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在词的训练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降低难度,加深理解。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中《爬山虎的脚》一文,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段落中有这样一句话:“细线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一句中的“弯、拉、紧”所体现的因果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爬山虎的脚在墙上爬”这一活动设计成投影片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就能从直观形象的演示中明白:爬山虎的脚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几种方法方青一、比较品味,理解语言,正确使用语言1.词的训练(1)降低难度,理解词语《爬山虎的脚》一课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句子中有这样一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一句中的“弯、...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 ,使用幻灯片可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那么 ,怎样选择使用幻灯片的最佳时机呢 ?我觉得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渴望观察时。如讲《爬山虎的脚》一课 ,当分析到“脚怎么爬”时 ,语言文字的描述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心理上产生了要观察实况的念头。此时 ,打出幻灯片 ,学生就能够形象地理解 :爬山虎通过脚的弯曲 ,拉动嫩茎 ,使它紧贴在墙上 ,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二、在学生思维阻塞时。如《曹冲称象》一课 ,对曹冲是怎样把大象称出来的 ?这个问题 ,尽管课文一步步写得很详细 ,但由于学生不懂水有浮力这一道…  相似文献   

4.
《爬山虎的脚》主要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相似文献   

5.
熊伟 《福建教育》2010,(7):77-7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我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会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呢?”  相似文献   

6.
为启发学生思维,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我对学生进行了以句段训练为重点的基本功训练。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理清关系,弄懂意思。《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学生对这句话的转折关系搞不清楚,对“只知道”的字眼也感到生疏。为了弄懂意思,我让学生进行这样四种  相似文献   

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爬山虎的脚》课文第三段讲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爬的。其中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是教学难点。做为教研员,这一课我不知听了多少次,但有一节研讨课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下面是课堂中突破这一难点的片断: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并做到经常化、具体化,最有效的途径还在于如何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过程能为“怎样学习”导向,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导学为核心的课堂结构,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运用学法。一、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学法我们设计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掌握阅读方法。好的学法设计,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爬山虎的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爬山虎脚是什么样儿,怎样爬的。为此,我采用了“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朱瑛  熊伟 《辽宁教育》2010,(7):96-97,127
片断一:生成精彩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山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关注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一、深入钻研教材 ,落实训练项目《爬山虎的脚》虽然是一篇老教材 ,但是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 ;用准确、精当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正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所以 ,新教材把过去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重点训练项目修改成“重视积累语言”。围绕这一改变 ,课后的“思考·练习”也随之进行了删改 ,修改后的练习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 ,反映了在教学思想上 ,从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  相似文献   

12.
一、把握作者思路,进行分段指导 四年级是学生学习分段的重要阶段,指导学生分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爬山虎的脚》这一课写作思路非常清晰,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提问:“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课文中哪部分是在写爬山虎的脚呢?”学生读后很快弄清楚了第3—  相似文献   

13.
吕虹 《小学语文》2007,(10):47-4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其中的第3、4、5自然段,作者以细腻地观察、细致地描写展现了饶有趣味的爬山虎的脚。教材中有一个学习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备课中,我初读课文后也打算运用这个学习提示,目的很明确:利用画一画来形象化爬山虎“爬”的动作,来趣化学生学的方式。可是顺着“画一画”的学习设计思路,我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却犯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又不是并列关系,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合作。探究又有利于自主的深入,探究既有合作性探究,又有自主性探究。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呢?下面仅以《爬山虎的脚》一课来具体说明。【案例呈现】●爬山虎有脚?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爬山虎的脚》,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1: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生2:我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生3:课题是“爬山虎的脚”,这使我想到,人有脚会走路,那么既然爬山虎也有脚,它的脚又是怎么“走路”的呢?师:…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它更多地体现在对问题讨论过程的调控上。课堂上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问题过浅 ,讨论开展不了 ;问题太深 ,讨论无法开展等失控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调控 ,以达到预期讨论的目的。1 .有效的调控具有思维的导向作用课堂问题讨论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偏离正常轨道 ,呈现散漫无序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有效的调控。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 ,当教师提问 :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学生一定回答 :一脚一脚地爬。尽管学生知道是一脚一脚地…  相似文献   

18.
一、找准语言训练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也要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我从课题的中心词“脚”展开直插重点段学习。我设计让学生把“爬山虎”和“脚”连在一起,提出疑问。学生问:“爬山虎是植物,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带着学生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回顾置疑.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2.初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关爬山虎的脚的问题有两个(出示小黑板:(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在墙上爬的?)谁来争取读?(生读题)这是你们的疑问,能不能加上老师的一个疑问呢?(师添加:(3)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1 .变“满堂问”型为“自问自悟”型“满堂问” ,这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成了老师与少数尖子生的对话 ,大部分学生在旁观、旁听。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抑制 ,完全有悖于创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我摈弃这一陈旧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自问———自学———自悟———自得”的教学方式。即学生由课题质疑 ,再带疑入读 ,自学课文 ,然后小组讨论 ,最后全班交流 ,各谈所得。如教学《爬山虎的脚》 ,我先让学生读题质疑 :“爬山虎是什么 ?”“它的脚是什么样的 ?”“它怎样爬 ?”“为什么叫它爬山虎 ?”然后学生带着这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