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女性主义研究在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已有十年的历史,中国新闻传播学对女性主义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介绍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对西方女性主义学派的系统介绍,立足于本土的研究缺乏特色和系统,女性主义的研究还有待更多的学者的加盟和进一步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从传播学受众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出发,针对受众理论主要学说的阙失,我们认为受众理论应在传播学的概念下进行理论和方法的整合,从而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受众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是涉及现代社会大教育的、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教育传播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产物,它与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符号学、社会学、信息科学技术等众多的学科密切相关,是多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大教育的范围内所展开的一个新维度的研究和发展.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由教育学和传播学这两门主要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4.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传播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9世纪文化人类学中的“传播学派”,首先把传播作为人类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吸收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营养。然而,由于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对于传播这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研究,迄今没有太大的作为。当今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媒介革命,又向传播学和文化人类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传播学家已经意识到,传播学必须借助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传播现象。这已成为传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5.
师生交流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交流是一个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概念,对它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教学内容的传达上。该文以传播学的理论来分析师生交流的形式、手段、主要内容及不同定位产生不同的效果等,意在使师生交流在更宽的领域得到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育传播学特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传播学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才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它是传播理论向教育研究渗透而产生的结果。但是,作为传播学与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边缘新学科,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认真研究教育传播学的特征,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并根据教育的客观规律,探求获取最佳教育效果的途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认为教育传播学虽然是从传播学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但它有自身的特点。如果不认识这些特征,就很难发挥教育的总体效益。本世纪以来,随着教育领域内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论述教育技术学与传播学这两门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媒介研究以及受众和效果研究等方面的差异及不同 ,着重论述了教育技术学应从传播学的理论研究中汲取养分 ,以期使教育技术学的偏重媒介使用的工具论倾向深入到关注教学过程本身的效果论层面的研究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读到的邵培仁主编的《经济传播学》(江苏人民出版社,《当代传播学》丛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经济传播学著作。该书以传播学为母本,在合理移植国外传播理论于我国学术土壤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揉合、融汇了近十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堪称当代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突破。著述领域的突破。作为一部学术著作,作者不仅成功地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运用于经济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搜集和阅读百余篇体育传播学研究论文的基础上,以创新性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分章节依次述评近年来中国体育传播学理论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最后进行理论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展望,旨在为当前中国体育传播学理论与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并达成理论共识,促进中国体育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超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坤 《教育与职业》2007,(36):104-106
我国在传播学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检视历史可以发现,对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的认识、对传播学学科基础和理论框架的认识、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传播学教学方法的探寻以及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是影响我国传播学学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认清问题所在,找出解决办法,最终必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教育、研究模式和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与传播学一、国外研究的发展概况(一)学科领域不断扩大的总趋势20世纪后半叶是新闻学和传播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1)世界各国主要大学多数设立了新闻学或传播学的院、系、专业及研究机构,学士、硕士、博士等高级学位得到承认;(2)学科影响不...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所存石刻数量和价值,均居湖南第一,研究永州石刻在传播学方面的价值很有意义,依据美国传播学先驱拉斯维尔的理论进行分析,永州石刻的传播者主要是老百姓、地方官员、文学家、书法家、旅游者。其受传者主要有科研人员和普通大众,其所承载的主要有文学、历史、书法方面的信息,它作为传播媒介主要有五种,其传播效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研究活动从关注效果开始,后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方法论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实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又促进了研究活动的发展。教育传播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问题:一是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群中的教育传播学必须借鉴大众传播学研究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必须从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等这些大众传播已经成熟的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传播学领域已经公认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第二是从当前传播学研究已经建立的各种理论体系当中汲取营养,梳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结合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解决教育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此形成解决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的一套教育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和交叉性都很强的学科。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近现代以来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近代以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政治形势的发乍,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体现在新闻改革、新闻立法、舆论监督及媒介经济等方面。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新闻传播学这门学科,具有十分强烈的与时俱进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邵培仁教授是我国传播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奠定了其传播学研究的基点,《当代传播学丛书》开拓了其研究领域,《传播学导论》则是其传播理论精华的集成。近年他又努力开辟媒介管理学研究的疆域,获得了学界认可,《媒介管理学》、《媒介战略管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以14部著作和近百篇论文为我国创立了独树一帜的传播学研究体系,摒弃了长期困扰中国学者的"西方中心主义",是当代传播学研究的典范。邵培仁在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其在我国当代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40年代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传播学理论,目前已在许多国家广泛流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学术界对西方研究传播学的情况开始有所接触。随着西方传播学理论在我国翻译介绍的进展,一些新闻宣传工作者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给以科学的评析,并在借鉴世界各国研究者  相似文献   

17.
孙世军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2):142-144,F003
20世纪如年代初期,传播学理论已被广泛引入编辑学领域,使编辑传播学研究不断深化,收获颇丰,表现在:对编辑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的认识更为全面,准确;对编辑主体、编辑功能问题,以编辑传播学的新视野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定位;对编辑传播原理与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对编辑传播过程及社会功能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对于新媒介技术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编辑模式的变革、编辑主体现念与素质的更新提高问题,作了富有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的探讨。可以预料,今后的研究将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研究方法将更加完善和多元,编辑传播学将成为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8.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育传播学的创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育传播学的创立李华教育传播学是涉及现代社会大教育的、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门新兴社会科学。本世纪80年代,我国电教界在引进和大力开发应用电教媒体的同时,开始了对电教理论的探索研究。首先引进了国外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开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务管理过程中急需对"海量"教育管理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播和反馈,文章试从教育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管理信息化,通过教育传播学理论、教务管理业务流程的介绍,分析教务管理传播主体、传播媒体和通道、反馈、有效交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教育传播学对教务管理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有效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的基本特征应该是综合性、技术性和实用性。近年来,有些传播学研究中存在若干问题:理论与应用各自为阵,文、理、工科专业人员合作不够,理论研究追求博大的体例和艰涩的表述,有一切都是传播学的倾向,匆促建立一些尚不成熟的分支学科等等,研究方向值得进一步探索。应该充分认识该学科的基本特征,重视从我国传播实践中获取资料,进一步加强研究者、社会和公众的互动参与,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应用的传播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