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专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掌握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学校制定有关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我校心理教育咨询室,运用《大学生人格健康教育调查表》(UPI)随机对7个班级共245人(男 156人,女 89人)进行测试调查,从中发现有24.0 8%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分析 1、 情绪稳定性差 调查显示,39.6%的学生情绪起伏过大,40、41%的学生易动怒。中专生处于青春发育高峰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往往因为一些小事…  相似文献   

2.
湖南科技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湖南科技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2743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一类学生446人(16.26%),二类学生1065人(38.89%),三类学生1292人(44.85%)。结论是:湖南科技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个别学生问题较严重。建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建立信息防护网、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3.
杨萌  雷雯 《学周刊C版》2010,(2):205-206
本课题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某中学37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高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除抑郁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部大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据此比较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在毕业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新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1995年10月、11月对95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共收回有效答卷2069份,情况分析如下:一、我校95级新生心理健康现状从调查看,大部分新生的心理比较健康,但相当一部分新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一)95级新生心理健康不良者比例颇高,平均为30.5%,比例最高班级为46.0%,比例最低班级也有22.5%;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375人,占受测学生总数18.l%;有严重心理问题者ZI人,占l/,想轻生者11人,占0.5%。但自我感觉有心理问题者和主动提出咨询需…  相似文献   

5.
都匀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对都匀市城乡11所中小学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都匀市中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倾向的有6.70%,其中学习焦虑最高达55.6%;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低;重点学校学生比非重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要好;初中生最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凯 《河南教育》2009,(8):28-29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调查.中专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中专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中专生大多数是中招考试的“失败者”、普通高中的“淘汰者”.致使有的学生患上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中专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在我市6所中专的调查表明.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和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许多学对中学生、中专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为效不少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大约在20-30%之间。而目前专门对职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献尚不多。本试图通过对这方面的调查分析,以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藏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对95名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西藏高校中有44.2%的青年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其中有4.2%存在中度心理问题; 51.1%青年女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承受力差、适应性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教师(37.5%)(P〈0.05);文科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57.1%,高于理工科青年教师(40.5%);28.6%文科教师有敌对情绪,显著高于理科教师(9.5%)(P〈0.05)。少数民族青年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率(50%)也略高于汉族青年教师(42.7%)。 结论:西藏高校近一半的青年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校决策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由于大学新生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06级新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经过对结果的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2.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问题、情绪困扰、神经衰弱症状、躯体症状。4.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来源差异。4.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对专业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5.各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太平衡的。  相似文献   

10.
一、讨论(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参加测试的77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有47名,占总体的61%;心理状况欠佳者有26人,占总体的33.8%;心理问题较重者4人,占总体的5.2%。以上这些调查数据反映了教师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共性和内在联系,说明了教师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需不断地进行心理调整和适应。(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1.教师心理的差异(1)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班主任比非班主任更加易忧虑、抑郁。这就需要社会与学校多关心、帮助、支持他们,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面了解乐山师范学院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UPI对2010级3782名新生施测。结果:(1)我校新生心理困扰较为严重,测试得分超过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存在明显心理困扰的新生占新生总人数的27.621%(1029人);(2)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情绪类、神经衰弱类指标的得分上男生明显的低于女生;(3)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低于城市学生;(4)新生的心理障碍集中表现为强迫、人际交往、神经衰弱、情绪等四种类型。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应通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网络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就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就师范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和技能训练及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立新  张庆林 《教师》2008,(8):113-117
以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HMHS)作为测量工具,随机调查了西昌地区1716名中学生,结果表明:(1)彝族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58.8%,但51.6%是轻度心理问题;(2)彝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学生;(3)女中学生比男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及学习压力感等心理问题症状;(4)城镇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乡村中学学生;(5)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优于初中学生的心理水平,除毕业年级外,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随年级升高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陕西3所新建本科院校的50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常模,本科生优于专科生。差异显著.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等(检出率1.98%11.11%);心理问题发生率(21.63%)高于全国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文科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理科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其提供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EPQ人格因素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899名大一年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个性特征方面与男大学生存在差异。同时表明,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有8.9%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新生中Ⅰ类学生占9.25%,Ⅱ类学生占26.32%,Ⅲ类学生占64.43%。总体来看.大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需予以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师专一、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基本正常,倾向正常)占85.6%;心理问题(轻度异常,明显异常)占14.4%。10项因子分均显高于常模;二年级学生总均分显高于一年级。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许多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平均检出率大多在20%左右,有资料显示更高,因此中小学生必须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功能性成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8)、  相似文献   

18.
针对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3274名大学生测查出1141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4.85%)。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强迫(56.65%)、适应(54.28%)、情绪稳定(50.92%)、焦虑(50.82%)、学习压力(49.29%)、抑郁(39.40%)、人际交往(39.19%)、偏执(30.64%)、敌对(22.24%)、心理平衡(21.13%)。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榆树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榆树市109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6.6%,存在中等程度问题者占5.9%,存在较重及严重问题的比例为0.1%;(2)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高中生;(3)男女中学生心理健康比较差异不显著:(4)家长的不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专制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心理问题要极为显著的高于在权威型或宽容型教养方式家庭长大的中学生。结论榆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认知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96%;高职学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学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心理困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