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郝福合 《文教资料》2008,(27):39-41
本文探讨了在翻译汉语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时应采取的不同策略.歇后语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性鲜明,直译和意译在具体实践中皆有其局限,成功的翻译有赖于译者的英文素养和翻译功力.文章提出直译优先,意译为辅的基本原则,以保留源语韵味,传达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语歇后语是典型的国俗词语,其结构独特,又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翻译时需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这无疑成了歇后语翻译的一大难题。在《红楼梦》英译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英译本,虽然对于歇后语的翻译有所差别,但他们皆能根据翻译目的,采取灵活变通的手法,达到各自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汉语歇后语英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芸  于洁 《怀化学院学报》2004,23(6):124-126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源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特性。而汉语歇后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翻译就更难了。就歇后语的构成、分类及其翻译策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汉语中最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的一种习语,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并且有着独特的语言特点。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歇后语的词汇特征、语音体系和句法结构以及它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就语言而言,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源语中独特的结构形式;就文化而言,莫过于独特的民族特性.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3):18-19
汉语歇后语是中国民俗文化特有的一部分,活泼生动而又不乏幽默和机智,为人们所喜闻乐道。深入学习研究汉语歇后语的内涵和翻译方法,对汉英语言的互译和跨文化交际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本文从歇后语的内涵、汉语歇后语翻译的意义及翻译的方法三个方面探索如何把汉语的歇后语翻译成英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图式是已知事物和信息储存于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文化图式是关于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从歇后语的本质和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歇后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郭娟  王芳 《海外英语》2011,(12):227-228
英语习语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特色文化及独特的思维方式。笔者以目的论为依据,结合实例来分析文化全球化下英语习语的翻译,提出了"歇后语和类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语言与文化的结晶,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构成形式的特殊性,歇后语的英译一直是翻译界的一大难题。本文对歇后语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探究,从译者素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类别的歇后语的英译策略,以期对后续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文化内涵对译者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歇后语的语言特点,并尝试运用关联翻译理论来探讨歇后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法。本文从歇后语的结构形式,分类和文化内涵对歇后语进行理解,进而探讨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会话含义理论角度对<红楱梦>的歇后语及其翻译进行研究.在比较<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歇后语翻译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完整歇后语和不完整歇后语在具体语境中往往都能产生会话含义,但在产生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常常违反舍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后者常常违反"方式准则".文章提出完整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翻译分别以异化和归化为主;不完整歇后语的谜面和谜底翻译分别采用异化和异化加注法.  相似文献   

13.
引用式歇后语是歇后语分类中的一大类型,由于受到丰富的人物、地名、历史故事等文化背景因素的制约,其翻译一直是个难题.针对引用式歇后语的特点,结合一些实际例子,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译及注释等,力求在翻译中让这类歇后语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准确而简洁有效的传达.  相似文献   

14.
从跨文化视角看歇后语之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民族独特的语言形式,要翻译成其他语言有相当的难度。为提高对歇后语的翻译能力,必须认真研究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文章在分析歇后语的特点、结构与分类的基础上,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歇后语英汉翻译的几种方法,并指出了翻译过程的若干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是具有鲜明汉语民族文化特色的惯用语。长久以来,对汉语歇后语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其语言本体修辞特征和认知理论解读等层面。通过整合模因论和顺应论,得出新的模因-顺应论框架,以此对汉语歇后语进行新的解读,分析其中广泛存在的文化模因和顺应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之一。它的传统研究多从其起源、分类、修辞及翻译出发。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理解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歇后语的前面部分是突显的、容易被感知的背景,是后面部分的认知参照点,而后面部分是图形。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可通过背景来激活图形,从而实现对歇后语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而汉语习语中的歇后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独有的表达方式,英语中没有之完全相对应的表达法。因此,歇后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在汉译英中便形成了交际空白(COMMUNICATIVE BLANKS)。本文旨在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角度去揭示歇后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探讨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一直以来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关联理论则为灵活动态地翻译汉语歇后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为使歇后语的翻译达到最佳关联,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实现翻译的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篇论文就中国特殊的语言现象歇后语的翻译做了一些浅显的总结。主要从歇后语的意思着手来讨论怎么翻译,翻译用何种方式要取决于歇后语的意思和本身的特点。介绍了主要的几种歇后语的常见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还介绍了对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歇后语的翻译方法。本文列举了很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歇后语翻译的实例和生活中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典型例子而且对这些例子的用法做了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翻译是极其困难的,该文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歇后语进行翻译,力图使其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