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体育学的逻辑起点及其学科体系重建:体育行为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辩证逻辑方法,依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确定逻辑起点的基本要求,对“体育行为”作为体育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体育行为”是体育现象中最简单、最直接、最抽象的起始范畴,是构成体育学科体系的“细胞”和“元素”,是逻辑起点也是终点,且与历史起点相一致.从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出发,按照体育学门类的层次划分,建构以“体育行为”为逻辑起点的体育学科体系,为体育学科体系研究和建构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
谁能与我同醉?--试解波普尔"世界3"中的体育运动(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逻辑的世界中,人们并不因为逻辑的严密而感到幸福。面对逻辑,众多人感到的是头疼甚至恶心。这个世界有问题,于是发生一系列的造反与“反革命”事件。饮酒、狂欢、歌舞、放喉……无一不是这种造反运动中的“反革命。在这一系列对抗行动中,唯一有效的造反运动就是进行全面的“反动”,就是让“世界2”  相似文献   

3.
擅于逻辑思辨的体育哲学研究与擅于以史为鉴的体育史研究既不应也不能区隔而作,思想史的梳理就是兼取两者的一种研究路径。挪威体育学院Gunnar Breivik教授在2018年国际体育哲学年会中所做的主题报告《从“体育哲学”到“体育的哲学”:体育哲学的历史、身份与多样性》(刊于2019年9月出版的《国际体育哲学》),以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地启发新时期体育哲学的思考与论证方式。体育哲学是一种学科;“体育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是一种抽象式的体育哲学思维方式;“体育的哲学”(Philosophies of Sports),以复数形式表达意指在不同的体育场境下形成的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4.
1 乔里奇的车让人砸了;张引在联赛刚刚开始两轮就听到了下课声;塔瓦雷斯阴沉着脸走出了昆明高原的体育场;等待科萨诺维奇的也不是首轮获胜之后的欢呼和掌声…… 甲A残酷吗?但这就是真实的胜负世界,不上天堂那你就只好去下地狱。 你得承认达尔文是个天才,他的“适者生存”揭示了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的普遍规律、足球圈内更是如此。 谁又摆脱得了? 2 “土洋教头之争”早已不是什么暗斗而是赤裸裸的明争了,其实就算洋帅不登陆,中国足球这种争斗也不可避免,僧多粥少,人人都在争这个饭碗。 金志场是国产教练中最早和洋人“叫板”的…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历史中出现体育运动已经是罕见的文化现象了,而在体育游戏中又能演化出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的大型赛会, 就更是奇葩一枝。古老的文化或文明系列中,体育与奥运会唯独在希腊人的手中发生了。谈体育说奥运的文章已经不少了, 这里只想说说它的哲学意义。一、哲学家,毁灭生命当柏拉图触及到“世界3”和“世界2”这两个世界的时候,他便对人的结构进行了分类,还对人体器官的功能进行了鉴定,他为此提出了“灵魂不朽”的概念。与此同时,他又有了“肉体必死”的观念,肉  相似文献   

6.
试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源于西方的体闲体育崇尚追求活动的娱乐性、冒险性、刺激性,在健身中娱心。在中国人看来,休闲是心灵的驿站,休闲体育的真谛就在于“静”。本文采用逻辑方法论,对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的概念和定义进行分析、比较, 辨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谁能与我同醉?--试解波普尔"世界3"中的体育运动(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成天与世界打交道。世界是我们生活的靠山,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世界是稳定的,亿万年来亘古不变。然而,古人却说“天地九重”。这个世界难道还会有别的模样?也许有,也许没有。感知与思考不尽相同。体育在这“九重天  相似文献   

