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先生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三个方面;一、在修辞著作中讲语法;二、在语法著作中讲修辞;三,修辞理论的探讨和总结。下面就分别来谈谈。一他的《修辞学比兴篇》《以下简称《比兴篇》)就是一本在修辞学中讲语法的典型著作。1925年以前黎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了三年修辞学,计划编写一本讲义,分为六大篇:1.树鹄,2.明法,3.遣词,4.组句,5.谋篇,6.辨体。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其中的极小部分,就是这本《修辞学比兴篇》。据自序说此书只占《修辞学》全书的1/150,只是《明法》中的25小篇之一。《明法》分4大类25法,其纲目是: 1.基于理解的甲类似:①显比法,②隐喻法,③寓言法。乙差异:①衬托法,②对拒法,③阶升法,④趋下法。丙关联:①换伴法,②提类法,③迁德法。 2.基于想象的①拟人法,②转演法,③现前  相似文献   

2.
王希杰男,1940年生,江苏淮安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王希杰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语言观和方法论》、《现代汉语学》、《语法学》和《修辞学》等课程。1980年与吴士文等创建中国修辞学会,为第一任秘书长。王希杰教授是中国现代修辞学大家之一,他为中国理论修辞学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59年开始写作,1960年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列举和分承》、《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从此开始了他的修辞学研究生涯。40余年来,他在语言学原野上辛勤开拓、精心耕耘,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文章近600篇,出版著作20余部,主编、合作主编或参编的著作近10部。主要著作有:《汉语修辞学》、《修辞学新论》、《修辞学通论》、《修辞学导论》、《语法、修辞、文章》、《汉语释疑辩难集》《王希杰语言随笔集》等,在国内语言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映衬     
本文就映衬这一修辞格,对一些修辞学著作加以评论,提出了对映衬的看法。指出了《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自相矛盾之处,对《修辞学发凡》的错误举例也予以论证,对《修辞》和《修辞讲话》也有所评析。  相似文献   

4.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5):F0002-F0002
钟玖英,女,1964年生,江西兴国人,南京晓庄学院语言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华东修辞学会理事,江苏省修辞学会副秘书长。钟玖英教授长期从事汉语修辞学、词汇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及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出版《修辞学:理论新探与现象分析》著作一部,主编《语言学新思维》等著作六部,  相似文献   

5.
刘卿 《现代语文》2006,(8):119-120
杨树达先生(1885~1956)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字遇夫,号积微,湖南省长沙市人.杨先生青年时代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先后在湖南、北京等地任大学教授.杨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成就斐然,造诣极高,其一生著述颇丰,学术著作可分为辑录古人之引文以解释古书类、修辞和语法及其他有关方面的著述类、校勘注释和考证著作类、文字训诂著作类、甲骨文著作类、金文著作类等六类.<中国修辞学>(又称<汉文文言修辞学>)为杨先生在修辞方面的力作,是继<古书疑义举例续补>之后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修辞学著作,在这本书中,杨先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修辞理论构架与见解,将修辞学变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之从传统经学附庸的地位中独立出来,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面对如今异彩纷呈的修辞学研究著作,<中国修辞学>的地位与贡献是任何一本著作代替不了的,其鲜明民族特色与独特的修辞理论建构至今仍有极为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悉心学习与研读.  相似文献   

6.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末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 ,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 ,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两书产生于同时代 ,同为说服术 ,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辞学会、华中师范学院编辑印行的《修辞学论文集》,共收论文和文章三十三篇,三十多万字,内容广泛:有探讨修辞学研究对象、介绍国外修辞研究现状的,有论述修辞同语音、语法、形象思维等的关系的,有关于修辞方式、选词、炼句的,还有作家作品以及相声、谚语等的语言研究。文章大都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比较重视联系语言实际。这是我国解放以来第一本修辞学论文集。中国修辞学会名誉会长为论文集写了前言。该论文集的编辑印行,将有助于推动修辞研究和修辞教学工作。(正)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话语:广义修辞学重视修辞研究的"三个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修辞哲学)和修辞活动的"两个主体"(表达者和接受者)。巴赫金批评的修辞观,是"书房技巧",大致类同"修辞技巧"或"修辞术"。了解西方修辞学学科背景、了解"新修辞学"研究状况的学者,通常不会固守"修辞术=修辞学"的观念;在公共阅读领域影响甚广、在跨学科视界中学术关注度甚高的著作,如罗兰·巴特《图像修辞》、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  相似文献   

