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人们尚不太熟悉但趋于稳定,旧词形有了新意义,来自方言或专业术语的、外来的和网络的一些新词新语的来源和发展轨迹。文章认为只要有良好的表达效果,新词新语的新义就可能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模仿并广泛使用,最后作为词语的本义、比喻义或引申义,逐渐进入词义的静态稳定层面。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词新语不断出现,在人际交往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语宝库。新词新语应是出现在近十几年内,而且必须是被普通话吸收的词语。新词新语的特点是出现快、消失快。新词新语能够反映文化的变迁。它反映了三个层次的文化变迁: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新词新语就像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新词新语出现得这么多,对现代人们用语的冲击力也很大,不是所有的新词新语都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合用。新词新语的出现有着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可以让我们看到时代的烙印;而它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些词语趋于粗俗,使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变坏。我们要学会用新词新语。  相似文献   

4.
新词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新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新创造出来的词形,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词形,新词的突出特点是“新”。对外来词语的吸收、对方言词语的吸收以及旧词语的复活等是产生新词的主要途径。对新词和生造词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王本新 《文教资料》2014,(18):32-3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络中的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很多研究者对这些新词新语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是,对新事物热衷的同时难免忽视对旧事物的关注,许多旧词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本文以"X+姐"为例,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演变、感情色彩三个方面阐述旧词的发展进程,对"X+姐"的普遍性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新词新语的产生大概有这几个方面:(1)由外来词转化而来;(2)由科技诞生的新词新语;(3)由简捷词成了新词新语;(4)由网络发展而来的新词新语;(5)由旧词发展而来的。新词新语的发生发展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表现,新词新语其实就是一面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镜子,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新词新语及其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词新语是反映社会新事物、新变化的重要语言现象,其特点是出现时间不宜太长,能反映新事物或包含新义项.从来源上,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外来词、方言词和港台词、古语词及旧词新用、专科词语或行业词语的通用化、新造词语五种;从构成方式上,新词新语有缩略、添加词缀、仿造、修辞构词等特殊手段.新词新语是基本词汇的来源,应对其作有效的规范,主要原则有:交际原则,词汇系统的内部规律,品位原则.  相似文献   

8.
校园新词新语是新词新语词汇家族里一类独具特色的社区词。新词新语的"新"是一个时空概念,从浩如烟海的新词新语词汇里提取2000年后的校园新词新语作为语料从语体特征、文化内涵等两方面进行对比,揭示了校园新词新语的特点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汉语新词新语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词新语是新时期以来语言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新词新语主要通过扩展、吸收、引进、创造和起用等方式而产生;新词新语具有丰富的化含蕴,即人们对指称现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化心理、审美趋向、生活情趣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所促发的民众的开放心理、求富心理和重生心理,以及当今社会整个化环境的稳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词新语中现象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词新语应运而生。网络新词新语一旦得到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模因论是一种在达尔文自然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用于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论的角度分类,网络新词新语可以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类;网络新词新语模因的传播周期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些模因脱颖而出,广泛流传,进而成为强势模因,这便是网络新词新语中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考察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活力。结果显示,新词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识度较高,但使用率不高;新词语的词性、语义、构词方式、语言竞争规律等都影响其活力。总体来说,从语义上看,新词语所代表的概念或事物的生命力直接决定着新词语的活力;从词类来看,动词类新词语的活力大于名词类新词语;从构词方式看,派生类词语的认知度较高,而标数类新词语的认知度较低;从语言竞争机制看,如果汉语词汇系统中已有与新词语意义相同或高度相近的词汇,那么新词语的活力将会很弱。  相似文献   

12.
胡敏 《黄山学院学报》2007,9(3):178-180
变化发展是语言的基本特点之一。英语词汇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创造全新单词、利用构词法产生新词、旧词新义和外来语的借入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变化,大陆和港台新生了大量词语。两地的新词语大多不同,表现在同一概念所用的语素不同,存在着许多形同义异的现象。语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地社会背景的不同,外来语和不同的缩略方式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内部生态系统由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包括语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协同,推动了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黔西北境内诸语言(方言)以汉藏语系语言居多,其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主要语言(方言)都属于“分析语”,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其中词根以单音节的为主,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且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句子结构中,修饰语素的位置和句子成分的语序因语言(方言)不同而有所异同;由于实词词形变化不丰富,各语言(方言)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且语义除按一定的规则整合之外,又打破常有规则,生成一些新的规则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新词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获得较稳定地位的一些词语。作为新词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颜色词,由于在言语交际和文学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这些颜色词:第一,新词语中颜色词的意义来源,它们与其他新词语的意义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二,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分别是:音节结构、构词方式和词性。第三,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词语中,同一颜色语素所显示的义项有同有异。第四,颜色词的象征、联想义。  相似文献   

16.
在训诂研究中,词语的搭桥现象是指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之间基于一个多义词或音变同源词构成了训释关系或同源系列。词语搭桥现象存在于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中。在词义训释中,被释词因与释词的一个义位相同而得以训释另一个义位,这归因于古人不同的字观念。在同源系联中,不同的词由于源于一词的不同义位而构成同源系列,各词有不同的语源义特征。确认同源系联中的搭桥现象需要辨别相关义位是否源自一词,排除同形词、字的双本义和假借用法形成的搭桥假象。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在搭桥现象上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13-18
移就修辞的词汇化形式表现为完全词汇化、移就造词和准词汇化三种形式.不同的词汇化形式表明移就修辞结构可以造成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移用词语的语义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义域扩大、词义主观化、词性转移等,移就造词也促使其词义进一步泛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社会情景语境使得新词语大量以词语群的方式呈现,这种快速、高频出现的新词语词群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数量,引起词群中共同语素(词)的语义发生变化,增加了词的义项或产生了语素新义,使汉语词汇呈现出多音节化的发展趋势,词群中的共同语素也随之发生虚化、半虚化。为了满足新事物的需要,附加式构词法在汉语中的比例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牙、齿"的词义分析,我们发现: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刻影响着词的使用和词义的发展,对词义系统的自我调控与平衡是极有利的。聚焦于词的语义取象,使我们获得了词义分析的新视角,能够为多义词的义域分布和发展趋势提供解释,也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形成了词语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旧词语的“交脸”已成了语言新陈代谢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大脑的类推和重新分析的思维机制下,人们用隐喻、转喻、仿词、别解、委婉、超常搭配或起用方言词、古语词等方式赋予旧词以新义,或者改变一个旧词的用法,从而弥补了语言表达的空位,满足了受众的求异心理,在经济省力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