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中存在优秀生源不足、导师队伍匮乏、课程设置不科学和管理体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应该从更新学科观念、招生政策扶持、责任导师和导师组相结合、科学设置交叉课程、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整体质量下滑的现状,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研究生对科研重视不足,培养方式陈旧,导师指导投入不足,培养条件不足以及生源质量不高等方面。同时介绍了我们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强化了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多个环节,其中包括导师管理、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过程管理等,从改革培养方式、及时确定研究方向、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导师队伍、增加学生参与学术研讨的机会等具体方面入手,为基础医学学科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了学科交叉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建议建立基于交叉学科背景的导师团队培养模式,成立跨学科机构或组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跨学科学术指导委员会,强化交流机制,吸引优秀生源。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导师队伍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障。面对存在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与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通过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的模式应对学科结构调整对导师要求的改变;加强导师遴选、上岗及考核制度的建设,切实提高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培养质量普遍下降,功利性强、学风不好,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导师遴选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究其原因,是片面追求论文数量导致培养质量下降,培养目标的功利性与部分学科生源集中引发了学风问题,部分指导教师缺乏与研究生合作的精神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加强学风和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导师遴选制度,健全研究生考评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本硕衔接教育有助于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硕士教育适应能力、增强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和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本硕衔接教育不同于硕士教育,是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的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学习方法、学习执行力和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的体验教育。高校应在学生遴选、学业导师配备、课程内容调整和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统筹设计、科学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硕衔接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构建的以“研究生领域”为核心、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主修和辅修学科相结合的制度、建设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及组建导师特别委员会等有效措施,建立了完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认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应该借鉴康奈尔大学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敢于打破体制障碍和学科壁垒,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构建设,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机制,建立面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组建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探索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路径,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久群  郑华  余全红 《高教论坛》2015,(2):98-101,125
根据实践体会讨论如何科学、规范地设置交叉学科,明确交叉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对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导师配置、论文选题、学位授予等培养环节及其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健 《教育探索》2008,(5):78-79
与综合性重点大学相比,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着生源质量不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以及缺乏成熟的研究生教育办学经验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地方经济特点,创办特色学科;对导师的培养和学生的选拔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学科分类体系中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既体现了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指向。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学科分类体系中“交叉学科”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体系,学科目录修订过程中的背景研究、征求建议、召开会议和公示结果等环节都延续了其统计服务功能。相比之下,中国的交叉学科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展现出规范指令性的特点,下一步还需要构建以动态管理和准确把握为原则的“交叉学科”门类管理体制,建立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