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研的深化和学科交叉的日益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面临着人员学科背景多样化及基础水平不统一、课程设置待优化、教学实施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待加强等问题。该文提出了适应学科交叉发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案:首先,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剖析适应学科交叉发展的实验室安全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关键内容,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效果评价等;然后,以某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践为例,分析构建适应电气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交叉需求的实验室安全慕课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讨论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实施策略。通过探索实验室安全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期为提升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与实效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面向21世纪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现状分析,提出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手段,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改革,使之更加理论结合实际,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3.
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高师地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需要高师地理教育专业培养出新型的地理专业教师,而现行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这种需要。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基本方向,要体现其师范性、地理性、研究性、技术性和地方性等特色,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即:调整课程结构,强化素质与能力培养,加强学科教学法、地理学技术和地理应用课程的教学;构建新的地理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结构,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核心命题;加强地理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专业与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加强教育与产业的联系,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的需要,使高职高专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以下简称“教学基地”)建设中,教学改革是一项核心任务。围绕这个任务,我们进行了基础化学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实验教学、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改革,摸索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三级教育”新模式。所谓“三级教育”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教学手段分别采取三阶段梯进式教学,并在不同程度上分别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理论教学中的三级模式与实践原有的工科化学基础理论教学体系按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顺序依次开课,它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多年的教学实…  相似文献   

6.
徐美玲 《广西教育》2013,(43):28-29,42
基于职业素养养成的高职礼仪教学创新,应适应职业能力素养需要,确立礼仪课程教学新理念;适应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需要,设置礼仪课程教学新内容;适应学生学习主体需要,实施礼仪课程教学手段新方法,以使礼仪教育真正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培养的重要支撑,为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广州地区中职教育基础化学类课程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现状的分析,试图寻求适应市场及学生就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发挥中职化学课程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在"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建设中职教育课程、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以生为本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耿文侠 《教育探索》2002,(9):101-102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中小学课程体系及教育目标的改革与调整,需要中小学教师具有适应现代教育的创新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其职业理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要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2l世纪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需要,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和吸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科院校各专业特点,对工程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和实践,形成了新时期教学的新思路,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程建设是教学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本对如何加大体育学院课程建设的力度,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高师历史教育专业课程的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素质规格,重新进行了思考;突破传统模式,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实现了由按知识结构设计向素质结构设计的转变;同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配套改革,以适应新课程体系的需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的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设计并做好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校承担的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应用化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及省教委立项的两项教改课题,经过两年多的充分研究与准备之后,确定化学97-3班(应用化学方向)作为试点,全面展开教改实践,并按新的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工作。一、改革的总目标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思想;建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造就一支学术和教学水平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编写一套简明通…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江苏省教委 (现教育厅 )在开展机电一体化和现代化农业两类现代化专业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扩大到商贸、服装、旅游、建筑等专业。现代化专业建设试点工作,旨在从专业建设入手,以现代化专业建设来推动和深化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等诸方面的改革,初步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以推动整个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围绕教学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材和评价方法等的改革,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形…  相似文献   

16.
论化学专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课程特点河南省安阳师专常天麟1995年2月,国家教委颁布了《二、三年制师专新教学方案》。这是为培养跨世纪的初中教师在师专课程领域开始的重大改革。该方案与师专传统教学方案相比,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在...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应怎样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科学教育的要求呢?对此作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初步想法,针对当前化学教学论教学中,教材、教法、评价等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提出了改革意见和具体方法。希望通过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体现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建立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建设与管理,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化工基础是化学类(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工程类型的基础课程,面对现今化工学科的迅猛发展,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化学人才,是化工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是整个教学过程更系统化,取得了一些成果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