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下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中断、重建和发展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研究者对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下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哲学学术品位的提升,教育哲学工作者国际视野的开阔以及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历程就是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史,这看起来好像是研究者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具有公共的学术价值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思考,一方面获得了教育概念认识上的不断进展,而且自然生成了一个教育概念的认识史个案。简而言之,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批判地接受了一种权威的教育界定;第二阶段是从"教育性"概念入手进行分析,获得"教育是一种善意的干预"这一结论;第三阶段是通过对"教育性"判定依据的追寻,获得了"教育意念的结构"。研究者对教育概念的认识,从接受成见到生发出个性化认识,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对教育从外部形象到内在依据的谨慎认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教育,这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亚里士多德基于实践哲学,从三个角度论述了教育是一种"实践":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教育追求善的活动;从辨析的角度看,教育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从功能论的角度看,教育是使灵魂的理性功能充分发挥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接受的无意识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等特征,这就使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消除受教育者的接受障碍;形式丰富多彩,给受教育者提供接受动力;内容客观可信,加快受教育者的接受进程;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强化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政治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和过程的隐蔽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接受的无意识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等特征,这就使它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消除受教育者的接受障碍;形式丰富多彩,给受教育者提供接受动力;内容客观可信,加快受教育者的接受进程;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强化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政治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实践性功能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它的作用是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在这个实践中去充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完善自我。本文通过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功能的三个方面,对这一论点作了论述:一、体验生活:感知世界,认识人类;二、参与实践:美的实践与创造;三、超越现实:艺术实践的升华,从而得出艺术教育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具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教育哲学存在三种形态,即专业教育哲学、公众教育哲学和个人教育哲学,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又彼此存在相互联系.其启示为:走出教育哲学的认识误区,认识教育哲学既是一种理论哲学,也是一种实践哲学;教师需要建构适切的个人教育哲学,在提高职业化、专业化的同时,还要提升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操;努力创建教育共同体,发挥公众教育哲学的影响力,推动教育活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跃利  马霞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个体的教育哲学是具有独立性、实践性、反思性和引导性的教育哲学,帮助教师加强教育信念并深刻理解教育本质,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运用哲学的思维去反思和审视教育经历,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职业自我认同感、体现教师的专业化,也表现出内生性的品格修养,最终可以让教师在自己的生命经历中体现生命价值。学习教育理论,增强教育信念;反思教学实践,做教育问题的研究者;双重交往互动,重构教育生态场域,这是形成教师个体教育哲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在谈论"道义"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贬抑身体,压抑人的主体性的反身倾向。受此影响,在德育的实践中存在着割裂道德与身体的联系,压抑作为感性主体的人,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的倾向,导致了德育在如何看待其目的、功能、方法以及主体等方面陷入了误区。表现为:德育立足于社会本位,强调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忽视个体自身对道德的需要;把德育的过程理解为"转化"或者"内化",忽视主体对道德的自主建构,忽视个体接受道德的心理机制;强调施教者的权威,忽视接受者对道德的思考和批判。  相似文献   

13.
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文全 《教育研究》2005,26(10):11-17
德育本质问题是德育理论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 我国德育理论界对德育本质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混乱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少学者把“质”与“本质”相混淆,有的甚至把现象当本质。从哲学、逻辑学、词源学、语义学乃至教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德育的概念进行严谨的分析,才能深刻地揭示德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刻思辨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是创建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真正从哲学视野审视高等教育 ,融会哲学与高等教育这两者的基本功能 ,可将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大致界定为 :重塑大学理念 ;提炼时代精神 ;引导文明走向  相似文献   

15.
体验:教育哲学新的生长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哲学范畴。以存在论的视野,从体验的存在论特征、体验的存在论价值和当下的精神状况三个方面论述体验的存在论意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强调指出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都放逐和遗忘了个体体验,而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机械论和目的论。体验在当下的时代精神状况下的教育学价值正在于它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厚重的历史感觉。教育必须回归到人的体验上来。体验论是教育哲学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蕴含着正义、责任、自治等概念。他提出的"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是最优先的本体论问题,一方面对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做了非常重要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批判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理性主义重新估价自笛卡尔以来的法国传统哲学——强调差异性、外在性,反抗整体性、同一性。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能够引导教师去"中心",反对统摄性的权威,使新形势下的教育重构成为可能。同时,他的理论也会使人们重思教育的应然性与可然性,再度在伦理维度下思考社会正义、对学生的责任、主体自律和获得真正自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它围绕"高深学问"这一原点,构建了一个高等教育哲学体系,内中理念对于当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哲学”是一门研究教学主体,通过教学中介,作用于教学本体,形成教学行为的内在要素、关系及其规律的高职教观和一般方法论的理论学说。“高职教哲学”主体论是高职教哲学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以教师主导行为与学生主体过程的矛盾为动力,以教师主导论、学生主体论、能力资本论的界定及其否定关系为内容而构建的逻辑体系,具有解析性、批判性、重构性和方法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杜威“堪称美国20世纪首要的民主哲学家”,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对美国和世界20世纪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民主教育哲学中,民主不仅是教育的“一个理想的标准”,而且是一个教育的原则、方针和政策。教育是实现民主的“首要的工具”、“第一的工具”。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使比较教育开始从把“比较”作为学科基本特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结合对比较教育的历史、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和它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作者揭示出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即视野的国际性、意识的全球性、研究对象的当代性、理论框架的跨学科性、作用的前沿性和理论的流变性与革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