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读者权利有三种形态: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然权利.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是从应然的层面上讨论读者权利的.读者权利需要法律化,成为法定权利,否则难以转化为读者事实上的权利.图书馆法应当以保障读者权利为目标,明确规定读者的各项权利和政府对图书馆的财政责任.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是指新闻机构编制内或者经正式聘用,专职从事新闻采编岗位工作,并持有新闻记者证的采编人员.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人员,具有职务上的权利;作为自然人,具有民法上的权利;此外,他们在劳动法和著作权法上也有相应的权利.分析研究新闻记者的权利,对于保证新闻记者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保障其新闻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政府1997年10月27日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图书馆界对读者权利的研究越来越多,论文在对业界读者权利主张进行归纳分类和系统疏理的基础上,从法定权利和应然权利的角度对读者权利主张进行法理意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法理上阐述了读者权利的概念、层次及内容,分析了加强读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国图书馆服务中侵犯读者权利的行为表现,提出了七条改进读者权利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服务中读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理上阐述了读者权利的概念、层次及内容,分析了加强读者权利保护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国图书馆服务中侵犯读者权利的行为表现,提出了7条改进读者权利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传播中的个体隐匿现象 话语权,即大众传媒在事关公共性话题方面应该享有的客观地言说与公正地表达的自由权利,本源上它是公众话语权的延伸。而权利本质上是个人的,所有权利只能落实到个人权利。媒介获得表达的权利实质上是个体委托的结果,只有这样的权利才有实质性内容。所以说话语权的真正拥有者应该是广大人民,媒介只是代为传达的工具,擅自将新闻部分事实隐匿或者放大,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有"话语霸权"之嫌。  相似文献   

7.
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付中秋  吴利平 《编辑学报》2005,17(6):447-448
从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权利取得的法律依据、主要权利内容的不同、权利限制以及可能发生的侵权行为阐述他们各自在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权利义务.认为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在<著作权法>上表现为不同的权利主体,分别拥有不同的权利及其权利界线,编辑与作者双方权利义务的正确行使和履行,有助于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文在图书馆权利理论研究持续升温和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以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为对象,作图书馆权利状况调查研究。调查以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权利法案》及其阐释政策群为理论基础,结合课题组关于中国图书馆业界以及民众对图书馆权利问题了解情况的预测,建构了包括权利享有、权利认知、权利观念和权利期望四个方面的图书馆权利状况调查指标体系,并以之作为依据,设计了面向多阶随机抽样确定的到馆用户和馆员两类样本的两份问卷和访谈提纲。论文呈现了通过问卷调查所得的总体数据,以反映广东省图书馆权利基本情况;进而借由地区间、市县间、用户与馆员间、享有与观念间的复合性对比,证明了图书馆权利状况差异的存在及程度,并对其成因加以分析;与此同时,论文还揭示实践领域在图书馆权利上的隐性需求,以及在图书馆权利上有所反映而实际上可能对更多具体实践产生影响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保护与图书馆权利在促进社会知识创新与传播的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从著作权与图书馆权利的共性、著作权对图书馆权利促进的机理、著作权与图书馆权利协调促进等方面分析了著作权对图书馆权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网络媒介时代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渴望自己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公权利与私权利的媒介话语权争夺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上,形成了新的形式,那就是网络技术权利对媒介话语权的争夺。本文通过对网络技术权利的主体及其过程的分析,揭示在网络媒介话语权争夺的过程中网络技术权利的合理利用与滥用。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权利的界限及其统一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编辑与作者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各自权利的分析,指出编辑与作者对自身权利的认识的误区及其权利的界限.认为编辑与作者的正当权利来源于科学技术研究信息和知识创作与传播的需要,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具有依存关系,因此,编辑与作者的权利在实质上和在操作层面上都是统一的.认识到这种一致性,将有助于编辑与作者相互尊重对方权利,并使之认识到保障对方的权利就是保障自身的权利,从而形成有利于科学研究信息和知识传播的良性互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所事有的新闻报道权,在整个新闻活动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采访和报道两个环节上,是新闻自由权和舆论监督权的延伸.其中采访权是基础性权利,报道权是目的性权利.尽管新闻报道权在法律层面上存着不确定性,但就其法律属性而言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而非权力.  相似文献   

13.
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及其权利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及其权利限制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谷照明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哪些权利,是反映一个国家软件保护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软件著作权人的权利的确认是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核心,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对软件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规定了软件著作权人对社...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12,(13):8
近期又有记者因采访被打事件发生,表明记者权利保护的现状依然让人难以乐观,也表明不从理论上源头上弄清记者的职务权利,是很难在实践层面对记者的权利进行有效保护的。  相似文献   

15.
姚岚秋 《中国广播》2014,(10):48-51
表演者的表演活动构成了视听节目的主要内容,表演者应当对此享有表演者权利,但在表演者对视听节目所享有权利的性质、范围和归属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认识。我国《著作权法》对表演者权利的保护比较全面,但是在表演者对视听节目中的表演图像是否享有权利的问题上,我国针对录像制品和影视作品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视听节目给出了不同的规定,反映到实践中的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颁布了四部宪法。它们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作用。权威性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主要特征。宪法的权威是动态的宪法.它将宪法纸上的权利化为现实的权利.对于权利应用于政治实践至关重要。新闻舆论监督作为宪法的衍生权利,需要通过宪法对于其所涉及权利予以保障,方可良性运转。由此可见,宪法权威对于新闻舆论监督实施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汀滢 《今传媒》2010,18(9):40-43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谈独家首次刊登权的取得及其相关法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家首次刊登权即排他的首次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权利。它是著作权法赋予报社、杂志社的一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是出版者权中的一项权利。一、独家首次刊登权的取得对于著作权人的投稿,报社、杂志社不是当然取得独家首次刊登权,取得该权利应依法定方式并具备法定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作为积极权利的图书馆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由和权利概念的基本属性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权利的不同性质,分析了隐藏在图书馆自由与图书馆权利语词背后的立场差异,认为立场上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对国家政策的要求和主张,并指出图书馆自由侧重于"免于国家的控制"的消极立场,并不能全面代表图书馆权利的主张。图书馆权利作为受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积极权利性质,其实现不仅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更需要国家通过积极作为如加大经费投入等来为图书馆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现今,新闻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作为美国的一项宪法权利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而最初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联邦党人(Federalists)与反联邦党人(Anti-Federalists)在是否允许包括新闻自由内容的《权利法案》入宪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美国新闻自由的产生背景入手,从权利保留、《权利法案》的危险性、宪法与《权利法案》的关系以及《权利法案》对政府的作用四个角度,逐步探求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议焦点,并对他们各自的论点进行分析,从而表明新闻自由入宪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