8.
成王败寇     
这个赛季扮演“复仇”角色的本应该是达拉斯人,在经历了超强悍的常规赛后,复仇之火却在季后赛悄然熄灭。而这场肥皂剧中惟一一位有复仇之心的人且跟达拉斯有联系的人就是他们的老朋友:老尼尔森。现在你肯定已经知道,当尼尔森2005年在小牛队当教练的时候,他和库班几乎从不交谈。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他们私下不合已经很多年了,就这个赛季他们开始了公开对掐。因为对库班的仇,所以这一次的扬眉吐气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尼尔森品尝到了日光浴般的快感;也是因为库班的因素才解释了老尼尔森为什么在奋力地屠杀这支他曾悉心栽培的球队。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思想史的视角分析总结世界主要国家体育哲学的学科形成、思想的相互迁移与融合以及对体育学的学科贡献。发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完成了体育哲学学科化的初步建设,并呈现逐渐融合与迁移的学科形态,这些研究为体育学奠定了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体育意义的阐释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方法论视域。认为:为突破当前体育哲学的研究瓶颈,应基于全球思想史的演变谱系,明确体育哲学对于体育科学建设真正的价值与作用,积极探寻自身特有的知识类型与核心,从身体知、体认、身体显现论等具身认知范式出发,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元实践哲学”融合,使体育学摆脱无学科知识核心的“洋葱交叉学科”困境,从体育的知识核心——训练学、裁判学、竞赛学延伸并探讨其他支脉命题,以体育新问题、真问题为创新导向,进而为体育学科本身逻辑的锚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了解我国体育硕士案例教学建设的逻辑起点与现实困境,并在分析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推进路径。研究认为:(1)我国体育硕士案例教学建设的逻辑起点主要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包括载体要素的工具属性、过程要素的自下而上、目的要素的动态生成;价值逻辑包括理清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设置核心课程、突显学位论文。(2)我国体育硕士案例教学建设的整体认知有待提高、教学实践有待探索,亟需从体育案例获取、教学组织、效果评价及个人利益平衡等影响因素方面有所突破。(3)国外体育案例注重案例“专业性”“职业性”及“成长性”的相互协调,促进体育应用人才培育。(4)我国体育硕士案例教学建设的推进路径:以“制度建设”保障体育硕士案例教学实施、以“标准体系”引领体育案例库建设、以“交叉融合”创新体育案例获取、以“四位一体”构建体育硕士特色案例教学体系、以“行动力量”优化体育硕士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1.
逻辑起点是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基础.依据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定义和规定性,提出确定体育课程逻辑起点的思维路径;同时借鉴课程论的理论成果,通过递推认为"体育课程本质"是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并对其作了科学的论证.确立体育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要承认体育课程的本质在于培育人之身体,这是体育课程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构建体育课程论的基石和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对体育课程逻辑起点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了梳理和评述.指出研究范式的转变将促使逻辑起点问题由分歧逐渐转向归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要使体育进入科学化,首先应当关心体育的科学认识问题,重新探讨和确立体育的逻辑起点问题。同时还认为“体育起源于劳动”的命题是错误的,体育的本质应当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因为体育是文化的一种再生机制,体育现象、规律、结构等等都应当从这个最本质的前提去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起点和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应将学校体育放置于更为宏大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中进行全面地认知和把握。基于此,该研究针对当前制约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困境,对我国学校体育场域话语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性审思。研究认为,我国学校体育场域的话语空间中存在外部话语权力冲突、内部话语竞争失调、话语主体缺失和话语表达不畅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实践规则制约惯习生成、实践形式限制资本获取、实践过程影响行动策略和实践结果背离场域逻辑。重构路径包括:转化场域,回归“学生主体”的体育实践情境;重塑惯习,唤醒“意义在场”的身体自我建构;反思实践,关照个体生命的完整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逻辑起点对于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并起制约作用,所以,逻辑起点的确定对于一门学科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依据逻辑起点五个方面的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的逻辑起点作了严格的论证,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学的逻辑起点是“运动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与文学的关系谈"体育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从历史起源、哲学基础、心理功能三个方面阐释了“体育”与”文 学”的密切联系,并结合“体育文学”的发展,提出了“体育文学”的概念及未来“体育文学”发展的几点对策,以期能以全新 的思维理念引起人们对“体育”与“文学”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进一步促进“体育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科中“科学”与“人文”两大哲学思潮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探讨和理解,认为长期以来“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之争,其实质就是上述两大哲学思潮之争在体育领域的反映。这两种体育观的分离状态给体育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合理整合,当务之急尤其要重视“人文体育观”在体育实践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代末期,江苏省除原有的省立南京公共体育场之外,又增设了一个省立镇江体育场,由吴邦伟担任场长,我们都在该场指导部工作。当时国难深重,社会呼声要求:强国必先强民,要雪洗“东亚病夫”之耻,必须大力提倡体育(当时社会体育亦称民众体育)。  相似文献   

18.
"人文奥运"与北京市全民健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世界文化活动,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世界精神,奥林匹克文明是一种世界文明。北京申奥成功,标志着中国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到奥林匹克事务中来。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将在奥运赛场施展才华,更要借助奥运舞台振兴华夏民族精神。按“金字塔”理论来说:最底层的根基越大越牢固,最风光的塔顶部位才弥足珍贵。2008年奥运会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而北京的全民健身活动将为奥林匹克运动竞技者这个“金字塔”打下坚实广阔的根基。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申奥成功所带来的体育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推理等方法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与教学应该有从自身属性出发的逻辑起点。体育课程与教学是为了满足人与社会需要,传播体育文化的工具。"满足人与社会需要"体现了体育课程与教学具有的教育属概念的性质,"传播体育文化"使体育课程与教学具有了区别于其他课程与教学的种概念性质。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教育价值是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逻辑起点,并认为理想的体育教育价值应该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融突"与"和合"——体育文化理解与交往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与沟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交往的过程进行分析与梳理。认为:中西体育文化在交往的过程中寻求差异性与强化互补性是辩证统一的;中西体育文化交往的障碍是文化偏执心态;中西体育文化最终将会实现双方的“融突”与各民族体育文化自身“转生”过程中的“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