于乐的完美体现.但就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教育游戏设计者始终未能摆脱"教游难融"的尴尬境地,常常陷入怎样将学科内容、课堂知识融入游戏这一难题之中.本文在分析了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瓶颈,以及教育游戏较之娱乐游戏的本体缺憾的基础上,试图从多样化设计游戏任务、反复迭代冲突和竞争、采用非线性方式叙事游戏、重视游戏激励机制等方面阐述教育游戏中"教游相融"的可行性设计策略,以期提高教育游戏的质量,做到教学与游戏的有机互融.  相似文献   

2.
基于Flash的教育网络游戏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游戏是教育和游戏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为网络化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目前,教育游戏主要以单机版和C/S模式的网络版为主.但随着Web浏览器的广泛应用和上网速度的提高,基于B/S模式的教育游戏将成为今后游戏开发的一种主流形式.本文提出基于Flash技术的多人在线教育游戏的设计框架和游戏功能,并设计了一款针对语言学习的网络游戏--Zon;论述了该游戏在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探讨了游戏开发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师功能设计,最后,简要总结了教育游戏的开发特点以及下一步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教育游戏中教育性与娱乐性二者的辩证关系出发,分析了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的游戏对象模型GOM中的对象及其属性与关系,进一步从建构主义视角阐述模型设计的教育理论基础,并给出运用游戏对象模型GOM进行教育游戏设计的三个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设计出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的教育游戏,使设计出的游戏充分考虑到学习者需求,既重视游戏方式和内容的科学性,又强调游戏方法和形式的趣味性,基于斯坦福D.school设计思维模型,结合“趣思维”游戏案例设计过程,从游戏设计前期分析、内容及方向确定、游戏设计与制作、反复测试再调整等方面,具体阐述教育游戏设计方法。“趣思维”案例的成功设计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运用于具体教育游戏设计中,可以设计出更贴合用户想法、兼顾教育与趣味的教育游戏。基于设计思维模型五环节提出的教育游戏设计方法,能够充分了解用户需求,使设计思路更加清晰,设计出内容丰富、条理明确、更有市场的教育游戏,初步实现设计思维与教育游戏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游戏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把游戏和教育相结合,来设计教育游戏。本文从教育游戏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游戏的设计进行了理论的探讨。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后,提出了游戏和教育融合的观点,以及设计教育游戏的五项构思,希望可以对教育游戏的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育游戏已成为我国信息化教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为了分析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的现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硕士论文库、优秀博士论文库中检索得到的93篇有关教育游戏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趋向和内容研究取向,总结了我国教育游戏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理论研究不够成熟、设计开发研究缺乏创新、教学应用研究不够系统、教学评价研究近乎空白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娱教"的思想和理念,提出在教育游戏的后续研究中,应将澄清教育游戏的性质、创新教育游戏的设计思路、探索教育游戏的应用技巧和构建教育游戏的评价体系等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商业游戏之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喜欢,主要源于动机机制设计。把商业游戏的动机因素运用到教育游戏的设计中,是教育游戏可玩性和好玩性的保证。商业游戏在好奇、控制、幻想、挑战和人际动机这5个内在动机因素的设计上远远优于教育游戏,能给玩家带来忘我的体验。主要将商业游戏和教育游戏在动机的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差距,提出几条教育游戏在游戏动机机制的设计上可以借鉴商业游戏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教育游戏设计的本质,并结合游戏的需要层次理论、沉浸理论,遵循教育游戏的通用标准,从教育性、娱乐性、科学性、启发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六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了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模型框架.该框架清晰地描述了教育游戏开发需要的理论基础、教学系统设计及教育游戏系统中必需的子系统,旨在为今后的游戏设计与开发提供清晰的框架图,供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性是教育游戏的重要属性,教育游戏设计过程是通过游戏任务直接承栽学习内容,游戏任务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决定了游戏的教育性。分析了游戏任务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游戏任务设计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任伟 《成人教育》2011,31(7):41-42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教育游戏的情感类型和表现表达方式,指出在游戏设计中应包含情感体系设计,完整的游戏情感体系包含感官元素、行为元素和线索元素设计。从教育游戏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流程出发,研究基于情感体验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1.
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目前在教育游戏研发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和设计理念极为缺乏.教育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一类教学媒体来看待,也可以作为一种游戏化学习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动机、流体验、有效学习环境和教育游戏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一个以创设有效学习环境为取向,通过流体验激发学习动机的"EFM教育游戏设计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教育游戏设计理念,以期为教育游戏研发人员提供一个新的且可操作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游戏产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教育游戏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逐渐成为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热点.文中基于初中生物学科特点以及生物学科相结合的优势,对一款基于Unity的初中生物教育游戏进行设计,包括游戏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与框架、游戏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游戏成为技术促进教学的研究热点之一[1]。然而,关于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之间的融合设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教育游戏研发者往往将两者孤立看待,这反映出当前教育游戏设计开发在指导方法、模型设计上仍存在弊端。通过梳理教育游戏设计开发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现存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教育游戏模型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构建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心流理论和教育游戏设计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心流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继而分析了该设计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并基于该研究框架研发了特殊儿童言语学习游戏案例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产生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有三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的反馈和任务与技能的平衡。为生成以上前提条件,教育游戏设计应分为四个阶段:游戏目标分析、游戏情境创设、游戏玩法设计和游戏元素设计,每个阶段应采取对应的设计任务使阶段性设计成果具备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游戏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学生的“心流体验”对教育游戏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游戏以及“心流理论”的研究现状出发,参考“用户—工具—任务”模型分析总结心流体验激发要素,构建激发心流体验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游戏开发者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游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研究者把游戏引入到教育领域,设计制作了大量的教育游戏.然而,当前,教育游戏却没能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游戏的教育性本质和娱乐性载体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平衡.如何把握教育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平衡成为教育游戏成败的关键.本文首先从教育游戏的定义出发,给合游戏实例分析了教育性与娱乐性在教育游戏中的体现,阐述了教育性与娱乐性融合存在的问题,接着论文着重从混沌理论的角度,结合实例论述了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教育游戏教育性与娱乐性,希望能为教育游戏设计者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正试图把教育游戏运用在教育活动之中,他们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某些成就,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家长已经逐步接受这种新型的数字化游戏学习。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还很模糊,教育游戏还被拒之于课堂大门外。如何将教育与游戏相融合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问题已成为教育专家和游戏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媒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1999-2009年以来国内关于教育游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从纵向(历年发表文章数量及变化趋势等)和横向(研究关注点和区域差别等)两个维度进行了内容分析试图从整体上了解了近年来国内对教育游戏的综述、设计、开发和运用的大体情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教育游戏”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很多学者和教育专家正试图把教育游戏运用在教育活动之中,他们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某些成就,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家长已经逐步接受这种新型的数字化游戏学习。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游戏的概念界定还很模糊,教育游戏还被拒之于课堂大门外。如何将教育与游戏相融合以及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问题已成为教育专家和游戏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出发,结合教育游戏的特征论述了将教育游戏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并分析了教育游戏应用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讨论了从设计游戏中学习这种将教育游戏应用于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