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心理健康是二十世纪末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教育观念,是全社会和教师们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儿童教育活动。面对现代经济型社会,偏僻的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打工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家长们都出去了,孩子们被放置在亲戚朋友处,成了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不在少数。尤其在我们中江这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尤为突出。据我校调查,我校共有学生421人,留守学生就有378名,占学生总数的90%,比例之大。其中由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监护的留守学生157人,占学生总数的37%,由叔、伯、姨等亲戚监护的留守学生163人,占学生总数的39%,由父母的朋友监护的留守学生58人,占学生总数的14%。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尤其是落后地区,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远离父母关爱和监督的家庭之中,他们的父母到远离农村的都市打工谋生,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于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文所指农村留守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性格、道德层面还是在知识、学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在民工潮涌动的同时付出的很可能是一代留守儿童的前途和未来的沉重代价。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目前,我国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有1.5亿,农村留守儿童3000万,占农村儿童的18%-22%。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本次“两会”热议的话题。最近几年,随着民工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纷纷远赴城市打工谋生,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只能由隔代的长辈来抚养和管理。老年人由于精力有限,往往在教育这些留守儿童的时候力不从心,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留守学生主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整体身心素质处于一般水平,但其教育环境恶劣.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省级政府应积极应对、主动担当,参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灵活运用“社区共育”、“结对帮扶”、“还原家教”、“家校一体”、“托管中心”等工作模式,系统改善农村文化生态环境,防止留守儿童“污名化”,落实法律保护、法制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以寄宿制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监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对广东省内10所大学140位具有农村留守经历的00后大学生进行个案访谈调查,探究农村留守经历对0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产生的影响。留守期间监护人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的亲子沟通方式、校园人际关系的困扰、监护职责的缺失、社会扶持力度不足等都对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亲子关系造成了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改善留守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了城市,这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多。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人群,在身心发展上与一般儿童具有显著差异,父母在陪伴上的缺失对留守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还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为了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展必须在把握留守儿童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创新性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在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民进城经商和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进而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增加,随之产生了越来越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当前社会,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教育问题是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管理缺失、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关注不够。所以,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应该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要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纷纷进城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农村“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这些“留守学生”特有的“隔代教育”,使这些学生缺少正常的关爱和教育,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及时保护,心理问题增多,道德出现滑坡……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更多的关注。一、农村“留守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一)学习较差。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戚朋友看管,由于这…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致使较多农民工子女留在家乡生活,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些孩子在人身安全、成长成才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便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查阅、分析国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留守儿童需求出发提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育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关爱,加之生活条件的贫困,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一系列负性问题。诸如焦虑、孤独、内向、敏感等。这些适应不良状况,必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小学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结合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优秀典型事例,探讨了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期间,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以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为主,以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教育工作者调查为辅,对湖南省邵阳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以发现问题,并提出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指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凸现.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监护质量方面和教育方式等方面.本文针对留守学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地方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学校要将促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家庭要强化对留守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为监护人(或单亲)的教养方式、家庭缺失和家庭环境因素、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父母外出类型、外出时间、回家频率等因素,最后从研究结论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建议单亲监护,留守儿童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不是他们特有的,应注重留守儿童发展性的研究和辍学留守儿童的研究.当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保持人们的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心理的不和谐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措施有:消除户籍制度壁垒所造成的城乡义务教育体制差异、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重视父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中国目前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让孩子与父母共同生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救助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实践证明,美国KIPP学校在充实和提高学校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教育救助有着一定的启示,如采用多元的办学模式、坚实全面救助的基石、保证全程救助的实施等.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互联网时代里,创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路径,可以搭建留守儿童教育平台,保证爱心放送的精准性;组建留守儿童志愿队伍,构建关爱网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强化父母的责任意识。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地参与进来,凝聚力量,多管齐下,才能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留守学生特别多,其父母年经常在外打工,家里剩下的只有“六一、九九部队”(小孩和老人),这些小孩所就读的学校,在缺少家长配合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教育可谓任务艰巨,学校既要给他们补缺失的家庭教育,又要抓教学质量,其难度可想而知。本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初中(留守学生达70%)任教多年,感触颇深,在此就对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谈几点拙见:一、用心化生。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数较少,与留守子女联系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大多同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父母的叔辈朋友家,生活条件十分恶劣,"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安全无保障,生活没希望"是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真实写照。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条件,留守儿童们的身心健康出现了很多问题。性格障碍、人格发展障碍、行为问题以及情感意志问题等由此滋生,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全力以赴,才能还留守儿童一个原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留守儿童所具有的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紧迫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对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守儿童"也就越发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父母及大部分亲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教育、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健全保障留守儿童权利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