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系的初始建构阶段和我国体育人类学本土化阐释模式提出的理论拓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架构和研究体系。经过二十多年长足的发展,我国体育人类学在理论体系、认知路径和方法论上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发生了可喜的研究转向。我国体育人类学以"回归田野"为方法论转向,构建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模式和阐释框架。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在视域融合的学术路径上多元架构,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理论体转向,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体育人类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证体育人类学作为社会文化人类学学科之下的研究领域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通过对社会理论家对体育的论述和体育人类学迄今为止的一些成就作扼要梳理,强调作为一个分支领域,体育人类学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学术积累。还论证体育人类学"何以可为"的问题。鉴于当下体育已经在国家社会政策里列入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来发展体育人类学并进一步完善这一领域,就此提出了十大我国体育人类学应予关注的方面。认为,如果加强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研讨,并在研究实践中扩大我们的视野,体育人类学在我国学界必然有着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梳理学术界对体育人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体育人类学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以及应用的案例实践等层面对体育人类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进行反思,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中存在基础理论薄弱、研究队伍偏颇、学科关系模糊、研究领域有待朝向应用方向拓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探索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跨学科比较等研究方法,采猎人类学理论——“植他如我”,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的时代诉求。通过分析认为:体育人类学在欧美和日本有相当长的学科积淀,从人类学学科属性考量,其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有着亲缘关系,也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可以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提供认识与方法论,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出发点包括主客位的研究视角、文化相对论与整体观、普同论、适应等;作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方法首推田野工作,并可在此基础上撰写民族志;体质、考古和语言人类学也可为辅助和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因此,人类学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体育课程的人类学系统研究还尚未展开,基于这种现状,从体育课程人类学基础的哲学依据指向出发,探求其方法要素在体育课程中的实施基础,阐释体育课程人类学基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类学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体育人类学是站在体育领域研究人类全面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体质和文化中与体育相关的因素,从人类起源以来的漫长历程中揭示体育萌生和成型的内在动因,研究其发展态势及理论表现形式,在各种体育过程与多种文化模式中寻找规律,丰富体育学和人类学的内容.用人类学的参与性观察和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弥补研究视野的狭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阐释人类学对文化意义解释的认知逻辑、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视角以及深度描写的文化研究方法等主张,对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在我国当前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应提倡阐释人类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端肇始于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但不能忽视的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研究却异常薄弱. 前期相关武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都以历史学、民俗学为框架和导向,注重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理论的介入也仅仅大都停留于对其必要性的理论阐述,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近于一个盲区,少而无力. 论文在梳理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构想:(1)乡土村落:引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独有视窗;(2)武术拳种:与村落武术研究交相辉映的微观个案;(3)固定的村落与流动的拳种:构筑与交织中国武术研究的文化版图.  相似文献   

10.
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理论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也为真正建立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的中国体育科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应当“大众体育优先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涵是要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强调“体育为人人”,满足参与本人的健身、娱乐、社会交往等多种需要。新世纪发展中国体育的战略举措应是“大众体育优先发展”,并应从完善大众体育的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全民健身运作机制、同卫生工作紧密结合、构建绿色体育明等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等理论,并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异同点,以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14.
试论“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友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友谊”(friendship through sport)是国际军体理事会创建伊始的口号,也是国际军队体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就这一思想的由来与发展、社会意义等做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现有的龙狮运动器材,其状况严重滞后于其技术的发展,器材价格、品种、质量、安装、原材料等项目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价格过高、品种单调、器材滞重不利于运输、安装繁琐、浪费资源等因素严重影响了龙狮技术的创新.试图通过收集当今竞技体育装备研制的大量信息,对《中国龙狮运动器材生产与使用标准》进行研究讨论,并且希望由此能对我国龙狮运动器材的研制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运动训练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科学,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苦事业.纵观国内外田径项目、各种集体项目比赛,整合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并反复研读经典著作《孙子兵法》和经典理论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依据自己从事多年田径运动训练竞赛工作的实践体会,提出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六个环节的认识,意在为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的管理措施与方法上向前拓展,以便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训练与竞赛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化导刊》2004年第十期张新萍著文《是新论,还是谬论?——评张洪潭先生的(体育人口新论)》,对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体育人口新论》篇进行批驳。本文认为张新萍的批驳缺乏足够理论支撑,并与原文一一对应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居民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体育休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伴随社会阶层结构的日益变化,体育休闲活动方式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层差异性特征。针对于此,根据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社会空间结构、体育休闲的技术方式和社会方式的差异性特点、以及阶层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和阐释,全面揭示出我国体育休闲方式的社会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体育是在人民军队体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军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鲜明的特点,包括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为战争服务,体育也出战斗力;艰苦奋斗,因陋就简;重视宣传,健全组织;坚持广泛的人民性,坚持体育大众化、生活化与经常化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特点,对于当前军队体育乃至国家体育的规划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总结了我军早期体育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赶超"为最高目标任务的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战略措施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这一战略不仅在目标定位上过于狭窄,而且实际运行也与社会改革不匹配,引发了竞技体育内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改革,首先应从战略目标定位入手,确立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目标取向,并依据社会改革和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体制、资源配方式、运行机制入手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结合竞技体育实际目标任务,通过政策扶持、投入倾斜、资源分配等方式分步推进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