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湖大附小多年来坚持以德育为立校之本的办学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培养新时代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全面贯彻方针,“五育”协调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影响学生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为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地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我校采取了一系  相似文献   

2.
一、幸福德育解读 德育乃教育之魂。长期以来德育陷入为德而育、言行两张皮的低效困境,德育的本质和方法究竟在哪里?基于清芬路小学的历史积淀,我们提出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幸福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幸福是人类教育的终极目标,德育工作应以幸福作为其逻辑起点和归宿,幸福是德育的必要条件,以幸福观为切入点建构德育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即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说:“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教育的宗旨,就是要通过体育“发达其身体”,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发达其精神”,以建立学生的“真善美之三德”。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阶段,美育尤为重要。当前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应重视美的教育。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严重脱离中小学学生主体和生活实际、德育效果甚微的状况,笔者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重塑中小学道德教育———德育回归生活,即在德育实践中,切实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关注学生的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人生和德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内化道德规范,追求可能更美好的生活,创新生活、享受生活并提升生活。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这提示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时要结合生活,开展面向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也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展角色游戏活动,通过拓展户外环境、创设生活环境等方法将角色游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德",可见德育是教育中绕不开的话题。语文属于基础学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学科之一,同时也是承载德育的最佳平台,如何有效而合理地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使学生获得深厚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提高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之路做好铺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在当前历史条件下,要融合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德育实效性不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校德育内容的传统性与学生个体道德取向的现代性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德育内容几十年不变,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比如,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教育的同时,过分强调节俭,甚至强调在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日益  相似文献   

8.
摘要:在道德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具体的德育实践形式与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我国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为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载体提供启示。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2)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3)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这是构建实践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什么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性、优化人的本质、塑造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把教育对象知识技能的增长,特别是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我们主张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个性中的核心就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自律性、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性。因此,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既不是无视社会的极端的个性张扬,也不是无视他人利益的以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些理念的明确提出,告诉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审美的启发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和战略任务。自主德育的关键是如何体现"自主"。学校一切德育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让生活中体现德育,在学科教学、育人环境里浸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德育自主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校德育管理主体,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健全学生主体人格,张扬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实践教育”的基本含义“实践教育”这一教育模式是办学思想与办学目标的统一,其基本含义是: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将教育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既适应于教育又适应于教学,既适应于人文科学又适应于自然科学,既适应于过去,又适应现在和将来。新的实践将推动人的认识深化、扩展和推移,“实践教育”内容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地要求联系新情况、思考新问题、给出新答案。  相似文献   

13.
“大语文教育”就是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实施“大语文教育”,是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在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同时,将语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并将其扩展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延伸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制度和生活与学校德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德育制度提供道德规范和营造德性氛围,德育生活化则致力于实现规范和促进外在向内在的转化,两者统一于个体德性的养成。当前学校德育制度建设已走入误区并使学校德育异化成为“制度化德育”,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被异化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生活,学校德育应关注德育制度建设,关注以学生的学校教育生活为主的全面的生活并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现实的学校德育工作应走出以往德育制度的误区,切实抓好制度和生活两个基础方面,这是迈向德育实效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对“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中“坚持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是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教育三大任务的重要策略。广播电视大学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远程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中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电大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由高校领导、教育部门为主导,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等的组织设置,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德育内容的融合教学,以产生不同学科互相促进发展的协同效应。特别在“新文科”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从课内教材理论知识、课外实践应用内容等角度出发,挖掘正确的思政理念、价值观念,对学生展开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引导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育人”教学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这一期     
生活即是教育。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我们今天大力呼唤“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正映现出“生活教育”所闪耀的进步光芒。今天的“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新“生活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先进理念指导下创造性的教育实践。本刊这一期推出的《试论“生活德育”》所展现的吴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这就对语文的教育目的作了具体阐述,要求语文教学中能做到“以文悟道,循道学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我们研究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大量德育因素,遵循  相似文献   

20.
易静 《阅读》2014,(8):47-48
<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术"的训练,而应该更注重"道"的修炼。而这个"道"的核心便是德。尽管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十分强调"德育为先",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德育方法缺乏活力,有时不乏空洞的说教。如何让我们的德育方法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美国学校的一些德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