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环境─网络环境。所谓高校德育的网络环境是指人们用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装置,进行交往、互动的一种场景或经验而形成的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德育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交互性、丰富性、高效性、全球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征。网络环境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个新环境,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愈来愈大,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是高校德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是高校德育科学化的需要,是高校德育载体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社区是影响高校德育的外源性、发展性、生成性环境,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的现代化和全程化,它既是高校德育实践化、社会化的需要,又是高校实现整体育人、开放育人、动态育人的需要。鉴于社区德育的自发性、复杂性和盲目性,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原则、选择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刘文娟 《职教论坛》2007,(3X):50-52
社区是影响高校德育的外源性、发展性、生成性环境.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的现代化和全程化,它既是高校德育实践化、社会化的需要,又是高校实现整体育人、开放育人、动态育人的需要。鉴于社区德育的自发性、复杂性和盲目性,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原则、选择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戴莹  马超 《高教探索》2004,3(4):79-81
道德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以道德需要为基础。创新高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关键在于实现高校德育从以道德认识为基础向以道德需要为基础的转变。文章从分析道德需要的涵义、结构及其在人的品德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出发,讨论如何构建以道德需要为基础的高校德育体系,并从实践层面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从分析高校德育现状及其相对失效的致因入手,提出了高校德育必须拓展目标、更新内容、变革模式、改进方法、优化环境等的理论构想,以加强物改善高校德育的功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转型时期的高校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大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需要关注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性发展。高校德育情感性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情感德育理念指导下,在德育价值、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7.
德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对德育活动的影响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高校德育环境具有开放性、相关性、虚拟性、渗透性的特点。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策略是,树立环境开放意识,注重家庭教育,加强高校网络管理和应用,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管理、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试析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双 《天中学刊》2005,20(6):136-138
当前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内容有待于调整完善;德育方法需要改进创新;德育环境亟待优化和营造等。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文章提出了高校要实施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全程德育、从教师到后勤服务人员的全员德育、从学生学习环境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全面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大学的理念,对高校德育的校内外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德育要满足创新型大学的需要,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自身德育环境和校外德育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4.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5.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6.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