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它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多种原料、食品和饲料。同时 ,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自然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 ,因而森林是重要的环境资源。人类最大的氧气“制造厂” 森林和其他绿色植物一样 ,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氧气 ,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的旺季 ,每天可吸收 1 2 0 0千克二氧化碳 ,制造出 730千克氧气。成年人每天呼出 0 9千克二氧化碳 ,吸入 0 73千克氧气。一片只有 1 0平方米的森林 ,就可以消耗掉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同时制造出他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爱在我身边     
[活动准备]舒缓的背景音乐、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背景音乐) 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只是擦肩而过,有些人会伴你一生.这些人在你心中的位置同样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自己的情感,看一看你认为对于现在的你最重要的人是哪几个.  相似文献   

3.
通常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用细木条作引火物。这样操作往往由于木条燃烧时的耗氧量等因素不易把握 ,会使铁丝在氧气中难以引燃。如果用酒精引燃铁丝 ,不仅易燃 ,而且操作简便。具体操作是 ,先将一根纱窗细铁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 (见右图 ) ,将“螺旋”的前端用酒精浸润后 ,再将细铁丝上的酒精点燃 ,然后再将此细铁丝伸入到一端绕成螺旋状的细铁丝氧气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的剧烈燃烧。用酒精作引火物 ,铁丝升温快 ,又因为铁丝上只沾有少量酒精 ,酒精燃烧时耗氧量少。这是本实验容易成功的主要原因。用酒精引燃铁丝…  相似文献   

4.
张敏 《小读者》2013,(2):29-29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寒假早读可以用一些异于平常的方式方法,帮助大脑提升记忆力,因为我们的大脑有着自己独特的偏好。 大脑爱氧气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却达到全身耗氧量的25%。充足的氧气可以让大脑快速思考。在校时,我们每天的早读大多数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学校很可能在市区,每个班上或多或少都有五六十人,因此你的大脑极有可能在氧气不够充足的情况下工作。寒假来了,在南方的学生,可以带着课本到公园里进行早读,在那里,不仅有清新的空气、充分的氧气、暖暖的太阳,而且还有老奶奶、老爷爷在早锻炼时播放的音乐,这就好比在校时嗡嗡的读书声,伴着这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氧 分子和原子第一节 空气 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只含有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 B.空气中约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 C.由于人口的增长,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 D.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二、请用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中约有1/5的  相似文献   

6.
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一位学者有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关注聋生整个生活世界,赋予聋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我们聋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是需要力量的。人生的过程充满挫败、丑恶、灾难、疾病,等等。人需要一种力量,在任何年龄阶段。这种力量是正义,是爱,是鼓励,是温暖的祝愿。这种力量是生命中的氧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它来自我们每一个富有热力的个体, 而我们,也能通过这样一篇短文,感受到一种热烈的、电流一般的力量。这就是文学语言的神奇,故而它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同学,或许你正遭受着挫折,或者曾经有过失败与痛苦,有过软弱和无助,然而,读了文章,你也许会汲取力量,你也许会泪流满面。这种“泪”,是顿悟,是感动,更是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过量计算中,有时会遇到某些特殊情况的,就是过量部分与生成物会继续发生反应,这就不能简单地按不足量计算。例如:12克碳和16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有多少克? 解:C O_2=CO_2 12克 32克44克 12克 16克X克从以上数据可知,16克氧气只能和6克碳反应。即可算出碳过量6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应以氧为标准进行计算 32∶44=16∶X X=22(克)但生成的22克CO_2还可和过量的6克碳继续反应:  相似文献   

9.
<正> 自由基是氧化的产物。人在呼吸的过程中,会吸入氧气,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氧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也会带来“副产品”——自由基,当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了自由基。由于自由基缺少一个电子,它们就变得极不稳定,为了使自己稳定下来,自由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气候共同进化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立即得出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  相似文献   

