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浅析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意义,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设置和虚拟团队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工作模式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差异,明确提出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不能照搬高校模式,应有其创新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展的"融入式"普遍服务、"嵌入式"知识服务和"协同式"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出发,总结其学科馆员在支撑科研创新方面开展的特色服务内容、取得的良好服务成效, 以及在培育"适变型"团队创新能力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提供最佳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网络化冲击下,基于图书馆物理空间的服务受到大范围压制,出现明显的“空化”现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阵地服务转型,经历了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的发展过程。阵地服务转型主要凸显了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转变和转化。在分析图书馆阵地服务转型挑战、转型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阵地服务转型的实践探索,阐述其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跨界服务的内涵、模式和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需要跨越文献和文献信息的边界,大力开展跨界服务.图书馆组织跨界服务的思路模式有基于信息链的横向跨越、基于知识链的纵深跨越、基于用户工作流的适应性跨越和基于服务主体的跨界合作等,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选择.近年来,国家科学图书馆实施涵盖数字科研、教育、出版、管理、社区等服务领域"跨界集成"的数字服务战略,"跨界服务"已成为国家科学图书馆新的发展理念.表1.图2.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6.
研究图书馆2020:走向知识协作实验室Knowledge Collaboratory)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服务于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理环境科学和高新技术领域的3万多名研究者和3万多名研究生。随着电子资源优先和网络服务优先模型的建立,国家科学图书馆正在从基于资源的信息系统转变为嵌入研究过程的、与研究者合作的知识服务机制。我们将这种机制称为知识协作实验室,以突出它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管理及利用培训班(第三期)一、招生对象: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2日下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支持下,《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在北京主办“知识服务的现在与未来”专家论坛。作为本刊今年新增设的“知识服务大讨论”专栏先导活动,本次论坛汇集业界专家、领导和实践者关于知识服务的思想、智慧与力量,进一步明确研究型图书馆(指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与科学专业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确立以知识服务推动研究型图书馆转型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9.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8):148-148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又名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地处中关村科学城中心区域,是集服务、研究和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心拥有国内最完备、系统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领域科技文献,拥有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网络系统和一支多学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家科学图书馆选择SRU作为集成服务平台协议规范的原因、背景,分析基于SRU协议的集成服务平台体系结构、实现方案,并以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用户桌面工具、新门户网站系统为例,介绍SRU平台对面向用户环境的嵌入式服务支撑作用,以此说明,其他图书馆采用相同的协议规范同样可以建设自己的SRU服务器,同样可以通过因特网为科研用户提供主动的嵌入式服务。  相似文献   

11.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9):143-145
机构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及3个院级文献情报机构整合而成,是国家科技文献平台的骨干成员,也是地区科技文献系统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一个现代化的复合型图书馆,一方面嵌入了中国科学院科研环境之中的网络化“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hinese Science Digital Library),按照“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模式,通过公共集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模式推送到科研现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办公室、野外场站和家里能随时随地获取全球科技信息;另一方面,又是一系列拥有丰富文献资源和多方面服务力量的多层次图书馆体系,共同致力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的文献保障能力和战略情报服务能力。国家科学图书馆还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也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的挂靠单位,常年组织各类型、多层次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出发,提出只有将学科化服务的重点转移到研究所图书馆,才能使学科化服务取得更大成效的观点,并围绕这一观点分析了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与研究所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学科化服务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开展科学文化传播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本文从国内外科学文化传播形势、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和国内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工作专题调研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思考归纳了目前国内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的三种传播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着重于传播体系、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文化传播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与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国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8):19-19
9月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与Springer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议签字仪式在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李静海院士、Springer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Derk Haank先生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并以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与出版机构的合作和数据资源长期保存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主题,分别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6.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全面了解用户非正式信息行为的基础上,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服务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引入"型人"的概念,建立四类虚构人物,并且针对六种新型服务提出二十四项建议.研究表明,创建与使用具有行为特征的型人,对于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46-147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5):146-148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用户群体,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究生信息交流学习室调查问卷”为基础,对研究生用户利用图书馆的现状、服务需求做了统计分析,并就如何开展针对研究生用户的深层次服务提出了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