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运动负荷与密度1.运功负荷学生在体育课中,承受各种合理教学活动的运动刺激后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的程度,称为运动负荷(一般也叫运动量)。上体育课学生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体育课的密度和学生的练习强度两个方面决定的。课的密度,是指一堂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反映着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的生理机能一系列变化。课的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随着学生的机能能力的改善和提高,适当地增加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3.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这是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泛指的概念。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次数、距离、重量)、时间、动作质量、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外表数值,作为衡量课的运动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担的运动量而引起的机能反应也不同。因此,我们应当把人体对运动量所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内在的客观数值,作为评定运动量大小的科学依据。如果研究体育课的运动量脱离人的生理负荷量,是毫无意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 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情况出发,若要达到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形式。体育课应首先从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实际效果出发,若要达到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是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在机体承受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作用下,机体反映出来的生理机能变化。只有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得科学、适宜、才能发展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多年来,人们都是以运动负  相似文献   

6.
在田径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所选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合理的安排一次课程以及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量,使学生的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使练习与休息合理交替,以便更好的掌握所学技术,提高技能,从而更有效的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所谓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练习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是由练习的数量、强度和心理负荷等因素构成的。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时所用力量的大小和肌肉的紧张程度,包括运动速度,练习密度,练习间歇时间,负重的重量,跳跃的高度,投掷的远度等。心理负荷是指做练习的过程中的情绪、注意力、意志等心…  相似文献   

7.
正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合理地设置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合理设置运动负荷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厘清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在体育教学中,一组练习的运动负荷一般由练习强度、练习时间和练习密度三者组成。如,二年级的学生30秒内做30次原地高抬腿,共三组,组间休息20秒。  相似文献   

8.
张志明 《考试周刊》2012,(89):119-121
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认识.对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因素进行分析,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根据课的任务和类型、教材性质、场地器材和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好每项教材、每个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和时间间隔,使大学生学生身心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室外和体育馆里从事各种各样身体练习的教学,学生必须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学会和掌握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还要学生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量,才能促进和改善生理活动机能的发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 ,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课堂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课组织措施密度、学生练习密度等。课的密度安排是否合理 ,是否有效、合理地使用体育课的时间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来看 ,学生的练习密度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它反映学生身体实际活动的时间。注重安排好和合理增大课的练习密度 ,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 ,发展体能 ,增强体质 ,实现…  相似文献   

11.
蔡志鹏 《中国教师》2010,(Z1):75-75
<正>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课中学生从事运动动作练习的量和强度对机体的刺激程度。生理符合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个层面。外部数据是学生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练习密度、强度;内部数据是从事体育时机体在心律、血压等方面的变化。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外部数据是因,内部数据是果,一般成正比关系,即外部数据越大,内部数据也越大。生理负荷曲线反映体育课上各种练习对机体的刺激的大小,是生理负荷过程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的特点是学生进行身体练习,因此,多种身体练习所进行的肌肉活动会导致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运动系统功能的加强与提高,必然会提高学生机体能力,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其茁壮成长。然而,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大小与多少,并非均有助体质增强,机能提高,只有科学的、系统的、正确的运动负荷,才能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可见,分析和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科学理论依  相似文献   

13.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体育课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没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学生就无法掌握运动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同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密切相关的。体育课的密度是指在一节课里,各项活动的合理时间和课的总时间比例。通常说的密度是在一节课中,学生实际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实际上就是练习密度。如一节课45分钟,学生实际练习20分钟,其密度为(20)/(45)=44.4%。测定密度的方法:选择班级里发育中等水平的学生,将他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的实际练习时间,按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分别记录下来。如果开始部分为12分钟,实际练习时间为6分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生理负荷是否适宜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生理负荷过小就不能使有机体得到必要的锻炼,也不利于技能的提高,甚至产生松懈情绪。生理负荷过大会影响学生的机体正常发育,甚至有损健康,使学生产生畏难,丧失信心,降低对体育的兴趣,有时还会导致伤害事故。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掌握好学生的生理负荷主要调整四种因素。1、运动练习强度;2、运动练习密度;3、运动练习时间;4、运动练习数量。以上四点是组成和影响负荷的四个基本因素。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其他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某一因素的变动会影响该次练习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量,在体育课中调整好这四个因素,也就能控制生理负荷量。下面从以上四点分别说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理负荷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宏宝 《教学与管理》2014,(12):140-142
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时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它反映人们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练习施加于人体的生理负荷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体育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选择适合学生身体素质的合理训练负荷,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合理地、科学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就显的非常重要。本文着重研究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万法一一脉搏频率测定效应,来调节课的运动负荷,控制课的运动密度,使之更加适合高校学生的生理机能特点,达到体育教学科学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特别是对"运动密度"与"练习密度"在课中能否达成给予了关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对待运动负荷,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视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学练时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宗旨,是为了让学生高效率地学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为了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讲求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其中关键的问题。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量。只要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体育课的教学必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体育课的运动量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一次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运动量过小,达不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该有一个适宜的身体负荷量,这对增强体质,掌握知识技能,提…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课教学中,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防止伤害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人体形态、机能的改善和提高以及技术的掌握,必须在一定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刺激下才能实现。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影响运动负荷的两个方面,负荷的大小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每节课都要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实现主要是根据课的内容和课的教学目标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