11.
你锻炼时,身体里面使了劲的肌肉产生出二氧化碳。太多的二氧化碳对你的身体有害,因此你的血液会把二氧化碳带入肺部,趁你呼气时排出体外。你知道应该用多快的速度呼吸,是因为你的大脑有一种像烟雾探测仪一样的东西,它会感觉出血液中有多少二氧化碳,如果需要的话会让你呼吸得更快。你排出二氧化碳的速度越快,吸入的氧气就越多。你不动的时候,肌肉不需要很多氧气,也不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你可以慢慢地呼吸。跑动会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你需要更多氧气,也会产生出更多二氧化碳。你就会通过快速呼吸来换气。如果即使通过喘气你也得不到足够的氧…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最重要的一种。现收集了同学们在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希望能从中认真吸取教训。一、化学方程式没配平例19克铝片放人稀盐酸中,能放出多少克氢气?错解设能放出X克氢气。错解分析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进行有关计算的前提,而本题的化学方程式末配平,这样必然会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二、求关系五时忽略化学式前的系数及其意义例224.5克氨酸钾经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克氧气?错解设可以得到X克氧气。错解例2:**Oq---2*O+3O2予2x39+35.5+16x33224.5克X克161.5:N.5克一32:…  相似文献   

13.
生命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它极其平常,却又充满奇妙,深奥难解。当你从母腹中诞生,你就拥有了生命,开始了你的生命之旅。生活赐予你圣洁或肮脏的灵魂,带给你俗鄙或高雅,奸佞和善良,卑贱或富贵,痛苦或欢乐。在你一生中你若珍视生命,向生命不断索取发,生命就会慷慨  相似文献   

14.
生命中总有些人陪你走过人生旅途中的一段路,他们不称为"过客",因为他们帮助你成长。在我的生命中这样的人很多,比如你。日光依然明亮,风依旧轻柔。嘿,你还奔跑在篮球场上吗?你还会一次次地运球,一次次地跳跃,一次次地奔跑吗?你  相似文献   

15.
珍爱生命     
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拥有了生命。你在哭,周围人在笑。生命很宽泛,熙攘的人群,会跑会跳会飞会游的各种动物,无限风情的  相似文献   

16.
生命(life),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说过:"每天都想想这是你最后的一天,尽情去体验与发现吧!不期而遇的明天,将会带给你更多的喜悦与欢乐." 生活与生命是人的一体两面.生活,是指生命存在、活着.生活是人类的,也是大自然的异类生命的.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这样的一片绿叶,它会在你迷茫时带给你一丝清爽,指引你找到正确的方向;它会在你退缩时,激励你,让你勇往直前;它会在你伤心绝望时,带给你一丝希望,让你重获自信;在我生命里也有一片绿叶,那就是我的母亲——个乐观、坚强的女人.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知道看不见的空气中有什么东西吗?也许你会很快地回答:“有我们呼吸的氧气。”其实,除了氧气等气体外,还有能使人生病、甚至致人丧命的细菌呢!不是吗?当你去医院打预防针的时候,或你的手指被什么东西划破了到医院去包扎的时候,医生们总是要为你擦些酒精、碘酒之类的东西。你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吗?也许你会肯定地回答:“消毒呗!”你答对了,用酒精等来杀死细菌,防止细菌感染。可你知道细菌是谁发现的吗?发现细菌的是法国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还是狂犬病人的大救星呢,是他制出了狂犬病疫苗,把成千上万被…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诞生——哭当你呱呱坠地时,你可知道,你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哭"。当你还在母亲子宫里时,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亲的血液中获得,不需要的废料和二氧化碳也由母亲代为排泄。但出生后,由于脐带被剪断,你就必须依靠自己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建立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这就是你"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如果大家留意就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旁边的人打了一个呵欠,你也会跟着打呵欠。是不是呵欠也会“传染”啊?人打呵欠的时候,嘴张得很大很大,作了一次深呼吸。也就是说打一个呵欠可以呼出身体中积聚下来的二氧化碳气,吸入新鲜空气,所以呵欠可以说是起着保护身体的作用。呵欠是大脑的作用,大脑能够暂时抑制住呵欠。可是见到别人打呵欠,不知不觉中精神松懈下来,不听大脑的指挥,自然也打呵欠了。结果好像“传染”给了别人似的。当然,在人多的屋子里呆的时间长了,屋里空气氧气在减少,二氧化碳在增加,人们都想多吸一点氧气,这也是打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