9.
由《修辞学习》和《营口师专学报》两家杂志联合发起的语法修辞能否结合问题的讨论,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都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它对语法学、修辞学的研究以及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讨论中,产生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可以结合,以复旦大学的郭绍虞先生为代表.一种认为不能结合,以史锡尧先生为代表.郭绍虞先生在他晚年所著的《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指出:“汉语的语法可说经常与修辞相结合的.结合是正常的,不结合是部分.”并从语法教学和语法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汉语语法一方面非常容易,一方面又非常复杂.汉语语法的复杂性即在于汉语语法经常与修辞相结合,因而“语句组织”“丰富多采”,变化多端.并批评“洋框框”的语法只是“分别词类”“规定语句组织规律”,因而不能解释密切结合着修辞的汉语语法的复杂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比兴论属于他的修辞论。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寓意。比、兴这种修辞手法,我国古代很早就运用它了,而且还有很多有关的说明和解释。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才作了专题论述。刘勰对比兴的本质、特征和运用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要求。刘勰的论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在修辞学史上是一次关于比兴理论认识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李维琦的《修辞学》,是周秉钧教授主编的古汉语学习丛书中的一本,198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不仅吸取了现代语言学的某些新成果,吸收了现代修辞学的最新成果,而且自己有许多创获。它富有八十年代的特色,是一本成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修辞学著作,因而我们可以说,李维琦的《修辞学》开拓了古汉语修辞研究的新局面,把古汉语修辞研究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略论修辞学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修辞学的定义 在《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年)中,我们说过: 修辞活动中的规律,即提高语言表 达效果的规律,就是我们说的修辞。 所谓修辞学,就是研究提高表达效 果的规律的科学。(6页) 在《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中我们又说:  相似文献   

13.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0年就指出我国语言学界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可打开任何一本讲语言的书来看,讲的是这种工具的部件和结构,没有讲怎么使唤这种工具。”几十年来,我国修辞学界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就是在重视修辞的静态研究,即重视“部件和结构”研究的同时,比较忽视人是“怎么使唤这种工具”的动态研究。江南的新作《汉语修辞的当代阐释》是一部立足新时期文学语言,归纳总结修辞规律的著作,它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对当下活的文学语言研究不足的空缺。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比较…  相似文献   

14.
<正>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为《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但它“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因为语法和修辞有密切的联系,语法规律的形成,“原是以修辞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如果不注意语法和修辞的密切联系,其结果,“则语法是语法,恐怕无论讲得如何周密,还是不适合于实用的。”马建忠著《文通》,力求“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就是将语法和修辞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心雕龙》中对“比兴”问题的阐发将中国古代诗学中的比兴研究推到了新的高度;新批评对比喻所作的研究则体现从语言人手研究学的意义。本主要从三个层面加以探讨:一、修辞层面。刘勰揭示了比、兴的成因、功能以及二的关联,新批评则从比喻中发现语义的对立统一;二、心理层面。刘勰的意象论将构思与表达结合起来,新批评则排斥心理因素,标举语象;三、化层面。刘勰的比兴论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是一种化修辞学,新批评则以比喻作为学本质属性,是一种本体修辞学。  相似文献   

16.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古代汉语修辞学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对古代汉语中修辞数据的辑录或是对古代汉语修辞格例释的层面上 ,拜读李索先生的《古代汉语修辞学》后 ,感奋不已 ,该书确是一部富有创意的探索古代汉语修辞学理论的专著。其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突破了前人对古代汉语修辞学资料辑录或辞格例证型的研究模式。该书凡 2 7万余言 ,分为语音篇、语词篇、结构篇、语体篇四章。从纲目上就可看出其与以往数据辑录或辞格例证型的古代汉语修辞学著作显著不同。首先 ,本书著者对古代汉语修辞学的性质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著者认为“古代汉语修辞学…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首次提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这对概念.文章回归理论提出的背景,探究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提出“消极修辞”的理论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比兴"修辞有着详尽的论述。《比兴》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对"比兴"辞格的界定,而且还规定了"比兴"修辞在文章写作中的一些方法和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