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生殿》中的人物呈现出两组二项对立的功能:下降和上升,恢复和毁灭,它们规定了该剧的叙事结构和主题结构,即个人、家庭、国家和宇宙由秩序堕落到混乱的窘境再恢复到更高的秩序和和谐的状态。这种恢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剔除了杂质和不稳定因素的螺旋式上升。这也是该剧的深层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时间与生命的二项对立,正是陶渊明《杂诗》等诗歌意象的深层结构。诗人在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对峙、抗争、妥协、和解与冲突中生发、扩展、构造了一系列诗歌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发表之后,一时间就大受读者的一致好评。在阿富汗,斗风筝是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在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的上空,总是飘着色彩斑斓的风筝。在阿富汗的文化里,风筝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承载着阿富汗的多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而在《追风筝的人》中,胡塞尼也利于风筝这一意象来进行叙事和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河南作家李佩甫善于运用意象叙事,以增强作品主题的艺术表达。在李佩甫的小说中,花草树木意象是人们的欲望与命运的喻示,土地与月亮意象是对乡村情结的承载,平原动物意象是民间文化精神的象征。众多意象建构了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呈现作家对现代社会人性与欲望的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创作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叙事前后略有发展变化,但综合考察其主要作品,可以看出贾平凹小说在叙事方面体现出三对范畴的对立:一是神秘主义叙事和人文主义叙事的对立,二是城乡二元视角的对立,三是意象化叙事与情节叙事的对立。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体现了他徘徊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7.
尽管《野草》中出现的意象极为繁杂,可这些意象事实上却是几个高频率意象投射的产物。这几个高频率意象构成了一个意象网络,左右着《野草》的内在结构与言说方式。《野草》中的这个意象网络脱胎于佛家文化,但被鲁迅赋予了更具审美质感的现代意蕴。追溯这个意象网络的神话原型,无疑会使《野草》的读解呈现出新的面貌,也因之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凯特.肖班在《觉醒》中体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小说中意象迭出,前呼后应,将声音、色彩和画面融为一体,给人生动而又形象的视觉印象,同时深化了主题。本文通过对大海、小鸟等意象的分析,使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  相似文献   

9.
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三部诗集:《诗的素描》、《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的意象,分析这三部诗集中意象的关联。指出:《诗的素描》的篇尾意象与《天真之歌》的篇首意象构成以“天真”为纽带的意象链,在《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则存在寓意于同一物象链中的两条不同的意象链。  相似文献   

10.
《高老庄》是贾平凹创作思想、艺术手法日臻成熟的又一力作。《高老庄》中深厚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意象和圆形叙事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继《废都》、《白夜》、《土门》之后推出的《高老庄》,展现了贾平凹创作的变化,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1.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英国学院派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世界》被誉为“西方的《围城》”。前人曾对它的互文性、狂欢化、反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文将从二元对立到二元共融的角度对小说中的文化冲突、双重叙事结构、荒芜与拯救主题等加以评析,力求更深入地探究作者意图、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3.
李斯特不仅在交响诗中创造出“音乐文学化”的叙事模式,即借助戏剧、诗歌等文学题材来结构音乐,还借助绘画题材开辟出一条“音乐图像叙事”路径,其第十一首交响诗《匈奴之战》即为实践范例。从音乐叙事理论视角来看,作曲家在构建与绘画形象、色彩相一致的音乐主题动机基础上,具体通过主题变形、技法处理、结构布局、音色组合等技术形式,来营造绘画颜色与音色色彩之间的通感效果,从而达到音乐材料与标题文本的契合。  相似文献   

14.
科幻电影引入体育场景的设计与叙事,代表了体育活动的当代影响力,也代表了科幻电影独立思考和价值批判的纵深维度。以经典科幻电影《异形4》中的篮球对决场景为例,通过分析这一独立叙事单元的结构,力求呈现克隆人蕾普莉天赋的超人类身体能力,融入整个《异形》系列电影的科学预设与叙事背景中,提炼《异形4》中篮球对决场景的意义所指。研究认为,在科幻电影的整体叙事框架中,体育场景叙事承担了某种隐喻功能,丰富了科幻电影的叙事方式,深化了科幻电影的主题表达,彰显了体育活动之于人类主体性存在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专注于社会改革现象描述与规律剖析的"变革叙事",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极为紧密。其具体叙事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叙事内容直接取决于政策导向与社会制度的现代性演进;充满战争文化心理与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浓重的道德审判色彩与官场化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竹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单纯、孝顺而且清丽脱俗的女主人公三姑娘形象,可是仔细对作品进行揣摩阅读,会发现,其实废名质朴冲淡的表层叙事之下,还隐藏着一个深沉的悲剧故事,而且是命运和性格的双重悲剧。  相似文献   

17.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8.
Hamlet as a representative tragedy by Shakespearehas its special significance.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Hamlet story is a brief narrative in the legendary“DanishHistory”.The revenge story of Demark prince is wellknown in Europe.Shakespeare as a great p…  相似文献   

19.
赵氏孤儿是集历史性、民族性、悲剧性于一身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以小说、戏剧等五彩斑斓的形式源远流长、享誉中外。较之于西方竞相迭出的诸多改编译本、剧目,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者们根据历史素材增删改编的各种版本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虽轩辕迥异,却始终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伦理精神,在舍生取义、切己、为人的中国伦理精神博弈中,赵氏孤儿被灌注了强大的生命力,将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性、独特性与崇高性演绎到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